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95

第95章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珉宁(2)

清宣宗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鸦片战争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千秋功过

整顿吏治,生活节俭;昏庸,不能知人善任

整顿吏治,生活节俭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捐纳的制度,就是民间所说的买官。在清朝清仁宗嘉庆年间之前,用钱买来的官,并没有实质的职责,也没有俸禄,只是一个虚职。所以,那时用钱买来的官只是个荣誉头衔而已。但是,到了清仁宗嘉庆年间,由于国库的空虚,国家开支又多。所以,朝廷将捐纳作为了一个创收的来源,不论虚职、实缺都卖。可想而知,这些买官做的人,到了任上之后,必然不会为百姓做事,只是一味的巧取豪夺。所以,到了清宣宗道光年间,这种捐纳的制度严重破坏了吏治。

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决心废除捐纳制度。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当时国库赤字严重,需要开支的项目又较多,捐纳的制度对朝廷有很大的益处。无奈,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只得在清宣宗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颁诏,要各地严格捐纳制度,毋得滥开捐例;现任官员,一概不准加捐职衔,并永为定例。

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也十分注意对贪官的处理,他经常告诫官员,要以和砷为鉴,并处理了一批违法的高官显贵。

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与他的父亲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一样,都十分崇尚节俭,不论是食物还是服饰,他都尽量不奢侈,并经常告诫大臣和身边的人,“概从朴实,勿尚虚文”。

昏庸,不能知人善任提起道光皇帝,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但是,这两件影响中华民族多年的事情,和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昏庸、不能知人善任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琦善。

琦善,清仁宗嘉庆十一年(公元于1806年)十六岁时由荫生授刑部员外郎,以后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及江宁、河南布政使。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琦善升河南巡抚,因督治河工失职,被革职。不久,琦善又被起用为河南按察使。清宣宗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后,琦善先后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兼署漕运总督。清宣宗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琦善又因在河工大案中犯有主要过咎,部议革职。但在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庇护下,琦善只降为内阁学士,一个月后即又授山东巡抚。清宣宗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升四川总督。清宣宗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调直隶总督,此后一直署理或实任直隶总督达十年之久。其间,清宣宗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授协办大学士;清宣宗道光十八年又拜文渊阁大学士。琦善是满洲贵族,受到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宠信和倚重,又任封疆要职多年,平日与穆彰阿相结纳,因而权倾内外,傲视一切。

琦善在鸦片战争前是弛禁派的主要代表。琦善反对黄爵滋重治吸食者的主张,攻击黄爵滋的主张“大谬不然”,说什么鸦片吸食“今则数十年之久,十八省之大,岂能令出惟行乎?”认为鸦片不但禁止不了,而且严禁不得。琦善的理由是“若吸食鸦片不肯俯首受缚,势必聚众抗拒,此大可虑也。至于闽省海疆,其人习于械斗,善于打仗,吸食鸦片者尤多,倘或遁逃海岛,外夷资其衣食,藉以探听虚实,荒陬僻壤,弁兵巡役不到,要结无赖,一登陆地,炮台反为虚设,此则更大可虑也。”琦善说:吸食鸦片的人众多,其中有“忠良后裔、簪缨世胄”、有“幕友书役”、贤媛、孀妇以及“农工商贾,安分守己之人”,如果“一吸鸦片,即罹法网,将见缧绁之人载道,囹圄无隙地可容,贯索略重,不待部文复转,而瘐毙者已盈千累万矣。”琦善歪曲严禁派严禁主张的内容和实行办法,说什么“若吸食者尽诛,即闽、广而论,吸烟者十居七、八,十余万人恐不能尽也”。因而琦善强调说“今一言之下,欲兴率土普天之大狱,此真断断乎其不可行者也。”琦善主张封关锁国,“大张晓谕,不准通商,则鸦片无自而来,……内地已入之烟土,并不必缉捕销毁,吸食者一面戒烟,一年半载,知烟不续来,贩卖者另寻别业,吸食者尽保残躯,如是则从容不迫,而天下皆安居乐业。”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琦善的弛禁主张,代表了满洲权贵、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他们都是鸦片走私的受益者,因而极力主张维持现状,使烟毒进一步泛滥,以便从中取得更多的好处。琦善的所谓以“不准通商”使“鸦片无自而来”的“正本清源之道”,纯然是一句空话,不仅完全做不到,而他也不想这么做。琦善发表这些言论唯一的目的是阻挠禁烟运动的实行和开展。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琦善是清政府中投降派主要的成员之一,而且是“罢战言和”的始作俑者,即清政府对外投降政策的第一个执行者。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七月,当英舰窜到天津大沽口对清政府进行威胁时,琦善即主动派人向英军馈送牛羊及其他大批食品,以取悦侵略者。琦善受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委派,与英国全权副代表义律进行谈判,除传递义律所投英外交大臣巴麦尊致中国政府照会中提出的偿还烟价、割让一岛或数岛、索还商欠、赔偿军费等侵略条件外,还诬蔑攻击林则徐。琦善向侵略者表示:林则徐查禁鸦片是“受人欺朦,措置失当”,向侵略者保证:“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以便为他们“代伸冤抑”。同年八月下旬,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九月初又革林则徐、邓廷桢职,任琦善署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之后,爆发的鸦片战争果然验证了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不能知人善任。

皇室谜团

爱新觉罗·珉宁即位之谜

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是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的第二子,母亲是喜塔拉氏,生前正式册立为皇后。喜塔拉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为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册喜塔拉氏为嫡福晋,这年,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15岁。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八月初十日,喜塔拉氏在皇宫撷芳殿生下一子,名爱新觉罗·绵宁,就是后来的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即位,册喜塔拉氏为皇后。但喜塔拉没有福气,当了一年零三十七天皇后,便得病死去。这,年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16岁。

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对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格外关怀,悉心教导、要他静心读书,修心养性。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经史融通,奎藻日新”,以此自诩,学而有成。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日与诗书相砥砺”,写成《养正书屋诗文》40卷。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亲笔书写“至敬、存诚、勤学、改过”四个条幅,挂在屋中,以提示自己要修身养性,也是向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表露心迹。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曾写道:“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气愈和。”可见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在当皇子时,很注意磨炼自己的性格。

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32岁,也就是清仁宗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京城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的突发性事件。这年,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随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巡狩木兰,因阴雨绵绵,无法围猎,奉命先期回到京师。当林清率领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冲向养心殿时,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正在上书房读书,闻变后表现镇定,“急命进撒袋、鸟铳、腰刀,饬太监登垣以望”。这时,有的教民手举白旗,攀墙登殿,靠近养心门,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发鸟铳殪(打死)之,再发再殪”。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在这次事件中,还“飞章上闻”,向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奏报;“严命禁城四门”,到储秀宫安抚皇母;亲自率领侍卫到西长街一带访查。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在这一事变中的表现,使他在内廷上下威望大增。大臣或赞其智勇沉着,或誉其举措有方。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在回京途中得到奏报,即封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为智亲王,他所使用的枪也命名为“威烈”。

尽管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有出色的表现,又被秘密定为储君,但在皇位继承中,仍出现风波。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十八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到热河秋狝,自圆明园启程。命皇次子智亲王爱新觉罗·珉宁、皇四子瑞亲王爱新觉罗·绵忻随驾。这年,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61岁,“身体丰腴,精神强固”。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到达热河行宫,“圣躬不豫”;当天,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到城隍庙拈香,又到永佑宫行礼。同年七月二十五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病情严重,当夕崩逝。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暴死,死因不明。有人据皇族后人的传言,说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死于雷击。如果此说属实,清人官私著作,不敢如实记载。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体肥胖,天气暑热,旅途劳顿,诱发心脑血管病而猝死。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突然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位继承就成为当时朝廷的头等大事。但是,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史有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