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108

第108章 未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清末代皇帝,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公元1908年~公元1911年),另称清逊帝或者末代皇帝。满洲国在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公元1934年~公元1945年)。溥仪的祖父为清宣宗爱新觉罗·曼宁七子、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外祖父为荣禄,伯父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继承醇亲王爵位,后因辅政为摄政王,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亲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宣统皇帝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五个特点,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五是没有皇陵的皇帝。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6年)十月二十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病重,慈禧太后传下懿旨,让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的儿子溥仪将来入继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兼祧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

那慈禧太后为什么选中了爱新觉罗·溥仪,就是宣统继承皇位?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还是从爱新觉罗的血统说。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是载沣,溥仪的爷爷是爱新觉罗·奕譞,爱新觉罗·奕譞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第七个儿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第四个儿子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这几个儿子,对近代历史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三个,第一个是老四爱新觉罗·奕詝,就是清德宗爱新觉罗·奕詝,第二个是老六恭亲王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第七个就是爱新觉罗·奕譞,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就是溥仪的爷爷。醇亲王奕譞家一共出了两个皇帝,第一个皇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第二个皇帝就是宣统皇帝,老醇亲王故去之后,就由小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世袭的王位,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儿子当中除了死的,除了过继的,继承皇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一个,就剩爱新觉罗·载沣了,将来皇位继承只有爱新觉罗·载沣这个系统没有别人了,因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没儿子入继了。那么爱新觉罗·载沣怎么和慈禧太后又搭上关系了?这里面也有奥妙,慈禧太后很早就看上爱新觉罗·载沣了,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就是荣禄,荣禄有个女儿,叫瓜尔佳氏,慈禧太后很喜欢瓜尔佳氏收养在宫中,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又视同己出,就把这个瓜尔佳氏指婚给爱新觉罗·载沣,这个时候载沣的庶母已经给载沣定亲了,纳彩定亲,那慈禧太后又懿旨和瓜尔佳氏结婚,这面是订婚了,这面是慈禧太后的懿旨又不敢违抗,这不两难吗?最后没有办法,就把爱新觉罗·载沣已经定亲的那门亲事退掉,接受了慈禧太后的这个养女瓜尔佳氏,做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的福晋。荣禄是慈禧太后晚年的心腹重臣。荣禄既没有学历,又不是进士状元,又没有武功,官升得很快,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先是协办大学士,后来是文华殿大学士,就是首席大学士。荣禄的女儿生了儿子,就是爱新觉罗·溥仪,可以看出来,光绪也好,宣统也好,他们都是在两个关系的结合点上,就是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两个关系的结合点上,来选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和宣统皇帝,这样就在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死的前一天,就决定由爱新觉罗·溥仪来继承皇位。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华两千年帝制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宣统三年,2312年,爱新觉罗·溥仪是最后一个皇帝。

皇帝个人档案

最后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姓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无年号:宣统

本名:爱新觉罗·溥仪,陵寝:先葬于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

生肖:马,祖籍: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职业:皇帝—国民—战犯—公民,出生地:北京什刹海醇王藩邸

生日: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正月十四日,当皇帝机遇:与慈禧太后血缘近且幼小

死亡时间:1967年10月17日,父亲:醇亲王

寿命:62岁,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身高:不详,配偶:5人

体重:不详,初婚年龄:18岁,配偶为郭布罗·婉容

子女:无

继承人:无

谥号:无

中外交流

帝国皇帝与外国人的交往

纵观爱新觉罗·溥仪的前半生,各个时期的他都只不过是个傀儡,从没有过真正的权利与自由。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爱新觉罗·溥仪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年的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退位后的爱新觉罗·溥仪慢慢懂了事,在周围清朝遗老包围下被灌输了满脑子复辟意识。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率兵入京,拥立爱新觉罗·溥仪复辟,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担任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使他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此后,爱新觉罗·溥仪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国,先是受英国公使馆派来的师傅庄士敦鼓动准备到西洋寻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维持民国而未成行。但是,庄士敦对爱新觉罗·溥仪造成了很大影响,生活中,他学会了骑自行车,剪掉了辫子,戴上了眼镜,穿上了西服,并学会了跳舞和打网球。尽管如此,爱新觉罗·溥仪在1922年按旧制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仍然在紫金城里过着帝王生活。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的总统曹锟,驱逐爱新觉罗·溥仪出故宫。爱新觉罗·溥仪在庄士敦的陪同下,带着婉容和文绣到天津过起寓公的生活。由于文绣对爱新觉罗·溥仪没有感情,再加上与婉容不和,她毅然离家出走,与爱新觉罗·溥仪脱离了关系。日本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断加紧对爱新觉罗·溥仪的控制,派特务监视其一举一动。庄士敦不得不于1931年离开了爱新觉罗·溥仪。

生平最无奈之事

3岁幼童哭闹登基

1908年12月2日,还是个三岁孩童的爱新觉罗·溥仪登上清国皇帝龙座,成为这个帝国的新皇帝,改年号为宣统。

这次登基典礼与我们所能看到的类似场面真是截然不同。它包括向已过世的皇帝、皇太后灵牌行顿首礼,然后向这位幼儿皇帝行匍匍跪拜礼。这位小皇帝是醇亲王殿下的儿子,今天正式登上清国皇位。按照之前在皇宫预计好的典礼进程,原先曾安排了在这种场合下演奏乐曲,然而却一首乐曲也没有演奏,原因是朝廷正在为已故皇帝服丧。

清晨6点钟,御林军进入皇宫东门。当他们刚刚在城门内列队站好,帝国高官们就开始到达。这次聚会的规模和重要性可从等候在皇宫外面的马车数量来推测,到10点钟时,已经有350多辆马车连同大量官轿在冬日的阳光中静候在门外,它们要一直等到典礼结束。

首先,皇家的王子们以及帝国高官们对先皇帝的祭奠灵牌叩头。然后,他们又全部依次序向爱新觉罗·溥仪叩头。接着,爱新觉罗·溥仪在先皇帝和皇太后的灵牌前摆上祭品。这些礼仪完成后,人们为这位小皇帝脱下丧服,并非常细心地给他穿上龙袍。龙袍做工精致,上面绣着皇帝陛下专用的龙纹图案。

小皇帝的奶妈们在做这些事时非常小心谨慎。穿好龙袍后,这位小皇帝在嘹亮的号角声和动人心魄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步履蹒跚地独自走上龙座。爱新觉罗·溥仪是自己一个人走上去的,没有显出需要谁协助。如果爱新觉罗·溥仪打个踉跄,许多反应迅捷的手臂当然会将他扶住。

在龙座上,爱新觉罗·溥仪首先向他的继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叩头,然后他就坐在龙座上接受朝堂上所有王子和高官对他行的叩首礼。这些仪式做完之后,这位小皇帝再从龙座上走下来,重新穿上他的那套小丧服。

这项典礼是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内举行的。出席官员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是帝国最高层的人物。按以往惯例,总是要把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低贱苦力们,带到紫禁城中这块神圣庄严的地界,让他们为这个庄重的仪式做见证。军人们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引人注目。

11点30分,官员们开始离开皇宫,紫禁城外的交通立刻阻塞起来,但骑着骆驼从蒙古赶来的朝贺者们为这个场面带来了一些活跃的气氛。

但这3岁小皇帝登基的背后又是如何呢?

清德宗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病危,慈禧太后懿旨,就由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继承皇位,当天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太监就到了醇亲王的北府,这一天晚上醇亲王王府家里头是乱成一团,当时爱新觉罗·溥仪才3岁,一个生人,他不管你是军机大臣,还是太监,你抱他他不干,他就哭。爱新觉罗·溥仪的奶奶是不舍得这孙子抱走,醇王府有一个习惯,头生的孩子满了月之后归奶奶带,不归母亲带。所以爱新觉罗·溥仪小时候是他奶奶带大的,乳母给喂奶,奶奶把他带大。后来爱新觉罗·溥仪回忆说,晚上就是在王府的时候,爱新觉罗·溥仪睡着,这奶奶不放心,过来看看这小孙子,穿的鞋是木底鞋,她怕这木底鞋“嘎吱嘎吱”响,把孩子吵醒了,光着脚慢慢轻声地进到爱新觉罗·溥仪睡觉的小屋,看看这孩子睡得是不是安稳呢;天冷了,被子蹬了给盖上,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突然就要把孩子抱走,这奶奶一下就昏过去了,整个醇王府是乱作一团。爱新觉罗·溥仪被抬进宫,到了中南海,慈禧太后在这时候是在仪銮殿,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抱到中南海第一件事情是到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养心殿去叩拜,光绪这时候已经死了,3岁的孩子看到一个死尸停在那个地方,还要哭,就是又哭又害怕,完了以后。又把爱新觉罗·溥仪抱在慈禧太后这儿,慈禧太后是死之前一天的人,看着这么一个又病又老的这么一个老太太,吓得就哭,慈禧太后哄他也没有气力哄了,这是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慈禧太后也死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灵是停在乾清宫,慈禧太后的灵是停在皇极殿,大冷的天把3岁的爱新觉罗·溥仪一会儿抬到乾清宫在光绪的遗体面前哭,一会儿又抬到皇极殿在慈禧太后的遗体面前哭,后来,爱新觉罗·溥仪回忆说,又冷又怕,又惊,又吓,就哭得一塌糊涂,就简直是折磨这么一个3岁的孩子,折腾完了之后,到十月初九,要举行爱新觉罗·溥仪登基大典,这大典在太和殿。按照规矩,皇帝先要在保和殿接见大臣,完了再到太和殿,十一月初九很冷,折腾半天,把爱新觉罗·溥仪抬到太和殿的宝座上,3岁的孩子又坐不稳,也坐不住。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就单腿跪在宝座下面的旁边扶着他,哄着他,他不懂,下面跪着文武大臣,3岁孩子哪懂,照哭他的。隆冬的寒天,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可见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的这个场面的情况。爱新觉罗·溥仪有段回忆:“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登基大典刚结束,满朝文武官底下是窃窃私语,怎么可以说快回家了呢,怎么说快完了呢?大清王朝亿万斯年怎么快完了呢?说这预示着大清王朝的不吉祥,所以,这一次登基大典没有增加文武百官的喜庆欢乐气氛,笼罩着一片悲哀的气氛。

生平最错误之事

做“满洲帝国”的皇帝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辈子,登基过三次,其中寿命最长的一任,是在日本人的扶植底下,成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但是作了被日本人操纵的傀儡,爱新觉罗·溥仪不但郁郁寡欢,还因此埋下日后成为卖国战犯的祸根。

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后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爱新觉罗·溥仪登基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时间,他从3岁到6岁,虽然时间不长,朝内朝外发生大事件很多,仅仅《宣统政纪》就写了一本大书,这三年的时间事情千头万绪就是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慈禧太后准备做一点改革,但是又说,民智未开,老百姓觉悟不够,还要往后推推再说。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至光绪三十六年(公元1910年),连续爆发了各地的起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汉新军发动起义胜利了,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历史上就称作“辛亥革命”。接着湖南等各省纷纷响应,不久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元纪年,废除宣统年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就和清朝政府谈判,孙中山先生决定让袁世凯接任他的大总统,南北达成了一个协议,爱新觉罗·溥仪退位。

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起草之后,袁世凯看过,隆裕太后看过,最后正式发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众化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这么一个重大历史变革,用了很轻松的典雅的文字把它交代了,底下是条件大意是:“一,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变;二,每年由民国政府拨给银四百万两;三,暂居宫城日后,移居颐和园,四,宫内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以后不得再招阉人;五,原有之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简单解释如下,第一条皇帝的尊号不变,还照称,但限在宫内,有点像日本的天皇。第二条是钱,每年给四百万两银子,供你们生活费。第三,你们住在故宫里头,将来再搬到颐和园住。第四,宫里头所有的宫女太监服务人员一律不动,但是不许再招太监了,再新招不行了。第五,原来的财产由民国政府保护。一般来说这五条是比较优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