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02

第2章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分

知识分子究竟是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冶铁矿党委回顾20多年的生产建设过程,作出的答案是: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理所当然的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大冶铁矿是我国有名的大型矿山之一。建矿初期,矿党委依靠工人阶级,注意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加快了建设进程,使矿山提前投入了生产。1959年,由于追求“高指标”,没有很好地接受技术人员的合理建议,用“杀鸡取蛋”的方法采矿,导致采剥比例严重失调。全矿职工苦干了6年多时间,才还清了剥离欠账。这个深刻教训使矿党委此后比较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技术作用。但是,对于知识分子是不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个问题,矿党委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本单位实际,认清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作出明确的回答。

首先,他们看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这个矿共有205名大、中专学校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经过党的教育,绝大多数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党的依靠力量。如今年67岁的地测主任工程师张尊光,不顾年老体衰,带领技术人员抓紧地质勘探,查明了矿体分布情况,提出了准确降硫依据和方案,可以为国家回收相当于一座中型矿山的宝藏。别人劝他退休保养身体,他说还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仍然坚守工作岗位。

大冶铁矿党委回顾了知识分子在矿山建设中的贡献,认识到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这个矿目前的产量比1958年增加了3倍多,产值翻了10倍。这些成果主要靠广大矿工的努力,也包含着知识分子的心血。1976年,这个矿东露天采场边坡出现险情,使生产呈严重危险的局面。采矿副总工程师孙再南带领工人和技术人员,奋战11个月,排除了险情,使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获得了冶金部二级奖。和孙再南一样,这个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生产关键,大搞技术革新,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系列难题,促进了生产发展。选矿车间的技术人员经过405次试验,成功地采用了混合浮选流程,使铁精矿品位稳步提高,每年为国家净增利润300多万元。16名分别担任矿各级领导职务的知识分子,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大胆实行科室管理。有一段时间,矿里生产进展不快。从技术人员中提拔的副矿长陈玉伦经过调查,发现是设备管理不到位。他建议健全规章制度,并提出管理标准。矿党委采纳了他的意见,很快扭转了被动的生产局面。

大冶铁矿党委还从矿山队伍建设中,认识到知识分子是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的骨干力量。这个矿有8200多人。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的工人在工作中感到吃力。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程技术人员搞革新试验,并请工人参加,向他们推广新技术,并作出示范,还热情地向工人传授技术知识。今年以来,全矿职工掀起了学技术热潮,有11名技术人员分别担任了几个培训班的教员,向工人和干部讲授技术和生产管理知识。选矿技术员张福春主动辅导工人业余学习,每星期利用两个晚上给工人讲课。机械工程师陈荣仁根据生产需要,挤出时间为工人编写技术学习资料。

通过总结回顾20多年的经验教训,大冶铁矿党委从根本上认识到:知识分子确实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党的依靠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目前,矿里平反知识分子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对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有问题、历史上犯过错误的同志,只要问题搞清楚了或者改正了,都照常使用,不影响晋级嘉奖;去年,提拔了两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的知识分子到矿领导岗位;今年提拔了11名工程师、5名主治医师和1名经济师;优先安排了知识分子住房;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知识分子,矿党委尊重他们的意见,重视他们的业务研究和工作成果。今年1―11月,这个矿的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进行了113项技术革新和12项科学实验。最近,他们热烈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先后写出科学论文150多篇,为加快矿山建设速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科学根据。

(1979年12月28日《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