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39

第39章 赴英培训的思考(2)

ITV在节目制作上追求新颖,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向老百姓靠近,努力将自己的风格与优越感强、沉稳老练、官僚世故的BBC区别开来。1960年,ITV制作了世界上最长的肥皂剧《加冕街》。此剧以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西北部的一条街命名,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述在那里居住的工人阶级的生活。这部肥皂剧目前仍是最受观众欢迎,并且在黄金时间主打的节目。1963年,ITV制作的《世界在行动》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时事调查节目。此节目播出后的几个月内, BBC的收视市场占有率比原来下降了20%。ITV之所以成功,与其3种新颖的节目风格亲密相关:一是现场节目多样化;二是引进了娱乐秀和美式情景喜剧;三是《加冕街》使用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如今,ITV仍然是英国电视界流行娱乐的主宰者,排名前20位的新戏剧和单本剧以及大多数肥皂剧都由该台制作。

Channel4第四频道是英国政府于1986年批准成立的像BBC一样的电视台,所不同的是它通过广告收入来获取运转资金。但与其他频道不同的是,它以满足观众需要为己任、力求不断改革创新的特点而独树一帜。由于没有电视执照费收入和股东投资,只能将广告收入作为其运行资本的唯一来源。它的独到之处在于自己不制作电视节目,全部节目来源于独立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去年第四频道花费了4.85亿英镑从300家制作公司购买电视节目。

第四频道是“公共广播电视系统”的一员,但它没有股权持有人,因此不存在分红,经营来源于广告收入并将全部收入投放到节目制作。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市场调查的数据,发现和总结出一种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这就是年轻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观众更容易接受的创新性电视节目,这也更能吸引广告商的眼球。因此,他们将受众对象定为中等收入的年轻人,这与许多广告商的投放对象相一致。

第四频道的节目主管团队有40名节目预购编辑,并向450个独立制片公司采购所需节目。其流程是:制片公司向市场预购编辑谈创意,如果可行就能获得一定的补助去研发节目形态,然后去说服制片人将节目生产出来。制片公司有了创意和节目形态也可以直接“兜售”。纪录片价格每小时15万英镑,娱乐节目每小时10万~30万英镑,电视剧每小时60万~100万英镑(每小时实际为50分钟)。这与ITV购买和生产的投入价差不多。购买节目的流程是:节目采购部每年从独立制片公司收到超过需求一倍以上的节目计划中选择,看其创意能否代表频道的特色?制片商是否有经验和能力将创意变成节目?频道是否有播出该节目的时间?节目价格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该节目预算?报经频道主管批准后可正式签购买协议。第四频道这种独到的经营方式成为反主流文化的麻烦制造者,并且成功地撼动了被称为英国文化电视官僚的BBC和商业电视官僚的ITV的统治地位,从而推动了更多节目的创新和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体会与思考

英国作为“公共广播电视系统”的发源地,经过70多年的发展,电视业呈现出节目样式创新多、内容丰富、市场化程度高的趋势,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开放市场并培育市场主体才能催生更多的优秀电视节目,也是实现真正“制播分离”的必经之路

英国现有1000多家独立的商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在从事创意、生产和销售。拥有2.5万名员工的BBC,自己仅生产50%的电视节目,国家规定其必须购买25%的节目,另外25%则是自己生产或是购买相互竞争的份额。即使在BBC自己生产的50%节目份额中,也是按内部市场价格生产出来的。另外,第四频道的节目绝大部分由市场生产,近500个卫星电视频道的节目绝大部分由市场生产。这样买卖双方都有需求,都有市场空间,竞争也就不言而喻了。拼的是什么?是样式、是内容、是价格、是信誉,也是关系(成熟、稳固)。近十年来,英国依靠出售电视节目取得巨大成功。2003年,全世界电视节目样式出口前十名中,英国占六席。2005年,英国首创并外销的节目有《流行偶像》、《以假乱真》、《超级保姆》、《脱皮男孩》、《头号嫌疑犯》、《杀机四伏》等。2000年以来推出的新节目有游戏秀《百万富翁》、《真相》、《消遣》,惊恐类《神出鬼没》,喜剧类《小不列颠》,流行偶像类《神父偶像》,学校类《摇滚学校》、《名人学校特权》,体育模拟类《竞技》,情景类《我是名人》、《现金出租》,现场测验类《国家考验》、《老大哥》等。

(二)内容创新是主体,依靠技术手段推动节目样式改进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必然途径

所谓节目创新是一个大的话题,千言万语难以说清。在英国培训期间,我们发现其创新的重点并非是节目样式简单的改变,而应该是内容的创新。就像中国文学中的诗歌、戏剧、小说、曲艺等样式不可能经常消亡和产生一样,电视节目的样式也不可能朝三暮四,英国的电视即如此。他们有的节目播了几十年还在播,不同的是节目的选题新、角度新、内容新,大多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能引起共鸣的现当代题材。新闻性节目如此,纪录片如此,真人秀、游戏娱乐秀节目也是如此,少则二三集,多则十几集,能长则长,能短则短,在电视剧方面大多生产播出室内剧、肥皂剧,长篇连续剧一统天下的格局没有。但在运用科技进步方面则不遗余力,比如在新闻节目中开辟双视窗、多视窗、多嘉宾访谈,主持人多点报道,室内主持人多机位、多角度出现,BBC新闻演播室内有7个摄像机,欧洲中心约50平方米的CNPC新闻演播室竟然用了摇臂。现场信号采用卫星、网络传送,形成快捷真实反映。在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游戏娱乐秀或益智类节目都有参与性极强的互动环节,再加上技术含量高的节目包装推介,构成了整个频道播出安排节奏起伏,无缝连接。色彩灯光得当,局部到整体富有个性,观众容易识别。

(三)优化资源,频道定位,实施大融合战略是做大做强的发展趋势

美联社、路透社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通讯社,现在都有相当规模的电视中心。BBC除广播电视外,还设有网络、刊物、手机、移动电视等业务。我们所住酒店能看到的4个频道各有特色、风格各异。BBC除自己采制节目外,财经方面的电视内容大多是采用路透社的,体育方面则大多来自美联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BC内部建有数字化媒资中心,所雇员工采集、BBC出资生产及购买的节目均由该中心储存,以供内部按规定使用。频道之间相互宣传,相互捧场,重要栏目在其他频道重播;在传播文化的前提下开发历史资料,形成新的节目。播出方式也较灵活,除按时播出固定栏目外,还大量采用季播方式,形成规模效应。

(四)对进一步搞好培训的几点建议

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虽然很多,但来自多个频道和多个工种,作为个人,接受这种培训受益匪浅,终身管用,但回到各个岗位后却势单力薄,对频道的整体作用难以发挥,而总台又不可能对大部分人员进行类似的培训,因此,我建议:

1.若继续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开展类似的培训,受训人员应以电视从业人员为主,时间以3周为宜。

2.总台统一组织,频道选派人员并提供部分经费。目的是要调动频道积极性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及效果。选派人员参加培训的频道事前应通过调研,提出频道需要培训研究的内容或新开发的节目类型,使参训人员受训时有重点、有中心、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3.选派灯光、音响、视频等专业人员进行专项考察培训,时间2周为宜。

4.有的频道可派专业人员在培训期间直接与独立商业制片公司接触,洽谈感兴趣的节目创意、形态、引进或合作事宜。

5.出国前培训内容除英语以外,还应针对培训目标,了解总台及频道内部相关情况,了解目标单位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尽量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效率。

6.建议总台、频道不定期开展业务讲座或学术交流,从而提高受训的起点和水平。

(2010年《电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