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49

第49章 访问泰国 越南见闻(2)

越南从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1996年开始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直到2003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2005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基本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011年,越南人均GDP1374美元,不及中国人均四分之一,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仅为深圳市的三分之一。直接在越南投资最多的前5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除感受越南巨变并为之高兴外,我也实在地体验了越南河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拥堵”。

首先是住房。

河内是越南的第二大城市,地处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与苏沥江汇流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内的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现有8个工业园区,正在兴建有5个大型工业园区和16个中小型工业群。如今的河内,城市面积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扩展到近千平方公里,人口由40万增加到近400万。工业的快速扩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极大的住房要求,而新兴城区与住房的建造速度则严重滞后。

我们访问的几家媒体和参观点大都分布在还剑湖周边不远处。还剑湖号称河内市第一风景点。此湖南北约长700米,东西宽约200米。湖岸四周树木青翠,浓荫如盖;湖水清澈如镜,优雅娴静。在这闹市之中确实难得。但这对于生活工作在有“百湖之市”之称武汉的我却不以为然,直到越南记协的朋友告诉我们一个美丽的传说才为之印象深刻。传说1418年,黎朝太祖、越南民族英雄黎利在发动反抗明朝的蓝山起义之前,在此湖中捞得一把宝剑,上刻“顺天”二字。十年后已称帝的黎利乘船游水军湖时,突见一金龟浮出水面游到船边,黎利拔剑斩去,金龟口含宝剑沉入湖底。黎利立即命人排水寻剑,但水干剑龟均无。人们说这是金龟要回了宝剑,湖名从此改为“还剑湖”。

还剑湖周边有不少房屋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但如今大都湮没在众多杂乱无章的建筑物中。相反那些扎堆或见缝插针建造的瘦长瘦长的房屋倒是很显眼。

越南的土地实行私人化、商品化,但国民鲜购商品房,而是先买地,后盖房,房子可以世代相传。这虽然是藏富于民的举措,但形成了居民建房、拆迁和城市整体规划上的巨大矛盾。

河内街上,每家每户房屋造型不同,大多数保留了法国殖民时期的尖顶特色,狭高瘦长,充满异域风情。河内并没有曼谷那样的贫民区,但低收入和人均GDP低于4550美元的人数占比很高。以前,越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军事人员由政府发给住房补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前收入相对稳定的群体分化为多个等级,住房需求和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几代人共同住在不舒适、不方便的生活空间。近些年来,越南政府和河内行政管理机构已采取很多措施解决住房问题,同时鼓励自建住房。2012年,河内新增住房2.2万套。正是如此,那些“瘦房”犹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河内乃至全国各地的乡镇。在河内,自搭自盖,房屋加顶加层的现象很普遍。看到此前的景象,我想如果今后河内要按整体规划进行房屋改造,兴建现代住宅小区,仅拆迁的难度一定不会小。

住房“拥挤”必然导致人口高密度,给市民的生活特别是交通带来不便。

其次看交通。

河内市区以还剑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老城区街道窄,商家摊贩多,过往车辆和行人多且杂。近些年兴建了以还剑湖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八条宽广笔直的大街,街道两旁生长着四季常青的林木,也兴建了许多经过规划的白墙红顶的房屋,因而部分缓解了老城区住房拥挤和人口密集的状况。但是,交通拥挤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河内现有60多条公交线路,其公共交通经历了电车、无轨电车、公共汽车三阶段。老城区道路宽度为6米至8米,最近开始扩建的主干道宽度达到18~50米。不过道路两边布满了商店和超市,抵消了道路的部分功能。

据统计,河内现有20多万辆汽车,更多的是两轮车,其中自行车曾经占车辆总量的6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内市民使用摩托车越来越普及,从中国和日本进口的各种摩托车大量涌入河内。摩托车已超过河内车辆总量的70%,居亚洲各国之首。在河内,市民上下班主要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探亲访友也是如此,市郊农民进城卖菜或购物更是如此……可以说,河内是真正的摩托车的王国。我们在离还剑湖不远的宾馆里,经常被一阵阵呼啸而来的摩托车轰鸣声吵醒。河内市有130多个交叉路口经常堵车,车辆一般要等4~5个信号灯才能通过。

在河内的大街小巷,行人、自行车或摩托车乱穿马路不受红绿灯制约的状况随处可见,出租车,中巴车随意停靠载客,机动三轮车,摩托车随意变道,甚至逆向行驶并不罕见。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行也习以为常。我们看到这一景象,在担心安全的同时也暗自佩服那些驾驶员的胆量和技术。

越南朋友告诉我们:导致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车辆增速过快,道路密集度底,交通规则不完善,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差。可喜的是,河内行政管理部门已制定出改进方案。他们将从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入手,加快发展智能化交通,将人、车、路三者合理布局,紧密协调。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摩托车,限制小汽车数量,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科学规划交通,严肃交通执法……不过这些才刚刚开始。

2013年12月8日早晨8时,我们按时离开宾馆,乘车到河内内排国际机场乘10点零7分的VN512航班回国。这天是星期六,平时从宾馆到机场也只需要半个小时,而双休日车辆少又是早晨所以更快些。不料,车还没出市区,在一个路口却被交警拦了下来,司机和送行人员交涉了近半个小时才允许继续前行。经打听才得知我们的车是违章行驶了单行线,等我们赶到机场交运行李,领取登机牌,通过越南海关,登上飞机找到座位坐下,飞机就关上机门开始滑行。此时我才发现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神奇的下龙湾

2月4日早上8点,我们从河内出发,驱车前往越南广宁省下龙市的下龙湾。160公里路程,足足花了近4个小时。沿途的农村风光,与我们湖北荆州的江汉平原相似。

广宁省副省长邓辉厚(候)以及广宁省记协、广播电视台、报社负责人专程到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会见我们并介绍情况。广宁省位于越南东北部,有与我国相连的陆地和水路,海岸线长达250公里,蕴藏丰富的矿产,其中煤矿占越南90%的储量,具有发展经济的多项优势,特别是拥有世界新自然奇观下龙湾,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观光。

我所住宾馆下龙明珠酒店的房间紧靠海边,推开窗户俯瞰,只见下龙湾犹如生机盎然的巨幅水墨画卷。这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各式各样的岛屿造型绝妙,那些静默不知名的岩石被大自然雕琢成好似千姿百态的美妙雕刻和绘画作品,屹立在这片蓝色的海面上,令人惊叹不已。

下龙湾总面积达1553平方公里,共有1969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980个还未被命名。这些岛屿的地质构造分为石灰岩型和片岩型两类。它是经过多次的升降运动后由陆地变成海沟,又经过亿万年的侵蚀和风化造就了如今这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海上桂林”。

我们代表团成员在离所住宾馆不远的码头登上一艘包租的游船驶进下龙湾。刚开始我们在船舱里边喝茶边透过玻璃窗向外远眺。当船驶进核心景区时,我们不顾海风吹拂登到船顶,感受那接连不断映入眼帘的大小高低不一的岛屿显出的梦幻般的景象。大家的照相机快门不停,随意构图取景都有可能是一幅好作品。这些浮在海面的岛屿,既有男子汉般的魁梧雄壮,也有姑娘般的温柔婀娜,一切都栩栩如生。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被岩石定格了的童话世界,看见有形似站立翘首陆地的“人头岛”,有像水面上腾起的“龙岛”,有形如渔夫垂钓的“吕望岛”,有正在扬帆出海的“风帆岛”,有像鸡在水上亲密戏耍的“雌雄石”,还有祭拜天地的巨大“香炉”“香炉石”等等。随着太阳照射的变化和视角的不同,这些岛屿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色,当之无愧地构成了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下龙湾汇集了高密度的典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小生态系统、带状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等。这里的物种异常丰富,有上千种动植物遍布山上水下,如各种鱼、虾等,其中有许多为此处独有的稀有物种。

1994年12月17日在泰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会议上,下龙湾以其特有的价值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2000年下龙湾以其地质和地貌价值第二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为世界遗产。这也确定了下龙湾在世界遗产中的独特位置。

2009年7月21日至2011年11月11日,下龙湾又从全球222个国家推荐的261个景点中,经过4年的多轮评选,最终被确定为世界新自然奇观之一。由此可见,下龙湾以其亮丽的景色及其卓越的价值入选当之无愧,这让全体越南人引以为豪。

目前,越南广宁省确定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克服发展经济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返回游船码头登岸后,我们共同希望:神奇的下龙湾这颗闪亮的旅游明珠永远熠熠生辉!

(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