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62

第62章 清太宗——崇德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1)

爱新觉罗·皇太极,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7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建州女真部落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家中。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众多的儿子中排行第八,他的母亲是叶赫那拉部酋长的女儿,名叫孟古,被称为孟古格格。孟古不仅容貌美艳,而且待人和善,处事得体,因此很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宠爱。母亲受宠,儿子自然受宠,爱新觉罗·皇太极从生下来就得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特别钟爱。

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在女真部落中,按照女真人的习俗,男孩子五六岁时就要学习骑马、射箭、打猎等生存和打仗的本领,因此,小小年纪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很早就跟着父亲和兄弟们驰骋山林,练就了一身娴熟的技艺,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勇敢坚韧的性格。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立满文的时候,爱新觉罗·皇太极刚刚7岁,正是学习文字最好的时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部族中推广满文,也给自己儿子们请了师傅,来教授他们满文。因此,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女真部落中最早掌握满文的孩子之一。除了女真族自己的文字,爱新觉罗·皇太极还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身边的汉人学习了汉字,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部队中算是一个文化水平颇高的人人物。

凭着这些爱新觉罗·皇太极是不是就很容易成为大位的继承人呢?当时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家族很庞大,有能力争夺汗位的人也很多。爱新觉罗·皇太极有4位叔父,仅二叔就有11个儿子,三叔也有9个儿子,不说这些堂兄弟,就是和爱新觉罗·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有15位之多,这些亲兄弟、堂兄弟,再加上他们的子侄,一共有一百四五十人之多。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格格是叶赫那拉部族的人,而叶赫那拉氏属于海西女真部族,在其他很多福晋都是建州女真部族人,且当时叶赫那拉与建州女真之间存在仇怨的情况下,爱新觉罗·皇太极想顺利的脱颖而出,成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大位的继承人可谓是难上加难。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开始随父亲和兄弟一起征战,他第一次参加的战斗是建州女真部族对乌拉部的战争。原本要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结盟的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受到挑唆,背信弃义,准备进攻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布占泰的行为激怒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决定攻打乌拉城,爱新觉罗·皇太极随父亲来到乌拉城外,第一次参加战斗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急于攻城,但却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制止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开始并不对乌拉城发动进攻,而是将敌人的粮草全部烧毁,又将乌拉城附近的六个村寨毁掉,直到第二年才攻打强大的乌拉城,并取得成功。这一次战役对于爱新觉罗·皇太极来说十分重要,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交给了他打仗要像砍树一样,不能心急,只有砍到一定时候,树才能自然倒下;攻打与自己实力相近的对手,要先将他周围的城镇都消灭之后,才能减弱他的实力,这时再攻城,成功的机率会大很多。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不停的战争中不断从自己的榜样——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身上学习着。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定都、称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成为四大辅政贝勒之一。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采用了爱新觉罗·皇太极所献的计策,成功的攻占了抚顺。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军队和明朝军队在萨尔浒决战,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战斗中多次献出计策,协助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这次战斗中大获全胜。

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爱新觉罗·皇太极在诸多贝勒的商议下,被一致推举、拥戴为皇位继承人。35岁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在这一年的九月初一正式登上后金的汗位,并决定第二年改元为“天聪”。从此,爱新觉罗·皇太极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爱新觉罗·皇太极采取优待、礼遇汉官的政策,使得不少明朝的官吏和地主知识分子投奔后金,这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采取的民族歧视政策不同,爱新觉罗·皇太极不仅没有排斥汉人,还重用他们,让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融合,并为自己所用。对待汉民,爱新觉罗·皇太极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想法,他将原来在后金没有土地和户籍的汉民编入了民户,还分给了田地,使得“民皆大悦,逃者皆至”。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时就懂得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他改变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对于汉族儒生不是杀掉就是将其沦为奴仆的态度,对已经沦为八旗包衣下奴仆的汉族儒生进行考试,并命令各个家主不得阻挠,在300多汉族奴仆中,大约有200人得中,爱新觉罗·皇太极不仅给了这些人自由,而且给了他们奖赏。对待蒙古方面,爱新觉罗·皇太极较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也有进步,他为了扩大和巩固同蒙古的特殊关系,除了采用和亲的方式之外,还创建了蒙古八旗。汉族人也被爱新觉罗·皇太极编成了汉军八旗。这时,在爱新觉罗·皇太极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和平相处的政策下,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同时存在,从而从政治上确立了满族、蒙族、汉族的同盟地位,也更加巩固了后金的政权,为今后能入主中原,并长期统治中国,创立了解决民族关系的方略。清朝在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后即位的皇帝所采取的民族方略,大都从这里而来。

清太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爱新觉罗·皇太极仿制明朝政权机构的设置,设置了后金的政权机构。爱新觉罗·皇太极首先设置了文馆,作用是翻译汉文典籍并记录后金的政治事件,用这种效法汉族统治的方法来总结自己施政的经验教训。几年后,爱新觉罗·皇太极进一步改革文馆,将其分为三院,成为内三院,也就是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这时的内三院在实际的作用上已经取代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共议国策”的体制。除了设立文馆,爱新觉罗·皇太极依旧仿制明朝的制度,设立了六部,即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还设立了都察院,这些部门的官员并不是全部由满族人来担任,而是同时启用了一些蒙族和汉族的人员。爱新觉罗·皇太极授予了都察院很大的权力,不仅可以劝谏、弹劾、纠察贝勒和大臣,甚至还可以对皇帝实行这些权力。政治体制建立了,为了更好的维护,爱新觉罗·皇太极又强调以法治来治理国家、治理军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后金的法制十分不健全,贵族子弟常常任意妄为,有时甚至敢和皇帝抗争,军队也存在纪律涣散、玩忽职守的状况。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即位之后,决心改变这些影响国家发展、影响军队发展的情况。于是,他制定了法令,明确了军纪,强调一切事情都要依法办理,而且还对执法者提出了执法公平的要求,并对执法者的不公和判错案做出了惩治的规定。比如,如果贝勒判错案致使有人无辜枉死,那么,将罚银600两。爱新觉罗·皇太极不仅仅只是制定了法令,而且还亲自严格监督大臣和贵族的言行。对于过惯无约束生活的女真贵族来说,对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常常违反,爱新觉罗·皇太极对于贵族或者自己的亲人违反法纪绝不纵容,必严厉的依法惩治。

清太宗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爱新觉罗·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正式称帝,并改元为“崇德”,女真也改为满洲。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大清朝的第一个皇帝。

清太宗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清太宗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发动了松锦之战,攻占了多年未被攻下的锦州,明朝军队大败。

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爱新觉罗·皇太极突发急病死于盛京(今沈阳)的清宁宫内,年仅52岁。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突然去世一方面是多年的征战和操劳所至,另一方面是他最喜爱的妃子海兰珠的离世,使他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因此,还在壮年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发重病就死亡。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后,他的灵柩被放在崇政殿,同年九月二十一日,被葬于昭陵(沈阳北陵),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

皇帝个人档案

开国帝王——清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太宗

本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崇德

生肖:龙,陵寝:昭陵(今沈阳北陵)

职业:贝勒—皇帝,祖籍: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生日: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地: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死亡时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当皇帝机遇:众人拥戴继承汗位

寿命:52岁,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身高:不详,母亲:叶赫那拉氏

体重:不详,配偶:15人,皇后为博尔济吉特氏

学历:无,初婚年龄:22岁

性格特点:工于谋略,子女:11子,14女

谥号:文皇帝,继承人:儿子爱新觉罗·福临

武功

四面用兵,开拓疆土

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扩大疆土方面,采用了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兵的战略。

向东面用兵: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在位时期曾两次对朝鲜发兵。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正月,爱新觉罗·皇太极开始了攻打朝鲜的战役。爱新觉罗·皇太极命阿敏帅大军跨过鸭绿江,直接占领了平壤。同年三月,后金与朝鲜两国在江华岛杀白马、黑牛,并焚香盟誓,约定了“兄弟之盟”。

清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自己正式称帝的时候,朝鲜的使臣在庆典上拒绝跪拜,大清官员命其跪拜天子,但是朝鲜使臣不肯屈服。爱新觉罗·皇太极看到他这样的表现,认为朝鲜臣服、效忠于明朝,对大清不认同。同年十二月,爱新觉罗·皇太极以这个理由第二次攻打了朝鲜。这一次,爱新觉罗·皇太极亲自带兵渡过鸭绿江,直逼当时的朝鲜王京韩城(今首尔)。朝鲜国王李倧闻讯后逃到南汉城山,爱新觉罗·皇太极随后率军追到南汉城山城外,清太宗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被困的李倧向爱新觉罗·皇太极请降,承诺奉清朝为正朔,并从此向清帝献贡。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汉江东岸三田渡设坛,举行了朝鲜的受降仪式,确立了大清和朝鲜之间的“君臣之盟”。

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期间两次用兵朝鲜,不仅使得朝鲜对大清称臣,为大清提供物资,而且减少了明朝的臣国,更加给今后用兵明朝扫清了东边的忧患。

除了对朝鲜用兵外,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北面还间接粉碎了沙皇俄国占领黑龙江广大地区的美梦。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一直希望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但是,后金没有实现目的地,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遗志,向黑龙江方向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首先,爱新觉罗·皇太极选用了招抚的策略,吸引当地各族人民归顺到后金来,这一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量的人民归附到了后金。不过,也有些不愿意接受招抚的地区,爱新觉罗·皇太极对于这些地区采取了发兵征讨的方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爱新觉罗·皇太极成功的将黑龙江地区统一在自己的麾下,这也间接让想要南扩的沙俄帝国没有找到可乘之机,在他们来到黑龙江地区时,爱新觉罗·皇太极已经将这里统一,并准备了充足的政治和物质条件来抗击沙俄的侵略。因此,爱新觉罗·皇太极和其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经过多年努力统一黑龙江地区的功劳,为将来祖国的领土完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向南面用兵: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处于明朝的北面,而富饶的中原大地是爱新觉罗家族一直梦寐以求得到的土地,统治整个中国也是他们的夙愿。为了成功入主中原,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期间曾五次攻打中原。第一次在清太宗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爱新觉罗·皇太极亲自带兵从蒙古地区绕道,攻破大安口,围攻了北京城;第二次在清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又是亲自出征,攻打了宣府、大同地区;第三次在清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这一次,爱新觉罗·皇太极派多罗郡王阿齐格等,从延庆、居庸关,到达昌平,直逼京城;第四次在清太宗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派自己的弟弟多尔衮入关,一直打到济南,多尔衮这一战打了半年的时间,期间转战2000多里地,共攻克了济南3个州,55个县,获得人、畜46万;第五次在清太宗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派阿巴泰入关,在山东地区,共俘虏了36万人、32万头牲畜。

向西面用兵:后金的西面是骠悍的蒙古族统治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时,使用各种方法将离自己最近的漠南蒙古大部分降服,但是在漠南蒙古中有一个被称为察哈尔的部落,这个部落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后裔,察哈尔部落的首领林丹汗始终与后金对抗。清太宗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爱新觉罗·皇太极联合了反对林丹汗的喀喇沁等蒙古部落,亲自率军攻打由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部落。这一仗一直打到敖木伦,爱新觉罗·皇太极取胜,并俘虏了1万余人。四年后,爱新觉罗·皇太极再次攻打林丹汗,一直到达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逃跑,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回军的时候,获得民众和牲畜10余万。之后,察哈尔部落瓦解,林丹汗在逃到青海之后病死。清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5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派多尔衮征讨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后人全部投降,并献上传国玉玺。从此,漠南草原归于大清朝。关于林丹汗的继承人献给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玉玺,还有一段传说,据说这是从汉朝一直传到明朝的玉玺,元顺帝死了之后,玉玺便失去了下落,200年后,一个牧羊人发现自己的羊不吃草,而是用蹄子不停的刨地,牧羊人好奇的挖地,竟找到了玉玺,后来,玉玺被林丹汗得到,最后又到了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手中。爱新觉罗·皇太极拿到玉玺后,认为自己得到了“一统万年之瑞”,也就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于是,又拜天、又祭祖,更加坚定了自己可以成为整个中国皇帝的信心。

爱新觉罗·皇太极向各个方向用兵,扩大了清朝的版图,也增强了清朝的实力,为大清国之后的继承者能统治中原大土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治

注重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