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63

第63章 清太宗——崇德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2)

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军队中属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因为他精通满文,还略懂汉文,但是,以这样的文化程度要将一个国家统治好,是万万不够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子民——女真人在长期的征战中身体素质被锻炼的很好,比汉族人强壮很多,但是文化方面却与汉人相差很多。为了更好的治国,也为了能除去族人身上的野蛮气息,培养文武双全的官员,爱新觉罗·皇太极在即位之后,十分注重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首先从王公大臣的孩子入手,爱新觉罗·皇太极颁布诏令:凡是在8岁以上,15岁以下的王公大臣的子弟,必须读书,如果有不读书者,他们的父母必会受到责罚。

除了教育孩子,爱新觉罗·皇太极也十分重视汉文书籍的翻译工作,他指示部下将大量的汉文书籍翻译成满文,比如,《素书》、《刑部备要》、《三略》等。爱新觉罗·皇太极为鼓励读书、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还开科取士,录取优秀的人才入朝为官。可以列为选拔对象的人不仅有满族人和蒙古族人,也有汉族人。

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努力下,读书、学习的风气在贵族和普通人中渐渐形成,为大清国的统治阶级掌握一定的文化奠定了基础。

生平最得意之事

夺得汗位

女真族是游牧民族,尽管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攻占了很多地方,但在一些制度上仍有很大的缺陷。王位继承的制度,当时在部落中就并没有形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取得的成就和统治的地区是先人都没能达到的,所以,他死后,谁来继承汗位,就成为大家关心和争夺的焦点。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前没有明确的指定继承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忘记了这件事,也不是他故意将难题留给后人。晚年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在他的众多儿子中,长子褚英本是最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一个,因为他不但是长子,而且跟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征战多年,战功赫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经将他立为嗣。但是,由于褚英的性格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不满,有些人还联合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面前控告他。后来,褚英有篡位并自立为王的图谋,被人告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气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不仅将褚英的储位废掉,而且将其幽禁起来,最后将他处死。

长子褚英被废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希望将自己的次子代善立为嗣。为了阻止代善成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爱新觉罗·皇太极对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说代善与大妃之间有越轨的行为,听了这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对代善十分生气也十分失望。于是,放弃了立代善为嗣的念头,甚至决定生前不立任何人为储君。

爱新觉罗·皇太极看到两个哥哥的教训,于是,没有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面前表现出希望成为储君的样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出现争夺的情况,在清太祖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三月,决定实施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规定包括推举新一任领导着在内的很多事情都要有八大贝勒商议决定,不能由一个人单独决定。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经过贝勒们的共同商议决定,帝位由“才德冠世”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并联合劝进爱新觉罗·皇太极担任下一任的领导者,爱新觉罗·皇太极假意推让后,于当年的九月初一即位,当时他35岁。

生平最失意之事

母亲早亡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在爱新觉罗·皇太极幼年时期,一直同海西女真的叶赫那拉部族对立,而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格格来自叶赫那拉氏。前文已经讲过,双方的仇怨来自于古勒山一战。当时,在战争中孟古格格的堂兄布斋贝勒由于战马被木桩绊倒而死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部下之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并没有就这样算了,而是将布斋的尸体劈成了两半,将其中的一半送回了叶赫那拉部。从此,两个部族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孟古格格因此而心情十分抑郁,自己在建州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心情的抑郁导致了身体的疾病,在孟古格格病重的时候,她希望可以见自己的母亲一面,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派人到叶赫那拉部迎接,但叶赫那拉部依然不能忘怀布斋的惨死,不允许建州女真的人将孟古格格的母亲接走。听到这个消息的孟古格格病情更加严重,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年幼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失去了母亲,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又没有时间给他多一点的关心,爱新觉罗·皇太极不得不早早的开始独立生活。在没有父母疼爱的生活中,磨炼了自己,渐渐变成一个独立、顽强的小伙子,并开始随着父亲征战沙场。爱新觉罗·皇太极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和一名成功的皇帝,与他少年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千秋功过

开疆拓土,建立大清;抢掠财物,屠杀人民

爱新觉罗·皇太极时期后金的版图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的基础上有所扩大,爱新觉罗·皇太极也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基础上扩建了八旗,将蒙古族人和汉族人都编入了八旗,不仅使得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也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就是在爱新觉罗·皇太极对国家多方面的改革下,后金从一个落后、带有氏族制残余的政权,逐渐成为一个封建专制的强国。

清朝的国号并不是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就有的,当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的时候,给自己的号为“天命汗”。而在这之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没有国号,也没有年号,先是称自己为“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王”,后又称自己为“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再后来改为“建州国汗”。因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自诩为“金”的后裔,所以,后来又称自己为“后金天命皇帝”。为什么爱新觉罗·皇太极要将国号改为“清”呢?

首先,国号、年号是朝代和国家的代表,是一个新朝代、新国家的象征,要与其他已经过去并消亡的朝代和国家用相同的国号、年号,既不能体现出与其的区别,也不能体现出新朝代、新国家的特色。

其次,“金”的国号只能代表满族,而“清”这个国号则可以包容更多的内容,除了满族,还有蒙古族和汉族人也可以包括在内,显示出了更大的包容性。

再次,将“金”这个国号改成“清”也可以表现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所开创的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

清太宗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式将改国号改为“清”,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第二天,爱新觉罗·皇太极将父亲尊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级立极仁孝武皇帝”,追谥庙号为太祖。

爱新觉罗·皇太极攻入中原的时候,曾多次派兵。屠城、杀戮、焚毁、抢掠。虽然爱新觉罗·皇太极改革了很多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对于汉人的政策,也对国家的机制加以改革和完善,但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依然保留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这些对被侵略地区伤害极大的方式,体现了他残暴的一面。

身后谜团

爱新觉罗·皇太极老婆下嫁小叔子之谜

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之一——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在大清朝的历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一生经历了数朝,先后在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康熙年幼当政时期辅佐过他们,是葬在清东陵辈份最高的人。但是,去过清东陵的人都知道,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却在风水墙之外,不仅没有和自己的丈夫爱新觉罗·皇太极葬在一起,也没有和自己的儿孙葬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这缘起于孝庄文皇后下嫁小叔爱新觉罗·多尔衮。

太后下嫁,是清史中的一段迷案,历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当事人,并从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试着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