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34

第34章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

世界上很少有什么职业能像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易于被千百万人注意,世界上也很少有人能像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易受到观众评头论足。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节目主持人既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职业。事实上,没有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被观众一致叫好,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及周围必然具有众多的有利因素和条件。本文试图就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作如下浅论。

一、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

何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专家学者见解纷纭。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指以“我”的身份在节目中出现,是节目演播阶段的组织者和调度者,是节目同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纽带,也是所主持节目的灵魂和性格化的象征。

1982年,中央电视台沈力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和上海电视台陈燕华主持的少儿节目相继出现,为荧屏骤然增添魅力,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主持人的独特优势。随后,陈铎、虹云主持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使电视专题节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得益彰。从那时起,中国电视界人士开始认识到,重视和培养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于是,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迎来了积极探索、竞相发展的大好时机。各具特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活跃了电视荧屏,使电视观众备感亲切。如今,中国几乎所有省市以上的电视台所开办的社教、文艺、少儿类节目都有主持人在发挥作用。要么起“组织串事”和“传播消息”的作用,要么既在幕后参与制订节目方针、确定选题,又在演播阶段起主导作用。前些年还认为难以驾驭的新闻节目也得到突破并取得显着成效。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正是由于水均益、敬一丹等年轻人的主持,才使之面目一新,深受观众欢迎,成为全国十佳栏目之一。

纵观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实践的十几年历程,有必要进行如下思考。

第一,主持人与播音员不同。

1.身份不一样。主持人是以“我”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主持人可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理解,讲自己的话、谈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风格。播音员则应是电视台的代表,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这是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决定的。播音员须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出现,忠实地表达作者在稿件中反映的事实,不允许表现与稿件主题意思无关的感情色彩。假如把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时态上作划分,那么,所有播音员都是过去时,因为播音是在记者、编辑编写稿件之后,只有主持人节目是现在时、进行时。

2.播音方式不一样。主持人采用“交谈式”播音,以谈话的方式,平等、商量的口吻与观众交流,语气亲切自然。播音员则采用“宣读式”播音,以叙述的方式朗读稿件,准确地表达原稿的精神实质,语气庄重严肃。

3.参与节目程度不一样。主持人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节目的灵魂和性格化的象征,所以必须参与节目,才能驾驭节目。不仅要对每个稿件负责,还要对每个节目负责。而播音员一般不参与采访和制作具体的节目,因而与具体的节目没有固定的联系,只对播出的稿件负责,不对某个节目负责。

第二,主持人主持节目与记者现场报道不同。

1.所处地位与工作性质不一样。主持人和记者在现场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持”,后者是“报道”。

主持人的现场主持,不仅要善于提问,同采访对象或观众直接交流,而且要抓住时机,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持人在现场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而处于客体地位的是采访对象,他们的谈话往往只是主持人发表议论的由头,或者是主持人所谈问题的印证和补充。主持人通过主持,可表现自我,表达“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取得观众的信任,引起观众的共鸣。

记者的现场报道,重在报道客观事实。必须始终以采访对象为主,对方是主体,记者是客体。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提问,挖掘出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背景,一般不应加入自己的见解。

2.体裁和结构方式不一样。主持人节目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特别是板块结构的节目,都由富有个性的子栏目构成了有特定宗旨的板块结构大栏目。主持人可通过多样的题材、新鲜的内容、活泼的编排,加上自己的生动串联和缜密调度,不断地转移观众的兴奋点,以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

现场报道的特点在于“现场”。记者的报道必须在现场同新闻时间同步进行,其结构顺序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相一致,既不能跳跃时间作报道,又不能割裂新闻事件作报道。显然,记者现场报道的题材和结构方式都与主持人节目所具有的灵活性是截然不同的。

何谓主持人节目?我认为:在相对固定时段内播出的由相对固定的主持人主持的固定节目称之为主持人节目。强调节目时间和节目名称固定,既可方便观众收看,又可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印象,扩大节目的影响。强调主持人固定,是要求主持人成为节目的主体,形成鲜明独特的个性,便于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观众的信任感。强调相对,是指遇到特殊情况,会更改播出时间或更换主持人。

主持人节目虽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有必要指出下列节目不属于主持人节目:因宣传任务的需要,临时设置的有主持人参与的单个节目;虽然有人主持,但主持人不固定;记者现场报道。

中国电视主持人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如果说最初是以“小桥流水”式的日常生活题材居多,具有选材面不够宽的局限性,那么,如今的主持人节目则是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散发出浓郁的生活与时代气息。不论是《焦点访谈》、《人与自然》、《正大综艺》、《综艺大观》,还是《欢快今宵》、《时代TV》,主持人都在节目中构成了一道风景线。中央电视台曾因杨澜的出国深造一度使《正大综艺》的主持人选择无所适从,湖北电视台的《欢快今宵》也曾因主持人孙汀娟赴京学习一度备受冷落。

由此可见,主持人节目必须以固定的播出时间和固定的主持人去赢得更多的观众。同样,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必须依托电视节目去施展才华,联系观众。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之间相互依存、共荣共辱。如果说主持人是“线”,那么电视节目是“珠”。以“线”串“珠”,则荧屏生辉。

二、主持人的形象要求

电视节目是一项综合艺术,从策划到播出,要经过一道道环节,涉及方方面面,由许多人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力量和形象。任何电视节目本身都有它自身的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凭借熟练的艺术技巧,获得驾驭和主宰电视节目场面的能力。面对观众,主持人要给人亲切愉悦的感受,要把节目内容鲜明生动地传达给他们,要能把场面生气勃勃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场上人员的积极性,还要随机应变。

美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生活是美”。构成主持人的形象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离不开仪表、风度、气质、能力、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等等。在这之中,心灵美是最主要的因素,反映到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则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美国着名女节目主持人芭芭拉?沃尔特在谈到她获得成功的秘密时说:“有些人认为女性可以吸引观众,尤其是漂亮的女性,因此他们从艺术团体聘用女性来主持专题节目和电视专访等。可是我长得不美,也不怎么漂亮,我并不是一个演员!”生活中的主持人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他/她必须以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去面对观众,才能得到观众的信任和尊敬,引起观众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相反,如果只是矫揉造作的虚假表演,即使是具有天姿国色,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叫好声。

主持人的真情实感应随着节目内容和场面气氛的变化而自然流露。而不同的节目则要求主持人量体裁衣具体掌握,主持人不能不顾及节目的性质和内容,搞成一种模式和腔调,应根据自身素质扬长避短,谋求对节目的适应和自身条件的最佳发挥。在荧屏上,主持人居中心地位,并由此构成了整个节目的立体结构。主持人应在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驱使下,进入“主持”整个节目的“角色”。较之演艺人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并非如他们那样完全排斥自我,而是要找到“自我”与“节目要我”的联结点,以求形成自我发挥得当,观众喜于接受的良好形象。主持人在表现手段上,同样要依赖自己的形体条件,依靠“我”的语言和表情,在节目的框架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主持人形象的树立与节目构成的人员分工和职能定位相关。策划、撰稿、编辑、制作等工作且不细说,主持人的主要职责是场面的表达和主宰。然而要表达和主宰好,就要把策划的意图、编辑与节目的思想内容完全化作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否则就会给人被操纵感、傀儡感、僵硬感。一般情况下,在幕后,编导为主,起决定作用;而在幕前,以主持人为中心,一切都要通过他/她来掌握和实现。政治性、科学性越深的节目,对主持人的制约越多;娱乐性越强的节目,主持人的“我”越表现得强烈鲜明。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如果只知道一切都按编导的安排去做,照本宣科,唯编导意见是从,那就有悖节目制作的内在规律,很难取得个性化的、生动活泼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叶惠贤创造出一套“记意法”。要求通过“记意”,把编导“安排”的变成自己“用得活”的。这样既体现了编导的意图,又表现了主持人生动活泼的主体性,这就在节目主持人本意上求得了“我”的职能发挥。二是在此基础上,叶惠贤作为从策划、编导、主持到制作过程的统领,从而实现了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的节目制作一体化。这样,“我”在现场的表现就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能把主体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现在,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娱乐类、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如赵忠祥,倪萍等,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三、主持人的内在素质

作为主持人,理应对节目的各“元件”到结构过渡都了如指掌,能有效地控制整个场面并流泻出大量的即兴创造,能产生敏锐的现场感受能力和快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切,表面上看是技巧和经验问题,而实际上是内在素质所决定的。

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固定的,非固定的;有专业的,业余的;有播音员兼做的,也有社会各界名流客串的。无论哪种类型,做一个合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至少需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在素质的修炼。

第一,主持人必须坚持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只有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才能产生新点子,发现新人新事,就有可能给节目注入兴奋剂,既增加节目的活力,又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第二,主持人必须培养多方面的审美敏感。他应懂得如何调动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来完成节目意图,不论主持什么节目,都应有充分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的鉴赏视野,善于把所涉及的课题上升到审美层面。这样,就能使节目提高文化品位,让观众在喜怒哀乐中陶冶情趣。

第三,主持人必须坚持砥砺自己的整体人格。他不应装模作样,故作深沉,刻意取悦,飘忽浮躁,患得患失。走红时不忘乎所以,失败时不减信心和锐气,始终以一颗善良、诚恳、愉快、坦然之心发出一种自然的风度。这样才能产生长久的社会魅力。有了以上这些内在素质,外部形象和技巧才会有一种合适的依附体,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纵观中外电视发展史,不少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红极一时,却难以长久称雄,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首先是他们的对手在变,各种电视栏目层出不穷,各类节目都在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他们无法忍受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成不变的风格,也无法忍受一种落后于20世纪90年代潮流的电视趣味。面对这种两面夹攻的挑战,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抢占一个个势在必得的制高点,才能青春常在。

必须抢占知识的制高点。任何人的精力和能力,相对于知识的海洋来说,总归是有限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借助职业优势,努力学习和探求新文化、新学术、新科技、新潮流的有关知识,并不断地请教于各界专家。长期坚持,厚积薄发,才能与广大观众感兴趣的话题相碰撞,并产生明亮的智慧火花。

必须抢占感觉的制高点。节目主持人在繁忙紧张的节目录制过程中,常常被大量繁琐的细节包围,久而久之会使自己的感觉麻木,与观众的趣味大相径庭。刘晓庆主持《世界电影之林》之所以失败,在于她以为每次换一套时髦新装可以先声夺人,殊不知这类节目观众爱好的是深厚稳重、知识渊博的主持人形象,这是感觉错位的典型例子。一般说来,历史回顾类节目需要主持人有沧桑之感,国际交流性节目需要主持人能中能西、灵活洒脱,家庭娱乐性的节目需要主持人有可亲、可乐的轻松味,而综艺节目主持人则以落落大方、能调能侃讨人喜欢。

必须抢占语言制高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至关重要,除了表达要求清晰、准确、有韵律和节奏感、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之外,还要顺应正在发展中的社会语言潮流。语言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外壳,各社会群体适用的、不同于规范化的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在社会语言学看来,正是社会分化、变革的主要标志。面对迅猛发展的语言潮流,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善于把社会上的“语言变体”用得恰到好处,这往往能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强烈效果。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电视大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事业如日东升。而真正优秀的、观众欢迎的主持人不是靠卖弄表演技巧或漂亮脸蛋取胜的,而是靠一种内在的魅力,一种超乎常人的拼搏与奉献精神,还有经过长年累积的智力和知识优势,所达到的“因内而符外”的个人风采。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向世界级水平迈进时,虽然缺少国外同行的物质条件,但凭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的支持,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

(1996年“湖北新闻奖”论文送评稿件,评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