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12

第12章 “亚运之光”在湖北传递

第十一届亚运会西南路“亚运之光”火炬,9月10日凌晨由湖南传递到武汉。

当天上午,湖北省暨武汉市“亚运之光”火炬交接仪式在蛇山之巅的千古名楼黄鹤楼前隆重举行。清晨,上万名各界代表冒着秋雨聚集在黄鹤楼前,人们载歌载舞,迎接亚运圣火的到来。

湖北省省长郭树言代表全省5000多万人民致辞,省委书记关广富从湖南代表手中接过“亚运之光”火炬,并点燃了荆楚大地主火炬以及15个地市州和革命老区红安、麻城的分火炬。万羽信鸽展翅翱翔,千只彩球腾空而起,滚滚长江、滔滔汉水上的数百艘轮船同时拉响了汽笛。

多次获得世界乒乓球大赛冠军的我国着名运动员陈静高擎火炬,带领由工、农、商、学、兵组成的9个方队,拉开了武汉地区万人长跑传递“亚运之光”火炬的序幕。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城武汉人民曾经涌上街头,高举过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欢迎过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百万雄师。这天,在传递亚运圣火长跑大军经武汉长江大桥到“二?七”纪念馆这段10多公里长的主干道两侧,聚集了百万市民,表现出了他们关心亚运、支持亚运的极大热情。

(现场一:采访到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陈静:“很高兴能参加今天这个火炬接力活动,同时也希望能够当好东道主。”

现场二:采访到全国劳动模范、武钢工人刘渝兴:“我能代表武汉工人阶级接过这个亚运火炬感到很光荣,我还要把这圣火带到青山,带到武钢。我相信,通过亚运火炬的传递,必将激发出我们的更大热情,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济发展到最旺盛的时期,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57倍。十年改革,湖北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界也是这样,全省运动员已有51人获得45个世界冠军,4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超6项世界纪录。第十一届亚运会由我国举办,充分激励起湖北人民迎亚运、爱中华的民族精神,显示出旺盛的实力和爱国热情,全省有20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迎亚运的各项活动。有51名运动员、教练员入选这届亚运会。

“亚运之光”火炬9月11日传到葛洲坝。这座年发电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发电量总和3倍多的恢宏的大坝张开巨臂拥抱亚运火炬时,整个大坝顿时沸腾起来,近万名电站工人聚集在这座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坝上欢呼跳跃,滔滔江水与炽热的亚运热情融汇在一起,奔腾不息。

当“亚运之光”火炬传递到车城第二汽车制造厂时,车城无处不鸣笛。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满目荒凉的秃山野岭,经过广大建设者的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12600辆东风牌汽车的浩大车城。为了表达二汽人对亚运会的一片心意,他们将价值55万元的汽车捐赠给了亚运会。

火炬传递到巍巍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麻城市、大悟县时,燃起了老区人民心中无尽的思念。红安是1927年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以红安为代表的大别山地区,先后有几百万英雄儿女参加革命,产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涌现了几百名身经百战的将军,红安因此被誉为“将军县”。新一代的红安麻城人民努力开发大别山,开始走上富裕强盛的道路,麻城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老苏区的革命火种曾燃遍全国,亚运会的火炬又在老区几代人手中传递。

(现场三:红军后代邹远和对记者说:“我作为红军的后代,能参加圣火的传递,感到很光荣,我们应该继承先辈的事业,为家乡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熄的圣火,在18万平方公里的荆楚大地上竞相传递,200万楚天儿女直接参加了“亚运之光”火炬的传递活动。愿点燃的心中圣火熊熊燃烧,亘古不灭。

(1989年10月14日 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