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
19952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2012年,我辞去繁重的工作,从云南到西藏徒步旅行了三个多月。一路上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或许这些故事在外人听来平淡无奇,但他们却讲得绘声绘色。我试着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真切地意识到,每个人的故事都极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

回到家没多久,一天深夜,我开始动笔写这本书。到早上七点的时候,我已经写完了序章。虽然当时写的序章后来全部删掉(事实上,我之后又删掉了约二十万字的内容),但那天深夜,确实可以算作这本书的开始。

过了几个月,我跟朋友透露我正在写书的事。朋友问是不是写游记?我说:“不,我写历史,因为我爱历史。”

当然,我爱自己的经历,所有的经历,但我也知道,这些经历在别人听来其实并没什么特别。写历史的好处是历史离我们很远,大部分人看来更有神秘感,而那些历史人物所经历的,更是我们毕生无缘得见的传奇。

历史很遥远,历史人物离我们同样遥远。

又写了些日子,我发现我错了。

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身边人,越来越觉得这些人某时某刻的心态恰如我笔下的某个历史人物。那人像诸葛诞,那人像钟会,那人像王导……

是的。历史人物离我们很近,几乎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我记得我上中学时玩过很多三国游戏,当时我想:哇!这人真牛,这人的武力能横扫千军,那人的智力全国拔尖。但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发现,曾经崇拜的人并不是神,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勇气,也有懦弱;有坚持,也有放弃;有顺境,也有无奈……他们在利益和道义之间挣扎,在捍卫理想和委曲求全之间纠结。

翻看史书,总不免为成功者的深谋远虑由衷赞叹,为失败者的昏招扼腕叹息(或是解气)。可揭开表层,却看到有些深谋远虑其实只是顺势而为,或是时运使然;而如果我们不做事后诸葛亮,也会发现有些昏招其实已经是那些失败者当时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主要写三国,毕竟三国是大家相对了解的一段历史。可我并不想在三国上花费太多笔墨,实际上,这本书只有前三分之一内容是关于三国的(主要是魏国),后面更多篇章则是西晋和东晋。其中即便涉及三国的内容,也绝不是大家熟知的三国,本书会从另一个侧面来描写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是被我们忽略的故事),以及那些历史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另外,由于本人是个电影发烧友,所以书中有很多章节标题都取自电影名字,以向那些伟大的电影作品致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找看。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尤其是东晋,更被后世称为门阀政治——皇权旁落,世家豪族掌握军政大权。本书正是以这几大家族为主线,贯穿魏、西晋、东晋三朝。

魏晋两百年间,那些士大夫,以及他们整个家族,为争取权力、利益、自由、生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奋斗。书中涉及多起政治黑幕,并力求探寻幕后的真相。

这是一本描写谋略、抉择、人性、血与泪、拼搏与隐忍的书。

这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

潘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