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51

第51章 涌动的“毛泽东潮”(1)

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瞬间,凡人的生活是轻描淡写、稍纵即逝,而伟人的功绩则世代永存、彪炳千秋。

1893年12月26日,中国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那座农舍里,一代伟人毛泽东降临了。他给韶山人民带来了骄傲与自豪;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幸福;他在中外历史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还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毛泽东已经逝世了17年,但11亿中国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依旧。在毛泽东百年诞辰的日子里,中国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先后举行纪念活动,进一步肯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和研究、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进改革开放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出版界的情思

毛泽东逝世以后,出版界便慎重地拟订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出版计划,也就较早地涌动着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热潮。最初,一些报刊小心翼翼地刊载《在毛泽东身边》、《陪毛泽东跳舞》等纪实性作品。作者以严肃负责的创作态度,通过认真采访,调查研究,将毛泽东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栩栩如生地展现。这种初步探索的成功为“毛泽东题材出版热”的涌动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电影剧本、翻译作品、研究着作纷纷问世。一些在毛泽东身边生活工作过的同志也提起笔来,参与回忆与怀念的“合唱”,使“毛泽东热”有声有色。人们用不同的方式重塑毛泽东的伟大形象,通过对毛泽东的研究,包括回忆、描写、追忆以及“塑造”,反映当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运行轨道。值得一提的是三联书店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以及1992年中国友谊公司出版的《毛泽东读史》等书籍,其主要作者都是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他们绘声绘色的记录丰富了人们头脑中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如《毛泽东读书生涯》的作者孙宝义在书中除介绍了毛泽东一生与书结缘的种种趣事外,还披露了毛泽东如何读《红楼梦》的逸闻趣事。书中介绍,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并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书中介绍了井冈山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谈及读《红楼梦》的感想,恰如其分地运用书中语句的背景和场合,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

研究毛泽东的着作也蔚为大观。《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毛泽东思想辞典》,乃至《毛泽东喜爱的唐诗宋词》等图书,都以极快的速度面世。

即将问世的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由毛泽东的家人毛岸青、邵华任主编,承担写作任务的老红军、老同志、专家学者达五六十人。不言而喻,这部“大部头”在事实方面将是最具权威最可信的。

由新华出版社和中国照片档案馆共同编辑的大型彩色展览图片《毛泽东的情和爱》共发表了41幅彩色图片,许多是未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的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对人民的深情,对前辈的尊敬,对后代的慈爱以及他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感到毛泽东与世同在。

出版界持续涌动的“毛泽东热”也波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等,毛泽东及其领袖题材的读物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构成了一幅光彩夺目的“领袖图”。

理论界的笔墨

毛泽东思想丰富的内涵及他生前的许多着作给理论界留下了无尽的研究课题。人们从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教育、哲学等领域出发,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用及其发展。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从40年代起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50年来,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的研究文章有16000多篇,着作有1700余种,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是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定义。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是理清了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脉络。理论界把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大致划为六个时期:(1)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期;(2)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3)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4)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期;(5)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是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期;(6)80年代以后是毛泽东思想恢复和大发展期。

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的研究有大的突破。过去一直认为毛泽东思想仅仅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现在的研究认为,毛泽东思想还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吸取中西思想文化精华的结晶,即“二源论”。

四是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有系统研究,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研究有新的进展,由过去的全面肯定到现在的基本肯定。

五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研究日趋深入。理论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先驱者,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理论奠定了基础。

六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进行了理论概括,系统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状况,真可谓规模宏大、成绩巨大、前景远大。在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日子里,理论界人士纷纷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仅在湖北省党校系统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上,就有69篇论文面世;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召开的研讨会上,一些着名的理论工作者也交流了自己的新作;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研讨会上,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发表讲话,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军事理论宝库。

众多的理论书刊选用了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文章。1993年第11期《求是》发表老将军耿飚的文章《略谈毛泽东同志“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耿飚认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军事思想,展现了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稳操胜券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尤其是他对“出奇制胜”战略战术的研究运用,揭示了“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的军事思想,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取胜之道。

从大陆移民香港的刘济昆先生,数十年潜心研究毛泽东兵法。他新近认为,毛泽东是孔明再世,孙武现身,但毛泽东不是神,而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能够在战场上高奏凯歌,绝非偶然,与他潜心研究战争,研究军事有关。”刘济昆在《毛泽东兵法》一书中除展示毛泽东用兵如神外,还用大量笔墨介绍毛泽东的几部重要军事着作,从中演绎归纳宝贵的军事经验,引导读者进入角色,仿佛在中国革命史的枪林弹雨中紧张而又兴奋地与领袖同呼吸、共命运。

理论界专家预测:今后,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笔墨还将加重,一是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将会加强;二是对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将更为重视;三是对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的研究将更深入一步;四是对毛泽东生平事迹的研究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五是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原材料的挖掘的速度将加快;六是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将会加强。

韶山的怀念

毛泽东曾在他的故乡生活、学习、战斗了1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先后两次回韶山,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光辉诗句。可以说,韶山是毛泽东那博大胸怀中的一块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