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973200000056

第56章 装点荧屏的依稀往事(2)

1996年12月15日,由我和厅办公室副主任王友弟代省广播电视厅和省委宣传部拟的《关于湖北电视台节目上卫星播出的准备工作及相关问题的报告》上报给省委、省政府。该报告除其他内容外,还将“湖北卫视”节目上星日程定为:1996年12月15日技术试播,1997年1月1日按新编排的上星节目表试播,1997年2月1日“湖北卫视”节目正式开播,并举办开播仪式和开播文艺晚会。

1996年12月26日,原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长唐源涛出任湖北电视台台长。他认真了解“上星节目设置方案”的具体情况并狠抓了落实工作。

1997年2月1日9时,“湖北卫视”正式开播庆典仪式在湖北电视大楼门前隆重举行。王重农、王少阶等领导同志出席。唐源涛台长在致辞中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台职工的努力拼搏,湖北电视台各项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值得记录的还有:“湖北卫视”开播庆典仪式由马力、孙汀娟主持,虽然当天寒风凛冽,细雨绵绵,但全台职工及来宾都按时参加;我台两套节目均作了40分钟的现场直播;中央驻汉及省市新闻媒体均作了报道;社会各界纷纷来信来电祝贺,一些单位还给予赞助;总编室、办公室许多同事为此庆典做了大量辛勤的准备工作。

征集新台标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水准的不断提高,当今电视媒体的竞争全面加剧。为配合我台节目改版和人事制度改革,台编委会于1998年10月19日下午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征集新台标,并指定我为台标征集小组办公室主任。10月21日,省内多家媒体刊发了湖北电视台征集新台标的启事。

为保证征稿质量,我们采取了公开征稿和特约征稿的方式,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石激起千层浪。咨询电话和应征稿之多令我们始料不及,在为期一个月的征集活动中,共收到全国20个省、市和全省各地共1772位应征者的2100多件作品,其中外省市的65位应征者提交了80多件作品。

11月27日上午,新台标终评活动在省彩电中心七楼会议室举行。经征集小组对2000多份来稿初评出的27件作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会场的桌面上。来自湖北美术界和其他方面的16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评选活动开始前,台长唐源涛向评委们介绍了更换台标的初衷。他说,现在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激烈,许多电视台既狠抓节目质量,同时又重视表现形式和整体形象。湖北电视台希望以更换新台标为契机,增强全台职工的品牌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经过评委认真细致的评阅,第一轮投票评选出11件入围作品。第二轮评选开始后,评委们不约而同地伫立于5号作品前。大家边欣赏,边发表见解,认为5号作品有其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规范的设计、准确的形象语言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陈立言、李宗海、李泽霖三位专家评委率先作出抉择,其他评委随后填写了手中的选票。唱票结果一目了然,唐源涛台长郑重宣布:5号作品获全票通过。

11月27日下午,台党委确定5号作品“火凤凰”为湖北电视台新台标,为慎重起见,也为获得更理想的荧屏效果,台标征集小组又多方征求意见,先后请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领导及台内相关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强调新台标要更简洁,更具精神文化内涵和湖北特点,确保荧屏图像的审美效果。

新台标的作者――湖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许开强副教授接到修改意见后,再次进行了修改创作,结果将“火凤凰”定为冲天的鸣凤。新台标以极其鲜明,富有动感的线条和红黄渐变的色调,勾勒出冲天而起的“火凤凰”生动形象。其整体设计以其简洁、流畅的两笔代表电视的英文缩写TV,也可寓意流经湖北的长江和汉水。

设计者不负众望,使定稿的“火凤凰”符合更换台标的最初构想。冲天鸣叫的火凤凰不仅会给湖北电视台崇尚改革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还将带给湖北电视台以火一样的热情,迎着改革的春风,一跃而起,一鸣惊人,跻身一流。

在新台标征集过程中,台领导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我和台标征集办公室的同志们,特别是李健、王小红等同志不厌其烦地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新台标诞生后,我和李健同志又受命将其融入我台两个频道的整体包装、新台标演绎的大部分栏目片头以及建立的我台节目包装宣传系统中。看到“火凤凰”的广泛使用,看到“火凤凰”作为我台的品牌正在深入人心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我的心中感到慰藉与高兴。

愿“火凤凰”给湖北带来幸福与吉祥,愿“火凤凰”给湖北电视台带来腾飞与进步。

搭建晚会新舞台

2001年9月,我由新闻中心主任升任湖北电视台副台长,分管影视频道、体育频道和文艺中心等工作。

在这个新领域的岗位上,我通过观摩、调研产生了新的思考:支撑电视荧屏的节目主要是新闻资讯和文艺娱乐两大类。毫无疑问,新闻类节目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真实感人的事实,才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那么,文艺娱乐类节目能否按上述所想去做呢?我在第一次参加文艺中心全体人员会议提出在文艺娱乐节目中导入新闻元素、以鲜明主题贯穿节目过程的想法,之后又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终于达成了共识。从此,湖北电视台的文艺娱乐节目从选题之立意、文本创作、节目串联等环节都以鲜明的主题一以贯之,并且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节目。2004年11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召开湖北电视台主题性电视文艺节目专题研讨会,到会代表均为国内电视文艺界知名专家学者。大家会前观看了近十场文艺晚会节目,会上唐源涛台长作了情况介绍,大家积极发言,充分肯定了湖北电视台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会后,《光明日报》、《现代传播》、《当代电视》等报刊均作报道或发专版。

较之中央电视台,大多数省级电视台每年的春节文艺晚会都有两大短板:一是经费少,二是演艺资源少。这两“少”外行人员不知,观众更是不知。难的是导演和台领导。2001年10月,贵州电视台李新民台长转达了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的意见,提议由湖北和贵州联合办2002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这一提议很快为双方所接受,很快就组成了专班,双方均派导演,以湖北电视台导演牵头,晚会节目以《山高水长》为主题,以山水文化为底蕴,用两地富有特色的歌舞为表现形式。这场晚会在湖北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厅录制,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晚分别在贵州卫视和湖北卫视播出。这种联合办春晚的好处主要有四点:一是节省经费,二是节目丰富别致新颖,三是传播效果放大,四是促进了艺术交流和台际友谊。

在尝到甜头后,我台更加坚定了联合办春晚的决心。2003年,我台与黑龙江电视台合办题为《龙凤呈祥》春晚;2004年,与新疆电视台合办题为《万里舞春风》春晚;2005年,与台湾东森电视台合办题为《两岸春?中华情》春晚,同年还与15省市合办《花好月圆春满园》春节戏曲晚会。2006年与省内各市州台合办《楚天合家欢》春晚。以上这些节目均获省以上电视文艺奖,其中,《龙凤呈祥》获第十七届“星光奖”一等奖,《月好花圆春满园》获第十九届“星光奖”优秀戏曲节目奖。

除联合办春晚外,湖北电视台在重大活动文艺宣传方面也有浓墨重彩。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国庆55周年文艺晚会,由我台主导,联合重庆卫视、上海卫视共同主办,三家卫视同时直播。晚会以《家住长江边》为题,以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上海为主线,用三大沿江城市各具特色的歌舞、曲艺表现新中国成立55周年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抒发爱我长江、爱我中华的豪情。直播主现场在汉口江滩,重庆和上海的分现场画面都能切换。这台晚会的难度在于不仅是内容创作和画面传播,还在于主现场的舞台搭建,电力保障,现场安全保卫。为此,我分别找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副书记殷增涛、市公安局长黄关春以及市委宣传部、武汉供电局、水务局的领导寻求支持。9月28日直播当天,一切准备就绪,邀请的省委副书记邓道坤、省委宣传部长等领导和上万名观众也陆续到场。万事俱备,江风突袭。直播前十几分钟,江上刮来大风,临江而搭的舞台显得格外招风。尽管如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作为现场总指挥和安全总负责人,一方面安排人员加固舞台和挂灯的钢架,一方面现场处理各种情况。晚上8点整,演出开始,三家卫视同时直播。风虽然很大,但台上演出不乱,直播画面效果很好。我的心一直提着,神经紧绷,演到60多分钟时,风越刮越大,领导们担心出事,指示结束演出。看到还有近半的节目未演完,我实在不甘心就此结束。直到武汉市委副书记殷增涛以当地政府的名义发出命令,我才不得以通知重庆和上海方面准备停止转播。这场精心准备的精彩节目,由于大风的缘故,在着名歌唱家张也唱完由我们创作的晚会主题歌《我家住在长江边》之后就结束了。整个演出接近70分钟。这场晚会给我留下的思考很多,室外演出受天气影响的因素在未来晚会现场选择时必须考虑。带着这个遗憾,2008年中国中部博览会大型开幕晚会《潮涌中部》的现场就选定了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

那些年,湖北电视台主题性晚会的特色和联合办春晚的做法在全国业内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作为台分管领导,在很多场合都接受国内同行的咨询和赞许。2004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委员会成立,我担任副主任至今。

往事如烟。可以说湖北电视台联合办春晚是在中央电视台之先。2007年,由于体制变化,原湖北电视台文艺中心建制撤销,文艺编导分散到各个频道,电视文艺晚会的辉煌已成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