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109

第109章 未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2)

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之后,旧清室那些势力不甘心,总在想法找机会来复辟,到1917年,袁世凯逝世,大总统是黎元洪,国务总理是段祺瑞,他们俩意见不一致发生争论,历史上叫做“府院之争”,黎元洪就召张勋到北京来。张勋参加过中法战争,是个参将,后来就升到副将,他很长时间是跟着袁世凯,天津练兵的时候张勋就跟着,袁世凯就给他一个官,叫“长江巡阅使”和安徽督军,一直忠于清朝。张勋不剃辫子,不剪辫子。所以,张勋被称作“辫帅”,他的军队也留着辫子,所以叫辫子军。1917年6月30日晚,张勋、康有为等就进宫,见爱新觉罗·溥仪,张勋和爱新觉罗·溥仪有一段对话,张勋说:“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爱新觉罗·溥仪说:“我年龄小,不堪当此大任。”张勋说:“当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爷8岁登极做了一番事业。”爱新觉罗·溥仪就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就定了复辟。第二天,7月1日,就是公历1917年7月1日,在太和殿第二次举行登基大殿,封了一系列的官爵,底下的新的所谓的朝臣也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个时候北京城里有的地方也挂起了龙旗,有的人又穿上长袍马褂,原来盘在头上的辫子现在也放下来了。消息传出,各地反对,外国驻北京的使馆也表态反对,讨伐的军队就打到北京,张勋只有三千名辫子兵,不堪一击。兵败之后,张勋就逃到外国的使馆去了,藏起来了。

教科书,许多的专著,大量的论文都把这次事件叫做“张勋复辟”,其实值得商榷。“复辟”怎么讲?“复”,《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意思就是恢复;”“辟”,《尔雅·释诂》:“辟,君位也。”就是君位、皇位。那要说“张勋复辟”就是恢复张勋君位或者地位,张勋不是皇帝,仅仅是个安徽督军,有何辟之可复呢?应该怎么说?所以应该叫“张勋兵变,宣统复辟”。或者叫做“张勋兵变,爱新觉罗·溥仪复辟”都可以。

爱新觉罗·溥仪复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民国人士认为,爱新觉罗·溥仪不安分,在民国的范围里面,紫禁城里面还留了一条辫子。于是,有些人就产生个想法,要把爱新觉罗·溥仪从紫禁城里面赶出去,把他复辟的辫子给剪断。

1924年,冯玉祥到了北京,把他的军队改成国民军。冯玉祥自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冯玉祥提出来,要把爱新觉罗·溥仪赶出皇宫,所以派了北京警备的总司令鹿钟麟,带着人就到故宫,通知爱新觉罗·溥仪限两个小时搬出皇宫。爱新觉罗·溥仪觉得太突然了,也来不及准备,就要求延长。爱新觉罗·溥仪就要跟醇亲王载沣商量,跟有关的皇族商量,这时候电话切断了。后来,鹿钟麟说可以延长二十分钟,再晚的话就打炮,内务府大臣绍英急急忙忙又跟爱新觉罗·溥仪商量,这个时候醇亲王也来了,爱新觉罗·溥仪就草草地在协议书签了字,坐了五辆汽车,从故宫就开出来,一直开到醇亲王府的北府,应了他登极的那句话,要回家了。

1932年,日本人居心叵测把爱新觉罗·溥仪架到长春,将一个盐仓,改成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宫。这个盐仓改建而成的皇宫,即今伪满皇宫的缉熙楼和勤民楼两部分,勤民楼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其二楼的勤民殿,仍放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龙椅。在这里,爱新觉罗·溥仪先当了两年的伪满洲国执政。

之后,爱新觉罗·溥仪又三度登基为皇帝,年号康德,当年与日本签订的日满议定书,以及康德皇帝的登基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只是康德皇帝不中不西的玉座和紫禁城的紫檀木龙椅差得太多,他带着日本侵略者的味道。爱新觉罗·溥仪就坐在这里,成了日本人操控的傀儡。

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的宫殿位于长春市的东北角,是现在长春最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里的一切都经过了日本人精心的安排。整个伪皇宫为日本关东军设计建造,以日本和西洋建筑风格为主。加入了些许中国传统风格,也是为了掩盖他们的侵略本质而作的寥寥草笔。在宫殿里随处可见的伪满洲国的“国徽”,是由代表东北的高粱花、代表日本的菊花、代表伪满的兰花组成的“兰花御纹徽”。在这座宫殿里,勤民殿相当于当年紫禁城里的金銮殿,是爱新觉罗·溥仪当年处理政务、办公的地方。当伪满皇帝的初期,爱新觉罗·溥仪还算勤政,可后来当他发现自己批办的奏折、文件不仅是日本人拟好的,更有很多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时,他的热情陡然下降。从那以后,爱新觉罗·溥仪基本上不进这个书房了。李茂杰在《东北十四年沦陷史》中说:“所谓‘满洲国是王道乐土’根本就是日本人制造出来的谎言。爱新觉罗·溥仪则在谎言中自欺欺人地继续着他的皇帝梦。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用过的大殿,那局促的空间正是爱新觉罗·溥仪有如笼中鸟一般生活的写照。”

缉熙楼是伪满洲国的内廷,爱新觉罗·溥仪就住在西侧的二楼,一楼后来住进爱新觉罗·溥仪的第三个太太,也就是祥贵人谭玉龄,东侧两层楼是皇后婉容的寝宫,婉容因为和爱新觉罗·溥仪长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不但染上抽大烟的恶习,后来竟与爱新觉罗·溥仪随侍私通。在奸情曝光以后,这里也成了婉容的冷宫,不但不能出房间半步,与爱新觉罗·溥仪虽是一墙之隔,却不能相见,加上谭玉龄入宫,备受爱新觉罗·溥仪宠爱。

据研究爱新觉罗·溥仪的专家表示,谭玉龄才是爱新觉罗·溥仪心中的最爱,与身处冷宫的婉容相比,在缉熙楼里,形成西侧的笑影与东侧的泪人,两极的对比。

伪满皇宫的主要建筑群,还包括同德殿,这栋房子是日本人假好心帮爱新觉罗·溥仪盖的,名字也是日本人取的,意思是日满两国,同心同德,但此时的爱新觉罗·溥仪却是疑神疑鬼。爱新觉罗·溥仪早就受不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现在又冒出一栋同德殿,爱新觉罗·溥仪怀疑里头早就被安了窃听器。所以,不但爱新觉罗·溥仪自己不去住,他也不让婉容和其他人住进去,虽然里头的寝宫一应俱全,但是一心想当大清皇帝的爱新觉罗·溥仪,最终还是只能无奈的扮演日本人的儿皇帝,这一点从他批阅的奏章可见一般。

至今在伪满皇宫陈列的奏折,最有趣的就是爱新觉罗·溥仪的批阅,都是览兮、知道了、可。因为这些奏章,都是日本人拟好的,爱新觉罗·溥仪只能SayYes!根本没有权力说NO!所以,不管是执政府或是帝宫,这座伪满皇宫对爱新觉罗·溥仪来说只是豪华的监狱。可见在日本人如影随形的监视和细微入毫的掌控下,爱新觉罗·溥仪的日子也并不好过。1934年3月5日的《时代》里写道:“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他不敢在无人警卫下走出皇宫,于是他只好在花园里转来转去,练习车技。”

除了政治上的控制,日本关东军还对爱新觉罗·溥仪的生活和精神无所不控。14年里有10年,爱新觉罗·溥仪都是与一个日本人一起度过的,他就是“帝室御用挂”吉岗安直。爱新觉罗·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说:“他的实际职能就是一根电线。关东军的每一个意思,都是通过这根电线传达给我的。”

在精神上,爱新觉罗·溥仪必须每天定时观看日本影片;定期祭拜伪皇宫东南角的“建国神庙”,里面是代表日本天照大神神体的法器;在同德殿叩拜厅,表面上君臣是向爱新觉罗·溥仪参拜,实际参拜的却是日本“天皇”,因为方向并不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按照日本人的想法,东方是日本天皇所在。甚至爱新觉罗·溥仪每一次剪发,都要由日本人负责。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8日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20日,“满洲帝国”宣布解散。随着伪满帝国瓦解,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帝梦再度破碎,只是这回退位可没好日子过,14年的伪满政权,他所批可的每一份奏折,都成了日本侵华的帮凶罪证,离开这座皇宫监狱,迎接的,是另一座铁窗。

千秋功过

背叛民族,助纣为虐;积极改造,公民新生

在1917年复辟失败,爱新觉罗·溥仪在醇亲王府北府住了一段时日后。后来在日本人的百般劝诱下,爱新觉罗·溥仪先是躲进了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又由日本便衣警员护送到了天津的日租界。在天津蛰伏了一段时间后,1927年,爱新觉罗·溥仪又出现在媒体面前,并接受了《时代》记者的采访。那次采访中,爱新觉罗·溥仪说:“我们今天在中国所看到的,除了政局的混乱、背叛、贿赂、战争以及人民所承受的越来越多的苦难外,就没有其他的了。这些都是那些腐败的将军们造成的。他们遍布各地,进攻,撤退,再进攻——这些都不是为了中国,只是为了他们个人”。爱新觉罗·溥仪还满怀憧憬地说道:“今天,当一个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个好皇帝要为人民着想,会是人民的好父亲。我的能力和智慧还不能担当中国人民之父的重任。我确信会有这样一个人出现,成为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一定是一位比我伟大的人。”

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溥仪却在不停地干着一件件傻事来证明他的不伟大。随着日军侵华阴谋的渐渐成形,他们也加紧了对爱新觉罗·溥仪的拉拢和扶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1月2日,侵华日军间谍头目土肥原夜访爱新觉罗·溥仪,说明日军在东北只是反对张学良,对满洲没有领土野心。爱新觉罗·溥仪表示接受土肥原的建议,到东北做满洲国皇帝。得到了消息的张学良非常愤怒,11月6日晚6点,“张往爱新觉罗·溥仪居住的静园送了一篮水果,里面藏了炸弹。不是想炸死他,是想让他清醒”(张学良的研究者郭冠英语)。但是,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快了爱新觉罗·溥仪的安全感的丧失。四天后,爱新觉罗·溥仪出关投靠日本人。1932年3月9日,日本正式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爱新觉罗·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年号“大同”。1934年3月,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在此之前,爱新觉罗·溥仪曾经两次登基,也两次退位,大清的皇位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君临天下的气魄,也没有一统江山的豪迈,有的只是年幼时在惶恐中度日的那种无奈。而今天,在这个距离北京紫禁城,两千里之外的“新皇宫”,爱新觉罗·溥仪相信自己已经迎来了人生当中最好的一个机会。此刻爱新觉罗·溥仪唯一想到的就是“不能愧对列祖列宗”,但这个梦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步伐,而迅速破灭了。

1935年4月7日,爱新觉罗·溥仪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天,这天,仅29岁的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溥仪,以“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开始了他的首次访日之行,对于这次访问,日本方面做出精心安排,派出多艘战舰,来迎接护航。爱新觉罗·溥仪登上日本军舰比睿号,检阅了日本海军编队后,向日本出发。首次访日的成功,更让他觉得自己离梦想的实现只有一步之遥。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后的阶段,尽管日本关东军司令一再对爱新觉罗·溥仪宣称:“满州国”军队和日本皇军正在“奋勇战斗”,但种种不利的消息还是陆续传来。根据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与美英盟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加紧了对日本作战的准备工作,在远东屯兵近180万人,而日本关东军的总兵力只有75万人。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震惊全世界,这些消息令爱新觉罗·溥仪坐立不定,寝食难安。终于在8月9日,爱新觉罗·溥仪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日本战败,爱新觉罗·溥仪走上了抛妻逃亡之路,而在逃亡日本绕道沈阳时被苏军俘获。苏联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中国的沈阳机场俘虏了“满州国”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及其侍从,并随即押赴苏联关押收容。爱新觉罗·溥仪连同二弟爱新觉罗·溥杰、俩个妹夫、三个侄子一起被解赴苏联。世界舆论哗然,而这也是爱新觉罗·溥仪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眼中。爱新觉罗·溥仪在押往苏联后,先在赤塔一处疗养院被关押了两个月,而后便于相继被关押的其他伪满战犯一起,被转移到了离中国不远的伯力收容所。在伯力收容所里,爱新觉罗·溥仪度过了5年的拘留生活。

1950年8月,爱新觉罗·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近十年。抚顺曾经是爱新觉罗·溥仪的祖辈建立伟业的地方,爱新觉罗·溥仪最终也在这里完成了他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的改造。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的爱新觉罗·溥仪,经过学习改造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见这10年是爱新觉罗·溥仪一生中最具决定意义的10年。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特赦令,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将爱新觉罗·溥仪特赦释放。

1959年12月4日,这一天对于爱新觉罗·溥仪来说,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经历了9年零4个月的狱中生活,爱新觉罗·溥仪获得了新生,他曾经感慨地写道:我由一个封建反动的皇帝变成一个平常的劳动者,由鬼变成人,旧的爱新觉罗·溥仪已经死亡,今天是一个新生的爱新觉罗·溥仪。新生的爱新觉罗·溥仪在新中国的天空下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全新的一切。

1960年3月,爱新觉罗·溥仪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名工作人员,历任全国政协历史资料委员会资料专员、文史馆馆员,直至1964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溥仪与国际友人的交往只限于正式的外交,同时他身上也被赋予了独特的社会意义,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重新做人。因此,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爱新觉罗·溥仪,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纵而观之,可见,在爱新觉罗·溥仪的整个人生中前期受外国人的蛊惑和操控,后期又成为了外国友人眼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成功实例。

皇室谜团

爱新觉罗·溥仪之妻婉容死亡之谜

爱新觉罗·溥仪先后共有5位妻子:

第一位是“皇后”郭博勒氏(又作郭布罗氏),名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l906年)。婉容原籍内蒙古自治区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1922年,爱新觉罗·溥仪18岁时同婉容结婚。婉容结婚前住在北京东城鼓楼南帽儿胡同今35、37号院。爱新觉罗·溥仪在退位后结婚,但根据《优待条件》,其尊号仍不废。故其结婚仍称“大婚”,婉容仍称“皇后”。而实际上,此时爱新觉罗·溥仪已经不是皇帝,郭布罗·婉容也就不成其为皇后。

郭布罗·婉容的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清文宗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