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57

第57章 君子选择以和为贵

以僚为敌,贼也。

把同僚视为敌人,这样的官吏是小人。

小人都是以踩踏他人为自己铺路的,他们没有朋友,只有敌人,对他们施以再大的恩惠也是枉然。常和同僚争斗的人都有小人之嫌,背后攻击同僚的人都有诬陷之疑,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多加考察。身在官场,同僚之间应是互相扶持的,无原则地争斗只能影响大局,君子会选择以和为贵。

百般诋毁的李逢吉

唐穆宗时,大臣李逢吉为了掌握大权,对当朝宰相李绅百般诋毁,他对穆宗说:

“李绅看似平和,其实怀有野心,作威作福,他培植私党,压迫大臣,只要稍有不从者,定受其报复。”

穆宗征询别人意见,别人不敢实言。李逢吉又趁势说:

“李绅在朝,则正直之人皆无出头之日,陛下重振朝纲,当从惩治李绅开始。”

李逢吉不遗余力地诬陷李绅,穆宗昏庸,终于听从了他的意见,罢免了李绅的相位,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穆宗死后,敬宗登基,李逢吉使尽手段赢得了敬宗的青睐,被任命为宰相。李逢吉感到李绅终是威胁,于是想把他赶出朝中,以绝后患。

李逢吉多次向敬宗进谗,无奈敬宗不肯相信,敬宗还训斥李逢吉道:

“你身为宰相,当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李绅并无大错,你为何要排挤他呢?这件事不可再提。”

李逢吉如雷轰顶,一时十分灰心。他对自己的心腹说:

“我自以为当上了宰相,就拥有了大权,可以为所欲为了,看皇上对我的态度,情况并不如此啊!我感到势单力孤,真不知以后会有什么不测了。”

心腹出谋说:

“李绅久居要职,扳倒他绝不是件易事,大人不必心急。大人初掌相印,若想巩固权力、打击异己,首先要找寻有力的靠山,作为倚仗。下官以为,宦官枢密使王守澄权倾内外,深得皇上信任,大人若能赢得他的欢心、得他相助,没有事情是做不成的。”

李逢吉被点醒,他决心投靠王守澄。李逢吉的一位亲友说:

“你贵为宰相,如果向宦官示好,屈身下拜,那么必为外人嘲笑,亦会令宦官瞧不起。纵然你得到了实惠,名声受损也是不值的。你若担心百官不服,当勤政苦学,多建功勋,这才是正道啊。”

李逢吉无耻道:

“谁能给我好处,谁就是我的恩人,我哪管什么正道呢?官场本无正道可言,只要有利即可。”

李逢吉让自己的侄子李仲言讨好王守澄的亲信郑注,通过郑注,李仲言和王守澄挂上了钩。李仲言机敏狡黠,能说会道,很快便取得了王守澄的欢心。

一次,王守澄对李仲言说:

“你对我孝敬有加,不知有何事要求我呢?你尽可道来。”

李仲言闻言跪倒在地,说:

“我叔父李逢吉想要结交大人,只怕大人不肯,这才命小人前来探路。”

王守澄哈哈一笑,道:

“李逢吉费尽心思,可见他的诚意了,我答应下来便是。”

从此,李逢吉和王守澄勾结一处。李逢吉经常以各种名义给王守澄送去金银财宝,并在其面前极尽奉承、谄媚,他曾对王守澄说:

“没有大人的扶持,我这个宰相名号就一文不值了。做人需识时务,能侍奉大人是我的最大荣幸。”

王守澄见李逢吉如此奉承自己,十分受用,他从此把李逢吉视为同类,对他多加照顾。

李逢吉为了扳倒李绅,求助于王守澄。王守澄亲自面见敬宗,诬陷李绅对敬宗不忠。王守澄说:

“当年,先帝立太子时,李绅坚决反对立陛下为太子,只有李逢吉拥立陛下。现在李绅和李逢吉对抗,都是因为这个缘故。陛下不该任用李绅了。”

敬宗不辨真假,一气之下把李绅贬为端州司马。

李逢吉除去劲敌,欣喜若狂。他倚仗王守澄,更加嚣张。最后,李逢吉搞得天怒人怨,被敬宗免去相职,赶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