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96

第96章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珉宁(3)

皇帝立储的小金匣,按清朝“家法”应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十七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在乾清宫西暖阁,宣布实行“秘密立储”。皇帝立皇太子的御书,悬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在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之前,宣示传位密旨继位者,只有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和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叙述开启“小金匣”的过程说:“逮皇考传位联躬,宣示密缄,仓猝之际,朕不敢自行启封,召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当面展缄敬阅。”这就是所谓“公同手启,立定大统”。由此可见,“宣示密缄”是嗣君与朝臣共同开启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内禅皇位给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是由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亲自开启匣宣谕的。其经过是: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密立皇十五子甬琰为皇太子,按照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立下的规矩收藏秘密立储诏书。清世宗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圆明园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将癸巳(乾隆三十八年)所定密缄嗣位皇子之名,公同阅看,立皇十五子嘉亲王甬琰为皇太子”云云。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秘密立储御书的匣,自然不应例外。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在避暑山庄病逝后,本应立即派大臣急驰北京,到乾清宫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储御书。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那么秘密立储御书收藏在何处?据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情状,御书由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随身携带。《碑文》记载: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渊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管理刑部。同年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随从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到热河秋狝,“甫驻跸,圣躬骤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内臣翻检皇帝遗物,最后在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近侍身边的“小金合”里找到了传位诏书。“匣”没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匣”开启时也没有储君等在场,这是违背清室“家法”的。于是,有的学者认为:“‘匣’随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带往避暑山庄的记载,实难征信。”此为历史疑云之一。

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刚断气,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由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禧恩,满亲宗室,满洲正蓝旗,睿亲王淳颖之子。这里要补充一句,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没有儿子,其弟多铎的儿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袭睿亲王。多尔衮被革王爵、撤庙享后,多尔博又归宗多铎后。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给多尔衮平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封号,多尔博仍为多尔衮的继承者。其时多尔博已死多年,命他的五世孙淳颖袭睿亲王爵。睿亲王淳颖是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惩治和砷所依靠的重要亲信和得力大臣,他的儿子禧恩,初入宫为头等侍卫,继升为御前侍卫,后升为内务府大臣。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禧恩作为内务府大臣,随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车驾到避暑山庄。《清史稿·宗室禧恩传》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会得秘匮朱谕,乃偕诸臣,奉宣宗即位。”禧恩出身宗室,地位重要,影响亦大,其建议没有得到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认同,这说明,奉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嗣位一事在当时似曾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禧恩建议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表明: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生前并未就嗣位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议时也未公启匣。否则,托津、戴钧元等不会“犹豫”而不表态。所谓“公启匣,宣示御书”之说,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内务府大臣,按照“家法”,他没有资格“建议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可是他又为什么违背“家法”而这样“建议”呢?此为历史疑云之二。

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先后有两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为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的生母,她只当了一年多的皇后就病死;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生下两个儿子——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和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但她对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备加照顾,他们关系很好。孝和睿皇后并不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密诏匣在什么地方,她应当也不知道“秘密立储”所立的皇太子是谁。然而,当孝和睿皇后在北京皇宫惊悉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崩于热河行宫噩耗时,便发出懿旨:“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这个皇太后懿旨,对于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嗣位,关系极为重要。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在热河接奉懿旨时,伏地叩头,感恩不尽!后来,所有正史均只记载了避暑山庄公启匣之事。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复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圣躬不豫,至戌刻大渐……维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恭启匣,有皇父御书: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珉宁)朱谕一纸。该大臣等,合词请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为重,继承大统。子臣逊让,至再至三。该大臣等,固请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头,感悚不能言喻……谨将匣所藏皇父朱谕,恭呈懿览,谨缮折复奏,恭谢慈恩。七月二十九日。”当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继位,是孝庄太后的意思,但是用清圣祖爱新觉罗·福临的遗诏名义宣布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义。这里产生了问题:皇太后指令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违背“祖制”、“家法”,如果懿旨同遗诏发生矛盾怎么办?此为历史疑云之三。

《清史稿·托津传》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托津偕大学士戴均元,手启宝盒,奉宣宗即位。”托津,为满洲富察氏,自清仁宗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开始任军机大臣,又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东阁大学士,可谓枢密老臣、朝廷重臣。《清史稿·戴均元传》也记载:“扈从热河,甫驻跸,帝不豫,向夕大渐。戴均元,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进士,官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这两条记载,同《清史稿·宗室禧恩传》记载不一致。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记载当时寻找并开启匣的情状:在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临终时,由托津、戴均元督促太监,翻箱倒匮,寻觅匣,最后由近侍于身间找出小金盒。而前引《清史稿·宗室禧恩传》所载,禧恩建议立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托津、戴均元均犹豫,则并无其事。托津、戴均元开启金盒时,也没有见记载当事人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在场。人们对此事的真伪产生怀疑。此为历史疑云之四。

《清仁宗实录》载:“上(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珉宁)。”《清仁宗实录》是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之后修纂的。《清宣宗实录》也记载:“仁宗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珉宁)朱谕一纸。戌刻,仁宗崩……扈从诸臣,遵奉硃笔遗旨,请上即正尊位。上号恸仆地,良久方起。”《清宣宗实录》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修的,不会同他父皇纂修的《清仁宗实录》相违背。以上两个“实录”总算把这件事作了自圆其说。在相关的档案中,“公启匣”为“公启密缄”。据此,当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病危时,临终前召戴均元、托津、禧恩等八大臣,“公启匣”,立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为皇太子。然而,这同前面《清史稿·宗室禧恩传》的记载相矛盾。此为历史疑云之五。

由上看出,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继位,得到以禧恩为代表的宗室之建议和认同,又得到皇太后的中宫懿旨和皇弟瑞亲王爱新觉罗·绵忻的赞同,最主要是有军机大臣等开启匣的御书圣旨。珉宁继位,皇太后与瑞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宗室禧恩、军机大臣等达成共识,和平过渡。但是,在官私记载中,前后矛盾,彼此抵牾,仍给人们留下重重迷雾。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02年)八月二十二日,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的灵柩从避暑山庄运回到北京,在乾清宫停放。先时,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暴卒,事前毫无准备,避暑山庄没有准备棺木。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命速送“梓宫”来热河,清仁宗爱新觉罗·甬琰遗体在避暑山庄入殓,由承德运往北京。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跟随灵柩而行,并已开始处理政务。同年八月二十七日,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正式即位于太和殿,颁诏天下,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代皇帝。

这样清宣宗清宣宗爱新觉罗·珉宁如何入继大统永远地成为了一个谜。

与世界同步

睁眼看世界

1820年~1823年,西班牙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1821年,法国人柯西的著作《代数分析教程》出版,这本书是分析严密化运动的第一部著作,有深远的影响。

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释读出了罗塞塔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为埃及学奠定基础。

1822年,法国人涅普斯进行照相制版实验,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823~1849年,匈牙利诗人裴多斐在世,他的代表作有《自由与爱情》等。

1824年,在英国的斯蒂芬森主持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道。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1825年,丹麦人奥斯忒用钾汞齐还原无水氧化铝,从而获得金属铝。

1826年,德国人欧姆提出了欧姆定律。

1828年,美国民主党建立。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在英国成立。

1836年,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提出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为史前时代分段说,从而为史前考古学奠定了基础。

1836年,墨西哥宣告独立,并建立共和国。

1836年,世界著名的凯旋门在法国巴黎建成,是19世纪法国大型纪念碑式建筑,是世界最大的凯旋门。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1838年,“反谷物法联盟”在英国成立。

1838年~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万先后分别发表了《植物发生论》和《动植物结构和省直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而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

1839年,德国人高斯利用库仑定律定义了电荷量度,制定了磁矩的第一个绝对量度,以及地球磁场强度的量度。从而,创建第一个合理的电磁单位制。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创制了装有曲柄连杆结构的铁质自行车。

1840年,瑞典人阿加西提出地球气候史上曾出现过冰期气候。

1840年,英国率先在世界上实行邮资制,发行了邮票——黑便士。

1840年,德国人李比希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并由此创立了矿物营养学说。法国人路易证明放血对肺炎没有治疗作用,他是医学统计学的奠基人。

1840年,英国人焦耳发现了电热当量,并测试了热功当量,由此为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定律做出贡献。

1840年~1893年,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世,他的代表作有《天鹅湖》等。

1841年,英国人菲利肯斯提出了第一个地层系统表。

1842年,中国人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共50卷。

1842年,德国人迈尔提出了热功当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的。之后,这两个概念被焦耳确认。

1842年,英国人劳斯建成了第一个生产氨肥的过磷酸钙厂。

1843年,德国人施瓦贝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周期。

1843年,美国人罗杰斯兄弟提出地壳起因于地球内部液体所传播的水平脉动作用力。

1843年,世界第一条现代水底隧道由法国人布律内尔主持在泰晤士河凿成。

1843年,丹麦人沃尔索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生物》,并证实了“三期论”的科学性。

1843年,英国人拜恩发明了可以传送文字和图形的自动化记录电报装置。

1844年~1845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二十年后》。

1845年,英国人汤姆森获得充气轮胎专利,这项专利在数十年后被用于自行车和汽车的车胎。

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这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两年后,英国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从此,自由贸易开始取代保护贸易。

1846年,美国人霍发明了轮转印刷机。

1846年,美国人莫顿第一次在手术中利用乙醚作为麻醉剂。成功后,麻醉术开始迅速推广。

1846年~1851年,美国人豪获得了曲线锁式线迹缝纫机专利。从此,缝纫机开始大量生产。

1847年,德国科学家冯·赫尔姆霍茨发表了《论力的守恒》论文,以此在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方面做出了贡献。之后,发展成了热学第一定律。

1848年,万能式轧机在德国出现。

1849年,法国人斐索在实验室中测定了光速,他所使用的是旋转齿轮法。

1850年,英国伦敦用漂白粉来消毒饮用水。

1850年~1893年,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在世,他的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项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