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52

第52章 涌动的“毛泽东潮”(2)

一段时期内,韶山人写文章或讲话,开头第一句总是“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结尾最后一句总是“为毛主席争光”。而韶山人外出办事,只要说“我是毛主席家乡韶山人”,什么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在“红彤彤”的年代,每天有六七万人来到韶山,而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前,韶山曾一度沉寂。当历史翻过了这沉重的一页后,到韶山敬仰一代伟人的人,又到了络绎不绝的地步。据统计,1985年,到韶山参观的人,在经历了下降的趋势后开始较大回升,达50万人次;1990年突破100万人次;1992年达12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3287人次。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历史的演进常常有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

我到韶山的那天,虽然毛毛细雨,但所到之处,游人如织。毛泽东的故居和纪念馆显得特别安静,川流有序的游人不时小声议论着毛泽东和他的家人,我和其他许多人一样,默默地观看,遐想着一代伟人青少年时代的情景。

韶山到处飘扬着《北京有个金太阳》等歌曲。200多家“毛氏餐厅”、“毛氏旅馆”、“泽辈餐厅”分列在通往韶山市区的公路两侧。生意最红火的“毛家饭店”里座无虚席,店主汤瑞仁的知名度据说比当地父母官都高,这也许是名人效应的缘故。在通往毛泽东故居的公路边,长长的两排摊位上,热情、厚道的韶山人以笑脸迎送顾客,大批游人在这里花几元钱购买一枚毛泽东像章或一幅画像。

1991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韶山参观,他听取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办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活动的汇报。嗣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函,同意在韶山举行纪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2年历史中,由中央发文为故世的领袖人物举行纪念活动,还是第一次。韶山的纪念活动中,仅永久性纪念建设项目就有10个,包括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遗物仓库、韶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等,这些工程约需资金5000万元。虽然中央、湖南省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人口不过十万,建市时间仅两年,经济并不发达的韶山人民纷纷捐款,以表达故乡儿女的一片心意。

韶山将举办毛泽东百年诞辰活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纷纷响应。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则是第一个捐款1000元的亲属,另外有23位亲属共捐款2万多元。航天部开展交“特建党费”,机关人均捐款50元以上;由宝山钢铁公司率先,全国40多家钢铁企业捐款140多万元;山西昔阳大寨村还不富裕,530名村民捐出1万元;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捐款22万元;25家石化企业捐款75万元;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及全军将士也表达了自己的深情……

由上海红星绒绣厂职工为毛泽东故乡湖南赶制的大型绒绣――《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再现了伟大领袖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景。

由广东省南联经济技术发展公司与湖南韶山管理局联合监制的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金币已开始发行。这种纪念币用18K金镀面,毛泽东正面浮雕头像传神逼真、立体感强,配以玫瑰和绒金属盒,开启盒子可以连续播出《东方红》乐曲。纪念币发行收入用于毛泽东家世展览等工程。

花巨资筹办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活动以及兴建纪念性项目,既要精心组织,又要抢时间,保质量,但韶山人民认为值得。因为,毛泽东不仅属于韶山,而且属于全中国。届时,当你再到韶山参观瞻仰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更大的收获。

影视界的焦点

着名影星刘晓庆在《中国作家》发表题为“我爱毛泽东”的文章。她说:“初恋最令人难以忘怀,我遍寻记忆的苍茫大海,找不出我的初恋。在我的少女时代与青春时代,我最热爱、最崇拜的男性是毛泽东。我把所有纯真的爱情,全部的憧憬和希望,都献给了他。毛主席,他拥有我全部的初恋!”

在影视界,类似刘晓庆这样对毛泽东寄寓纯情的人多而又多,学习研究毛泽东,塑造毛泽东光辉形象的摄制计划正在逐一落实出台。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彩色遮幅主体声故事片《重庆谈判》已经完成。这部史诗般的巨片再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山城重庆谈判的史实,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与胆识,以及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非凡的斗争才华和革命策略。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已基本完成;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大型文艺晚会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以导演大型晚会节目而闻名的中央电视台导演邓在军,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置身体多病而不顾,用了近两年时间,执导21集《毛泽东诗词》大型电视艺术片,在艺术上又有新的突破。此片将在毛泽东百年诞辰前与观众见面。

早在两年前,有关方面就已着手组织反映毛泽东革命斗争生活的影视创作。今年年初召开的规划会上,许多电视剧制作单位都亮出了拍摄反映毛泽东生涯的剧目计划,形成了空前的“毛泽东热”现象。如今,已有5部38集电视剧的摄制接近尾声。这些电视剧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与天津电影厂联合录制的《狂飙曲》(8集),反映毛泽东从发动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与朱德会师的革命斗争历程;峨眉电影厂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6集),反映从延安保卫战到毛泽东晚年的生活;西安电影厂的《毛泽东和斯诺在1936》(4集),反映斯诺到陕北采访毛泽东及陕北根据地的情景;太原电视台的《毛泽东过山西》(6集),反映毛泽东从陕北转移到西柏坡途经山西的情景;河北影视中心的《毛泽东在西柏坡》(4集),反映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革命生活。另外,还有海南影业公司的文献纪录片《一代天骄毛泽东》(8集)。这些电视剧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图画,歌颂了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以毛泽东为主要人物的影视剧能否成功,除要求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完美结合外,关键在于毛泽东的扮演者能否演出毛泽东那独特的神韵和外形表现。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出现在屏幕上能被观众所接受。

据权威人士介绍,从1976年至今,有10位演员在影视剧中扮演过毛泽东。其中最有影响的扮演者是今年54岁的古月,他的身材、脸型都酷似毛泽东,从1980年起,已先后在《西安事变》、《四渡东水》、《开国大典》、《大决战》等影片中扮演了不同时期的毛泽东。

50年代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张克瑶在《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周恩来》、《毛泽东与乡亲们》、《毛泽东与李鼎铭》等影视片中扮演过毛泽东。

话剧《九?一三》以及《故园行》、《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影视片中的毛泽东则由王仁扮演。

已故的着名表演家金乃千曾于1976年在话剧《杨开慧》中扮演毛泽东,这也是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作为主角搬上舞台。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着名演员于是之,曾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扮演毛泽东。

今年36岁的话剧演员王霙在电影《开天辟地》中饰演青年毛泽东。

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演员韩适曾在影片《大渡河》中扮演毛泽东。他的相貌与战争年代的毛泽东十分相似。

吴刚,曾在影片《毛泽东和他的故事》中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电视剧《父亲》中的毛泽东,由湖北文联影视中心干部,38岁的李克扮演。

最有趣的是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在《蝶恋花》一剧中饰演他的爷爷毛泽东。

今年影视界出现的“毛泽东热”给毛泽东的扮演者们带来了新的表演机会,但是导演们普遍看中的是古月。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古月饰演毛泽东的电视剧,其酬金每一集在12000~15000元。影视界人士感叹:请古月难!

毛泽东是伟人,在影视剧创作中毛泽东曾一度被神化;毛泽东也是凡人,有的作品也曾把毛泽东庸俗化。可以说,今年影视界出现的“毛泽东热”都注重把握毛泽东的性格思想特征,注重挖掘毛泽东丰富的内心世界,注重反映这位伟人的事迹、思想、胸怀、意境,以展现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

(1993年12月《湖北广播电视报》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