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1896~1974),苏联陆军将领。1918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9年任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卫国战争期间历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最高副统师,总参谋长等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柏林战役等。1943年获苏联元帅头衔。德国投降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起任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等职。1853年任国防部长。1957年当选党中央主席团委员。同年被解职。
苦难的童年
朱可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苦难的童年磨炼了他坚强的性格。
他的父亲康斯坦西是个鞋匠(jiànɡ),母亲叫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芙娜,也是一个贫苦的庄户人家的女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朱可夫刚刚7岁,就和大人们一起去割(ɡē)草、耧(lóu)草。他干活特别卖力气,两个手掌都磨出了血泡,却一声都不吭。血泡破了,小朱可夫这才不得不告诉妈妈,妈妈拉着他的小手,心疼得直掉眼泪。可小朱可夫手刚一好,就又拿起镰(lián)刀下地了。
这年秋天,小朱可夫第一次下地割麦子,小朱可夫一心想多干点儿,炫耀一下,就拼命地往前赶。结果一不小心,锋利的刀刃(rèn)把左手小拇指割开了一个大口子,血滴滴嗒嗒地流个不停。
艰辛的生活磨炼了朱可夫坚强的性格,使他从小就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
小朱可夫很爱他的父亲,父亲也十分疼爱他。但是康斯坦丁对小朱可夫的管教却十分严格,常常告诉他做人要正直。
康斯坦(tǎn)丁的斗争性对朱可夫影响很大,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坚持主见和顽强斗争的性格。
康斯坦丁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朱可夫8岁时,他就把朱可夫送进了一所免费的教会小学。
1905年春天,俄国革命的风暴快要来临了,村子里也来了一些陌(mò)生人,他们号召人们起来同地主、同沙皇的专制制度做斗争。从他们和在城里打工的乡亲们口中,小朱可夫和村民们得知莫斯科发生了政治大罢工、街垒(lěi)战斗和十二月武装起义;得知工人起义遭到了沙皇的残酷镇压。那时,小朱可夫第一次听到了列宁的名字,知道他是俄国工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当时,朱可夫虽然只有9岁,但这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09年夏天,朱可夫从教会小学毕业了。为了谋生,他告别父母,离开家乡去莫斯科,到他舅舅米哈依尔·皮利欣开的毛皮作坊里当了一名学徒工。
虽然皮利欣是朱可夫的亲舅舅,但他可一点儿也瞧不上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外甥(shēnɡ),对待他和其他徒工没什么区别。
在当时的社会里,学徒的人身权利是没有保障的,老板打徒弟是司空见惯司空见惯:形容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的事,甚至徒弟被打死也不负法律责任。少年朱可夫痛恨老板的无情,心里燃烧着抗争的怒火。
有一次,外号叫“魔鬼”的二老板石西里为一点点小事,就往死里残酷毒打一个14岁的小徒弟。那个童工跪(ɡuì)在地上苦苦求饶,可这个魔鬼还不肯撒手。朱可夫在一旁实在忍不住了,抓起一根木棒,使出全身力气朝二老板的秃(tū)头上打去。一下子把他打倒在地,昏了过去。朱可夫以为把他打死了,吓得逃跑了。后来被老板派人抓回来,毒打了一顿。
朱可夫心灵手巧,聪明过人,一年之后就成了徒工里技术最好的了。
朱可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什么都有兴趣,常到垃圾堆里找旧报纸和旧杂志拿来阅读。就这样,学徒期间的朱可夫不仅掌握了全部制革技能,还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中等文化夜校的毕业文凭。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沙俄政府宣布提前征召1895年后出生的青年。这场战争改变了朱可夫的命运,从此开始了波澜(lán)壮阔的人生。
会战莫斯科
1941年9月30日,德军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总攻,企图通过占领苏联的心脏而使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举崩溃(kuì)崩溃:完全破坏,垮台(多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
面对着敌人大军压境,斯大林不得不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紧急召回来。
朱可夫被任命为预备队方面军作战区的最高统帅代表,各方面军部队使用和指挥都必须听从他的命令。
接受命令后,朱可夫马不停蹄(tí)地奔赴西方方面军司令部勘(kān)察情况。战争态势的进展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糟糕:指事情、情况坏得很。,各地段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差得要命,必须把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起来,统一指挥。
10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任命朱可夫为司令员。
朱可失是一个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具有杰出才干和天赋(fù)的人,也是一个要求严格、持之以恒(hénɡ)、目标明确的人。在莫斯科会战最激烈的日子里,朱可夫的严厉粗暴几乎达到了无法让人容忍的程度。可正是由于他的个性品质,他不去考虑迁(qiān)就个人的感情因素,才使他在国家与民族的危难时刻,能够挑起挽救莫斯科和整个国家的千斤重担,能够组织保卫莫斯科的有效防御(yù)。
朱可夫以他特有的充沛(pèi)精力和工作效率开始了他的新任务。他通过实地考察军情,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在莫斯科正西方面组织一条牢固的防御(yù)带;加大纵深防御,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随时听候调动;组织有效的地面和空中侦察,加强对方面军各部队的指挥;安排好军队的物资保障;增强战士们的必胜信心。
与此同时,莫斯科几十万居民不分昼夜地构筑保卫首都的防御(yù)工事。他们修筑了7.2万米长的防坦克壕、近8万米崖壁和断崖,设置了5万多米长的障碍物,挖掘(jué)了近13万米长的战壕和交通壕。这些用居民双手挖出的300多万立方米土方,建立起一个蔚为壮观的环形防御圈。
前线的苏军官兵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支援莫斯科,这种军民同仇敌忾(kài)同仇敌忾(kài):共同仇恨敌人,一致抵挡敌人。的团结精神是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鼓舞力量和坚强支柱。
1941年12月6日早晨,朱可夫指挥西方方面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开始了反攻。几乎在同一时间,友邻方面军积极配合,苏德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
经过十天的激烈较量,已经削弱和极度疲(pí)惫(bèi)的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在苏军压力下节节败退。
在苏军英勇无畏的进攻之下,到12月底,德军已经山穷水尽山穷水尽:到了山水的尽头。比喻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走投无路。
在莫斯科会战中,朱可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歼(jiān)敌50余万人,击毁俘获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1.5万多辆汽车和其他装备。德军被击退了150~300公里。红军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赢得了全面胜利。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主义的斗争。
朱可夫作为拯救莫斯科的英雄,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名声大振,被斯大林称为“胜利的象征”。
不朽的丰碑
朱可夫元帅是苏军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军事史上荣获勋(xūn)章、奖章和光荣称号最多的人。
他胸前佩戴的一大片辉煌夺目的勋章和奖章,每个勋章上都记录着他的赫赫(hè)战功,都体现了他的文韬武略和聪明才智,都代表了他对祖国,对苏联人民和全人类的杰出贡献,都表达了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朱可夫元帅胸前佩戴的勋章和奖章多达4l枚,每颗闪闪发光的勋章都折射出他一生的伟大与辉煌。
1974年,朱可夫元帅在家中平静地闭上了双眼,告别了人世。一代帅星殒(yǔn)落了,但是,朱可夫作为“胜利的象征”,人们将永远铭(mínɡ)记他的殊功伟绩。
朱可夫是一位天才的、伟大的军事统帅,他多次临危受命,挽救败局,谱写了军事史上的神话。他为苏联的卫国战争、反***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可夫元帅一生经历坎坷坎坷:道路、土地坑坑洼洼;比喻不得志。,三起三落。但是,他无论处于巅峰、还是处于低谷,都表现出大将风度和统帅的胸怀。得势不居功自傲,失势也从不气馁。他始终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深情爱戴和敬仰。
人们为了缅(miǎn)怀这位英雄,在莫斯科市中心红场革命博物馆前,建造了一座纪念碑,请了最负盛名的雕塑专家精心设计,用青铜铸(zhù)造出朱可夫元帅横跨他的心爱战马在红场上进行胜利阅兵时的雄姿。
硝烟弥(mí)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成为历史,但朱可夫元帅作为“胜利的象征”将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