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吕后
19952900000006

第6章 泗水亭长刘邦的理想

刘邦和秦始皇是同代人,较秦始皇小三岁。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见证者,也目睹着秦始皇治理天下的成败得失。他衷心向往的是做一个秦始皇式的“大丈夫”。

秦王朝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徭役征发,修长城,建陵墓,筑宫殿,规模庞大,用人无数。这些劳动力主要都来自于东方原来六国地区。刘邦身为亭长,管理地方治安,经常受命押送刑徒到首都咸阳服役,可以目睹关中的社会情况。有一次,刘邦又送一批劳动力到咸阳服役,在办理完交接手续以后,照惯例到大街观光,正好碰到秦始皇出巡。当时咸阳城内,万人空巷,平民百姓都到大街上看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刘邦站在人群里,看着秦始皇的威武雄壮的车骑、浩浩荡荡的仪仗、庄严肃穆的场面,想象着坐在车子里面的秦始皇君临天下的神圣感觉,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表现了对秦始皇威武气势的无限向往之情。

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司马迁不愧为伟大的史学家和伟大的文学家,以其如椽巨笔,仅仅用七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刘邦的政治抱负。当然,这并不是说此时的刘邦已经有了聚集豪杰、起兵造反的想法和计划,但这说明了刘邦不安于现状的政治追求,做亭长只是一个起点,还有远大的目标在后面,至于这个目标是什么,此时的刘邦自己怕也说不清楚。但刘邦肯定自己不会在亭长的位子上长期待下去。因为刘邦是个基层小官吏,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广大百姓盼望的是从此远离战争、安心生产,过几天太平日子。但是,秦始皇统一以后天天劳役不断、兵役连绵、横征暴敛,使广大百姓生存艰难。家家户户,男丁不是上前线打仗就是到关中服劳役,再就是被关在监狱内,“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人们本来对秦始皇的统一寄予厚望,结果等到的是更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摇手触禁的法网,百姓不满的情绪在积累,怨恨在增加,说不定哪一天,这大一统的秦王朝就会发生变化,到了那一天,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奇迹,我刘邦一定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即使秦王朝的统治真的千秋万代,我刘邦也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司马迁在描述刘邦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表现的同时,还描写了项羽的表现。项羽本是楚国宗室,是个典型的贵族。在楚国灭亡以后,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起逃到吴地,藏身于会稽吴中(今江苏苏州),暗中结交吴地少年英杰,窥测天下形势,准备一旦有变,就举兵复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东巡,途经会稽,项梁、项羽叔侄夹在人群中,项羽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威武雄壮场面,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大惊失色,一把把项羽拉出人群,把项羽嘴巴堵住,说:“不能乱说,否则要招来满门抄斩之祸。”项羽也和秦始皇同代,年龄比刘邦要小一些,和刘邦共同上演了推翻秦朝的历史活剧,二人一度主宰着历史的舞台,争夺天下,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把“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此也”稍作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差异和政治上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