书城励志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1964000000023

第23章 把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1)

别感叹生活太过平淡,人生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学会享受平淡,平淡如同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学会承受平淡,学会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那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还要承受那遥遥无期的等待与无奈。当你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诗,串联起的人生便会熠熠生辉。

01.在适合自己的地方滋润地活着

时光悠然,不快不慢,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提醒。把握自己的力量,活一场适合自己的人生,让心态慢下来。路在脚下,对自己做一份合理的安排,不忘初衷,悠然向前,不管是命中注定的磨难,还是命运的临时考验,都能泰然处之,活一份自在,活一份安然。

--延参法师

忘了从何时开始,"逃离北上广"频频作为显赫的标题,出现在各大网站上。毫无疑问,这也是关于生活方式的一种抉择。

《南方周末》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做沙丁鱼,还是做咸鱼》的文章,犀利地将问题抛给了所有漂泊在大城市的人们:是选择在北上广,被挤得像沙丁鱼;还是选择在老家,当死咸鱼?对此,许多人左右为难,青春、梦想、希望,实在难以安放。

一家传媒公司的职员L说:"小时候我在作文里写到,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然后,这个地名就成了我的梦想。我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最后留在了这座城市里。坦白说,北京不如想象中那么美,甚至现实得残酷,住在拥挤的合租房里,我每个月的工资都要算计着花,但我不后悔,无论甘苦都是我的选择。坚持,是我留在这里最大的理由,不愿让梦想轻易破灭。我相信,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充满了机会,只要耐心地寻找,耐心地等待,总会有我生根发芽的土壤。"

从小城市奔向广州的H说:"这里竞争激烈,但我相信,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没有多少就业机会,想进入稍微好点的企业,还得靠人际关系,我没什么家庭背景,也不愿意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在一线城市,竞争环境相对公平,我愿意靠自己的能力生存。"

从上海迁居大连的K说:"这里的经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节奏却慢了许多。最初,我还有些不习惯,不甘心,可在大连生活了半年后,我爱上了这里。这个海滨之城,气候宜人,环境清新,也有不少外资企业将自己在中国的经销区建在这里。我的薪水不如在上海时多,但压力也小了许多。闲下来的时候,虽没有夜夜笙歌,但也能去海边走走,我想,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逃离大城市回到家乡的F说:"从上大学开始,我就离开了家,直到十年后,我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心里莫名地开始想家,也许这里并不富足,但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许这个地方不大,但能够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用为房租和搬家发愁,也不用在失去工作时焦虑得失眠,担心明天无处可去。家,永远是最后的依靠。现在,我和父亲一起种山茶,年收益也不错,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听到这些不同的心声,不免联想到《伊索寓言》里那则关于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的故事:

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说:"老兄,什么时候有空来我家里玩啊,这里有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新鲜的空气,还有悠闲的生活,你一定喜欢。"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坏了,连忙起身就去了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了很多大麦和小麦,款待客人。城市老鼠见了,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老是过这种清贫的日子啊?在这里住着,除了不缺食物,什么都没有,你不觉得乏味吗?我想,你还是应该跟我到城里去看看,那儿的生活不知道有多美呢!"

乡下老鼠跟着城里老鼠进了城。到了城市老鼠的家,乡下老鼠顿时就傻眼了,它哪里见过这么豪华、干净的房子啊!见此情形,不由得心生羡慕。想想自己,在乡下,每天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农田上奔跑,长期吃大麦和小麦,冬天还得在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汗流浃背。跟城市老鼠的生活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福了。

闲聊了一会儿,它们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大餐。突然间,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它们吓了一跳,连忙躲进墙角的洞里。乡下老鼠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它从惊吓中缓过神来,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老兄啊,还是乡下平静的生活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食,可每天都紧张兮兮的,我还不如回乡下吃麦子,至少心里踏实啊!"说完,乡下老鼠就离开城里,回乡下了。

不同个性、不同习惯的老鼠,眷恋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便它们都曾经对不同的世界和生活感到好奇,可最终,它们还是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地方生活里,并且都重新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每一物种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无不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才造就了生命的奇迹。只要内心有方向,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若心灵迷失了,去哪儿都是逃离;若心有方向,走到哪里都有追寻的目标。就像当年苏轼被发配到惠州时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实,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你喜欢的、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在那个可以让灵魂撒欢儿的地方,滋润地活着,就是生命最好的体验。

02.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

最好的人生是这样的:既有敏感的灵魂又有粗糙的神经,既有滚烫的血液又有沉静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经历了长夜,守到了黎明,穿行过黑暗,还相信阳光,带着强大的内心上路,脸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看山看水,走走停停。

--假装在纽约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但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插上诗意的翅膀。

周围的人,都叫她翠翠。翠翠家境贫寒,寒暑假一直在外打工,就连春节也没能和家人团聚。她在这家酒楼打过工,虽说是临时工,但老板却愿意付双倍的工资给她,他说:"这是一个有才情的姑娘。"

除夕夜,城市灯火通明,酒楼里也是一片欢声笑语。翠翠笑盈盈地向顾客报着菜名,这些菜名全是她自创的:清蒸桂鱼来了,报一声"富贵盈余";蟹黄西蓝花来了,报一声"锦上添花"。被她招呼的一桌客人有十余口,个个听得眉开眼笑,说去过那么多家酒楼,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服务员。她不做作,也不刻板。没有死记硬背,报的每道菜上来都倾注了她美好的祝福。也许,在不少人眼里,这是一份卑微的工作,但很少有人能在卑微中开出花来。

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模样普通,却有着一手"绝活":一年365天,几乎每天变着花样给儿子做饭,健康、营养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她能把简单的几样饭菜做成孩子喜欢的各种图案:椰子树、笑脸、脸谱、金鱼……她把做好的每顿饭都拍成图片,再把食材、做法一一传上微博,引起众多网友的好评。一时间,许多人都在感叹:我不吃早餐,是因为早餐做得不够有爱。若是做成这样,我每天肯定会早起1个小时,不睡懒觉。

一日三餐,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能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多姿多彩,却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毫无疑问,她不是把准备饭菜当成一种差事,或是不得不做的事,在细微的小事里,融进的是她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生活的爱。

男孩大学毕业那年,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村任教。因为地处偏远,他每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师范的同学大都留在了城里,他心里怅然若失。父亲大概看出了他的心事,在他任教的第三个月,父亲辗转了一路,去学校看他,他感动得眼圈红了。

父亲笑呵呵地说:"这儿不是挺好的吗?有山有水,一路上全是风景。你不是最喜欢坐车的时候看风景吗?"他指着简陋的宿舍说:"您瞧瞧,这有多艰苦。"父亲说:"儿子,吃苦是件好事,有个词语叫作"苦尽甘来",你忘了?吃过苦,才知道甜的滋味。再说,这里出门就是大山,这才叫"悠然见南山"呢!"听了父亲的话,他安心了许多,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学校里的那些趣事。

几年后,男孩离开了那所学校,可每每想起那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只觉得那段时光虽然简朴却过得很充实。后来的日子,他也像父亲一样,学会了把生活过成一首诗,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轻松地笑笑,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些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家书店的女老板,年过四十,风韵犹存。尽管看上去不如二十岁的女孩那么楚楚动人,但那份独特的气场却是二十几岁的女孩无法比的。闲暇时,她喜欢画画,这是她从小的兴趣,只是家境不好,母亲当年还曾因为这件事指责过她,说:"你要买颜料,买画板,花了不少钱。你若真喜欢,就等有钱了再去画,日子还过不过了?"

她知道,母亲生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经历过贫苦和饥荒,看不惯她的所作所为,认为她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女人。不仅是母亲,许多同龄人也不理解,说她"装样"。

她从不为自己辩解,因为她知道金钱和艺术是两回事。许多人有钱,可未必懂得品味生活。她爱艺术,不是为了做给谁看,也不是附庸风雅,她喜欢用画笔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下来,这是一份对生活的感知与热爱。她说:"人,要有把日子过成艺术的心境。"

比起现实的残酷,我们更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一个人的生活,可以过得乏善可陈,也可以过得诗意焕发,一切全靠自己的感悟与改变!好在,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是我们在忙碌中疏忽了它,在生活中忘记了它。从这一刻开始,把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吧!

03.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亦是幸福

真正的安全感,并不是选择谁以及这个人所代表的生活,而是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活得好,从前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害,所受过的白眼,一切恩情爱恨,后来的一天,都付笑谈中。曾经的伤痛、曾经掉过的眼泪,不过是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历练。

--《谁拿情深乱了流年》

门对门,两户人家,两种不一样的人生。

1号门的女主人,年轻时是个清新脱俗的美人,宛若一株百合。到了适婚的年纪,辞掉了高薪的工作,结婚嫁人,全心全意地当起了全职太太,经营着自己的小家。然而琐碎的生活,渐渐磨去了她那颗年轻的心,岁月也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那双原本纤细的玉手,也在操劳中变得粗糙。

外表的变化,不过是岁月的印记,无可厚非。变化最大的,还是她的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始对金钱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曾经那个简单、清纯的女子,恍然间成了一个庸俗而刻薄的女人。

争吵的声音,经常穿透防盗门,让楼道里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生活的平淡,让她变得不可理喻,频繁地与丈夫争吵。直到有一天,丈夫摔门而出,数日未归。她哑然,这个耗费了自己大好青春和时光的男人,怎么说走就走,难道他就这么厌恶自己,不愿意和自己说话,连争吵都省了?

某天深夜,丈夫满脸疲倦地回来了。此时的她,已经冷静了下来,不再吵嚷。她煮了一碗面给丈夫,丈夫倒了一杯酒,吃着面,沉默不语。望着一脸"无辜"的她,他缓缓地说:"刚认识你的时候,你天真而可爱。现在,我怎么看你都觉得陌生。钱是很重要,可它不是我们的全部,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啊!"

她眼睛红肿,默默地抽泣着。那一刻,她竟然也有点瞧不起自己,世俗纷争,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家里的人若都走了,家还是家吗?

同样是那个夜晚,2号门的房间里,却是另一番情景。

2号门的女主人刚把菜放进锅里,手机就响了,是丈夫打来的,问她睡了没有。她说,正在给他热菜,丈夫却提议,晚上出去吃。

已是深更半夜,去哪儿呢?她迟疑了。丈夫只说了一句"穿好衣服,我在楼下等你",就匆匆挂了电话。她只好穿上羽绒服,起身出门。刚出门,就听见丈夫的轻咳声,原来他担心她害怕,特意上来接她。

他是出租车司机,刚刚收车。她说,在家里吃饭不是挺好的吗?干净省钱。丈夫却说,只是到外面简单吃点,不会太浪费,还嘱咐她以后别再给他热菜了,早点休息,别跟着熬夜。两人在车里的对话平淡而温馨。一边说着,他还打开了暖风。

街上车不多,行人更少。想起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收车,她不免有些心疼。车子开进了一个窄街,又穿过两条小巷,停在一家面馆前。他们下了车,从门前停得乱七八糟的出租车间的缝隙穿过。她很惊讶,面馆里坐的几乎全是出租车司机。

他说,这里的牛肉板面好吃,便宜。他要了两碗板面,一盘豆腐丝,一盘牛腱子肉,一瓶啤酒和绿茶。"开车不能喝酒,你点啤酒干吗?"她的语气略带责备。他没解释,只是把她面前的杯子用纸巾擦了一遍。酒水送上来时,他把啤酒放在女人面前,说:"这酒,是给你的!"

她惊愕,有些不好意思,毕竟饭馆里都是男人,就她一个女的。他笑笑,打开了啤酒,给她倒满。这时,板面上来了,热腾腾的,香味扑鼻。她赞叹:"好香啊!闻起来味道不错。"

"尝尝吧!这是秘制老汤煮的,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这家。"她吃了一口汤料里的豆腐干,又吃了一口面,点点头说:"真不错,有我们家乡牛肉板面的味儿。"他似乎一直在等这句话。她刚一说完,他就轻松地靠在椅背上,畅快地吐了口气。

她催着他赶快吃,他应和着,却不动筷子,一直看手机上的时间。她刚想开口问,只见他站了起来,大声地说:"现在是29号的午夜11:59分,再过一分钟就是30号,我媳妇30岁生日。广播里说,女人都特在乎30岁生日,我是个的哥,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搞得太大,就想带着我媳妇吃一碗她家乡的板面,祝她生日快乐!"面馆里的人先是好奇,然后便使劲儿地鼓起掌来。她的脸红了,面馆里的客人纷纷向她表示祝福,就连老板也来了,免了她的板面钱。

回家的路上,她嘴角轻扬,满心欢喜,平日里的压力和疲惫感都消失了。是的,他们不富有,没有存款,没有大房子,可他们却很珍惜这样平凡的日子,在压力下从容地笑对生活,笑对彼此。

佛家有云:天地混沌,得失之间,原本无道。人又为何要为生活中的金钱名利、一失一得而耿耿于怀,寝食难安呢?那些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很喜欢《人间花木,莫染我情田》里的那段话:"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04.你若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你接收了生命从萌生到稳健成熟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仇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写给秋天》

她一生中见过的绝大多数花都是在病房里,与之相伴的是花开花败,还有人生人死。因为,她是一名医生,医院的病房是她每天必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