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35

第35章 中外名家谈电视

1993年11月上旬,第三届浙江电视博览会在有“天堂”之称的杭州举行。博览会期间,300多名中外电视工作者聚集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就电视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一些名家发言的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关于通俗电视连续剧的思考

陈汉元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

为什么有的通俗电视连续剧受欢迎?一般说法是这些剧有曲折的故事,有好导演、好演员,拍摄及制作水平也高。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是在于剧作者从创作开始到各环节都努力通过某个剧触及每个观众。通俗电视连续剧除了剧情是人们所关心的事之外,还要能调动大多数观众的情感,让他们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宣泄或安慰,达到心理平衡。

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心态不平衡,而那些较受欢迎的通俗电视连续剧实际上是让那些观众在看节目时痛快了一下。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痛快有利于社会安定。因为,主创人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考虑了多数人的心态和情感,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但是,仅仅让观众在情感上通过看电视剧得到宣泄、安慰、平衡还不够。电视剧与电影不同,电影与观众的关系就像两个陌生人在马路上碰见了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而电视与观众的关系,则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的夫妻,时间一长,没有感情也会有的,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电视的责任比电影大,不能仅仅满足于观众的需要,停留在平衡观众心理的初级水平,而应立足高处,着眼长远,引导观众提高素质,敢于奋起,成为强者。比如:有些青年想方设法到美国,为什么?不就是美国比我们富有吗?我想:有朝一日,会出现另一种情形,在中国大地上会出现许多华籍美人。而要使之成为现实,首先必须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如果12亿中国人中有6亿人具有这种强者心态,中国就能够强大;如果全世界有一半人口的强者心态成立,这个世界就会更文明。问题在于现在有的通俗电视剧仅仅让人痛快一下,求得短暂的心理平衡,而不能使人振奋、进取,有的甚至使人消沉、堕落。

不能把电视节目看成纯粹的商品,通俗电视连续剧千万不要步入那个误区。我看电视剧就像看历史,而历史是胜利者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忆和评价,希望通俗电视连续剧也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使得更多的观众进行回忆和评价。

论电视超前发展之利弊

林辰夫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电视台614座。可以说,我国的电视发展速度是超前的。不但在总体上早已把俄罗斯等国家抛在后面,而且在某些方面也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超前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其有利的一面是,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选择性大大提高了,电视在信息时代的特殊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了。这是值得长期处于落后和屈辱状态的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电视的超前发展也会出现“过热”现象,带来一些弊端。其主要问题是,电视台急剧增加,但电视节目却远远跟不上,这就使电视台的数量与质量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台办得多但播出的节目的水平不能相应提高,因而让引进的港台和外国节目充斥大陆的荧屏。

新台已经建起来了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亡羊补牢”,狠抓节目。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一起抓,让观众像吃饭一样既吃饱又吃好。只要节目能迅速跟上去,我国电视的超前发展是利多弊少的。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和收视率,重视观众――“上帝”。在节目获奖问题上,首先应争取获“上帝奖”,也就是争取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和欢迎;其次才是争取拿专家奖和政府奖。当然,如果鱼和熊掌能够兼而得之则更好。现在,不少人在呼吁制作电视剧的“精品意识”。我倒认为,首先应当强调的还是“上帝意识”,否则,任你如何“阳春白雪”,广大“下里巴人”不买账,收视率也是不会高的。我觉得,对其他任何艺术品强调“精品意识”都行,唯独对电视剧,尤其是对长篇电视剧,不宜强调“精品意识”。这样说并不意味电视剧可以不讲究质量,而是强调“上帝”对电视剧质量的评判具有重要地位。

要满足众多电视台对电视节目,特别是对电视剧的需求,我认为,今后除新闻节目和部分专题节目由各电视台自制外,电视剧和其他一些电视艺术节目,主要应向市场订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台也应摆脱“小而全”的自制节目模式,及早促成电视剧和广告片制作的独立化和市场化。这是大势所趋的国际潮流,晚顺应不如早顺应。

总之,我认为我国电视台的创建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是适可而止。目前过多地兴建电视台,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而且台多了,即使节目不错,观众也会眼花缭乱。“少而精”和“多而滥”比较起来,前者比后者要好。

迎接挑战 处理好各种关系

方文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厅长)

电视事业已跨步进入了高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迎接挑战?我认为除了继续抓好新闻节目外,电视文艺节目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主旋律”作品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方向、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代表着我们时代的精神主流。有的人以为“主旋律”作品就是“遵命拍戏”,可以不求质量;有的人把“多样化”与“主旋律”对立起来,以为“主旋律”就是意味着某种固定模式。其实,我们所说的“主旋律”作品不仅要有思想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包括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只有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求,使电视呈现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

第二,处理好教育、认识功能与娱乐、审美功能的关系。

现代社会有两个文明趋势,一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需要身心协调放松;二是电视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是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无法回避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娱乐愿望,即对“寓教于乐”的需求。

“寓教于乐”,先需有“乐”可言,使大众喜闻乐见,无“乐”则失去了“寓教”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提高娱乐性和欣赏性,又不能忘记电视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使观众在娱乐消遣中,潜移默化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第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国产电视剧发展到今天,从总量上讲,已基本满足电视屏幕的播出需要。但又为什么常常会听到“没节目可看”的议论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观众“口味”的提高,决定了电视节目必须提高质量,提高品位。止步不前,满足于老套路,就会在频道选择竞争中被观众冷落。因此,电视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出路在于树立并强化精品意识。要防止把提高电视作品品位和符合大众口味对立起来,更要防止把符合、普及误解为迎合,打着符合大众需求的旗号迎合低级趣味。要在准确把握大众欣赏品位的基础上,坚持用体现时代潮流和民族精神的好作品引导大众审美兴奋点,抵制庸俗,抵制外来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这是电视艺术家和全体电视工作者的长期战略方针。

电视节目制作的新趋势

朱羽君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教授)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方式正在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使电视屏幕日益丰富多彩,呈现出时代风貌和耀眼光辉。

第一,屏幕图像的多元化发展。

不同性质的电视节目已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其画面的图像思维、组合方式和审美要求已形成明显特色。

1.纪实性画面语言:以新闻、新闻专题、现场转播等节目为主,追求声画同步,即与正在进行的现实时空同步,重视事件的完整过程,长镜头的时空统一,重视现场的氛围与人物心态的纪实,重视偶发性事件。

2.抒情性画面语言:主要有电视文艺节目,电视音乐节目(MTV),风光片,电视散文化、诗化的节目,电视剧。这些节目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设计性,需注意构图的完美和动态的流畅;还要利用各种视觉形象进行传情与移情,注重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的结合。

3.抽象性画面语言:主要是电视广告节目和电视节目的片头。讲究线条、形状、色彩的高度提炼和纯化,强调电子特技图像的参与。

第二,多种信息渠道的复合结构。

现在的电视画面已不是单一的摄像机拍摄的渠道,而是包括文字、字幕、图示、声音等多个渠道综合组成的信息传播体。

第三,电子特技带来的深刻变革。

开发电子特技的表现潜能,是现在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领域,中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有急起直追之势。在纪实性的电视节目中,电子特技、卫星转播等,可以实现远距离对话,双向传播事件的参与等。运用电子特技能使电视纪实性节目同时展示多重时空,同时组合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并列,以此呼应、加强电视画面的信息传播能力。

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电子特技已是一种表现手段,产生各种时空组合,产生画面的翻转、飘移、流动等方式及其进展速度的变奏,达到视觉抒情的目的。它们给电视文艺节目,包括电视剧的导演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觉天地。可以说,当今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导演,如果不利用电子特技,就不可能制作出具有时代风格的电视节目。

电视广告节目对电子特技更加依赖。精美的摄像与电子特技的动态设计组合,达到强化和刺激视觉的效果,是许多广告成功的秘诀。

第四,开拓新的视域。

当今的电视节目制作都在努力利用科学技术开拓新的视觉领域,满足人类伸展的视野欲。

航摄的普遍:现在大型的电视专题节目很少没有航摄、空中气球等拍摄的参与。

微观的运用:运用各种微距镜头,显微镜头向人眼难以见到的微观世界伸展。

海底及水下摄像:让人们了解水下世界。

寻找常人难以见到的角度拍摄:给观众各种新奇的角度和视野。

电视的国际化趋势

米歇尔?查尔斯?安东尼奥兹 (法国电视器材公司副总裁)

当今,电视已超越国界,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因为,电视节目的内容不仅仅反映政治,而且反映经济、文化等,各种语言也可以通过电视节目进行传播。

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和实践电视的国际性问题,目前主要是从节目交流、合拍节目、增加频道等方面入手。美国和日本的电视节目交流进展很快,所交流的节目数量较多而且档次较高。欧洲则重视利用卫星、租用频道增加节目、扩大覆盖面。其中法国从1986年起开始增加频道,播放文化类节目。最先开创这一领域的是法国电视七台。如今,欧洲各国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看这个台的节目了解整个欧洲的文化和经济情况。刚开始,法国主要是同英国合作,随后又用了几年时间终于同德国实现了合作。法国人与德国人历史上的关系也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样。德国喜欢打仗而且打过法国,他们开始不愿接受法国的电视合作,所以谈了几年时间。不过,电视的国际性不可抗拒,现在,法国与德国合办了一个频道。法国电视七台播出的节目是通过卫星上的三个频道进行覆盖的,还将通过与东欧各国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欧洲电视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商业电视,他们过多占用频道使我们面临困境,这是欧洲民主化造成的。我劝告中国朋友,频道不要太多,多了就乱,同时,电视节目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在电视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占有优势。美国生产的电视节目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位置。由于观念不同和电视节目具有选择性,也给电视国际化提出了新问题。法国在承认并赞同这一现实的前提下,认为应遵循关贸协定的有关条款,不能无条件地让美国电视进入法国。我们欢迎中国电视节目进入法国和欧洲,因为,法国人对中国有很大的好奇心。

电视节目的国际化,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也是商业的合作,因而关系是平等的。

电视节目是一个视点,也是交流的渠道。作为文化交流的,其主题应该大众化。

电视既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电话亭,所面对和所要表现的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因为电视节目不仅仅是商业产品。如能取得共识,交流与合作就能成功。

电视节目交流有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种办法。传统的是花钱买节目,也包括与制作商合作选题拍摄,这样方便,大家都在市场见面。另一种办法是通过一定的场合,互相赠送节目就可实现交流,这样做的不足是不能保护版权。我们与俄国电视台合作时就有过这种不愉快。

电视发展动向、问题和对策

仓内利胜 (日本福井放松株式会社副社长)

地球已进入了没有国界的时代。电视事业成为国际性合作事业,这已是无可置疑的。

电视节目的国际化对于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友好交流有助于有效地极为方便地交换信息和采访。但如不能达到国际合作和进一步发展关系,就体现不出国际化的真正含义,电视也不能真正成为为人类带来和平与繁荣的媒介。

国际化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璀璨,作为人类共同的财产,其普遍价值应让世界人民都得到享受。通过电视节目的交流,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之心,这对于建立开放的国际社会和世界和平密切相关。多样化文化相互交流产生的刺激,将会促进国际社会的活跃与发展的动力。

通过电视媒介来保护各种优秀文化和自然,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为使21世纪的各种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而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无疑是电视工作者应有的思想准备。

目前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从现在起要考虑策划制作加深国际了解的基础信息节目,研究制作与每个人生活和国际动向密切相关且具有亲切感的信息节目等等。

(1993年11月湖北电视台员工培训会上所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