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71900000001

第1章 地图中的变迁

人民广场,作为上海的中心地标,具有多重意义,是一个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在行政区划上,它归属于南京东路街道。

南京东路街道地理位置特殊,区位特征明显,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要完整展现100多年来南京东路街区一带的形成与演变,仅仅依据文字的表述有其局限性,若借助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地图,则更可概览其全貌。通过对各种空间构图的解析,南京东路街区一带的空间形态、功能结构等得以充分显示。

第一节 南京东路街区的“前世”

清道光十二年,土地看来都分成小块经营,当地的植棉十分普遍,是中国商品性棉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区。数十年后这里变成近代上海城市的主体,远东闻名的“十里洋场”。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街区演变

自近代通商开埠以来,上海城市快速发展,各个区块的景观在空间上发生着眼花缭乱的变化,位于英租界的南京东路一带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从乡村到城市,几十年间,景观大异。这一区域的开发与英租界的辟立与扩充直接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自1914年起,英租界、法租界联合填没洋泾浜和北长浜,辟筑成横贯东西的爱多亚路、长浜路和大西路。至此,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的骨架基本形成,租界地区取代南市城厢,成为上海的中心城区。

第三节 1949年以来的南京东路街区

1949年后,南京东路一带的行政隶属关系几次变化,一些机构与单位的名称也屡有变动。人民广场周边区域一直是上海的交通枢纽,商业、旅游人群的集聚区。通过各个时期的地图,使我们从中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折射出南京东路街区一带的空间扩展与景观变迁,反映了它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