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爱默生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
[英]洛克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11.让孩子自觉地进餐
老朋友芳子从国外回来,打电话约我一起吃晚饭。于是我带着悠悠来到了饭店。饭店的环境很好,有一大片人造的沙滩、假山、小桥,还有五彩缤纷的热带鱼。悠悠一个人玩得很开心,我和芳子则安安静静地聊天,回忆大学时的生活,再说说目前各自的生活。
开饭了,面对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悠悠似乎兴趣并不大,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玩起了沙滩玩具。过了一会儿,又跑去看热带鱼。见她没吃几口,我便盛了一小碗饭,夹了一些悠悠爱吃的菜,准备去喂她。芳子见了,吃惊地问:“你做什么?”
“喂悠悠吃饭啊。”我说。
“你每顿都要喂她吃饭吗?”
我想了一下,说:“差不多。要么是我,要么是她奶奶,总之她经常不好好吃饭。”
“为什么不让她自己吃呢?”芳子问。
我笑了:“你以为我不想啊!但是她不肯吃呀。”
“不肯吃那就不吃。”芳子很自然地脱口而出。
“那怎么行?”我很吃惊,“孩子会饿坏的。”
“吃饭是人的本能,肚子饿了,自然要吃饭;困了,自然要睡觉;渴了,自然就要喝水。为什么强迫孩子去做她现在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什么要把‘吃’这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搞得那么兴师动众?不但大人烦恼,孩子也痛苦。”
“你的意思是,孩子不吃就随她,等她饿了再给她吃?那饭菜不都冷了吗?”“你不是第一个我遇见的喂孩子吃饭的中国父母。我在国外的时候,几乎没见过大人喂孩子(当然,我是指孩子能自己吃饭之后)。一般来说,父母总是给孩子盛上饭菜,然后一起吃饭。假如大人吃完,孩子还没有吃完的话,父母会稍微等一会儿。但是就餐时间结束后,就算孩子没吃饭或者不想吃了,大人也会把碗收起来,从来不会喂孩子吃饭。”
“那孩子饿了怎么办?吃零食吗?”
“国外的孩子很少吃零食。如果是因为不吃饭而肚子饿的话,更不允许吃零食了。这样几次之后,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就会非常自觉。”芳子看着我若有所悟的表情,轻轻将我手中的碗接下,说:“你试试看这种方法,说不定今后悠悠会乖乖地吃饭。但是,记住,”她笑了笑,“一开始一定要狠心。”
那天,我真的没有喂悠悠,悠悠回到家后大声喊“肚子饿了”。我没有让她吃零食,而是很郑重地对她说:“从今以后,妈妈不会再喂你吃饭,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早就学会自己吃饭了,妈妈也不会追在你后面喂你吃饭。如果你不吃,或者超过了吃饭规定的时间,那就只有饿肚子,并且也不许吃零食。”
悠悠一开始并不以为然,但是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追在她后面喂她吃过饭,也不允许她奶奶这样做。有几次,悠悠因为不想吃或者吃饭磨磨唧唧,被收了碗筷,又不允许她吃零食,饿得她哇哇大哭。但是我硬是狠下心肠,任由她哭闹,也不让她吃零食。几次之后,悠悠吃饭明显自觉了很多,不但再也不会正吃着饭溜下桌去旁边玩,而且也不要大人喂了,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更令我惊喜的是,她的饭量也明显增大了许多,以前勉强能吃大半碗饭,现在通常都能吃一大碗,有时候还直嚷嚷着要添饭。
是的,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孩子不会饿坏,但也许会撑坏。因为我们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规定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吃饭,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乐趣,甚至不是一种为了维持生命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我们生怕孩子吃不饱,总是想方设法用哄骗、威胁甚至打骂的手段强迫孩子吃饭。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又怎能好好吃饭,并将吃饭当作人生的一大享受呢?当吃饭成为痛苦时,再美味的食物也没什么滋味了。
所以,不要将吃饭当作一种任务,而是将它作为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行为,每个人、每天都在发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没有压力,才能体味到食物的美妙滋味,并且将吃饭当作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行为。这样,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孩子。
12.以爱的名义耍点儿小花招
说起孩子的挑食和偏食,相信这必定是如今最令父母头疼的事情。一份针对8个国家2880名母亲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57%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挑食、偏食现象。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因为无论哪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孩子身体成长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物质,只有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摄入不同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
然而,说起道理,每个家长都明白,但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原因在于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孩子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皱眉、噘嘴、耍赖,甚至宁愿饿肚子。每当这时,做家长的就会心疼孩子,生怕孩子饿坏了,往往立刻缴械投降,忙不迭地去弄孩子爱吃的食物。久而久之,孩子便对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更加抗拒。当然也有一种家长,为了表示坚持原则,即便是孩子大哭大闹,也要让孩子将不喜欢吃的食物硬吃下去。我见过这样的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强迫下,委屈地吞咽着自己不爱的食物,一边哭,一边往嘴里塞,最后被呛住,差点酿成大祸。更糟糕的是,这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他不会因此而爱上这种食物;相反,今后他看见这种食物会更加排斥、厌恶甚至恐惧,而父母当初美好的愿望自然也就落了空。
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一定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而是要合理安排、科学引导,再加上一点点小小的“花招”,自然就能慢慢引导孩子养成科学进食的好习惯了。
科学的喂养是每一个父母在孩子婴儿时期就应该养成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在婴儿时期添加辅食时,假如父母偏重于喂食某一种或某一类食物,孩子长大后就很容易偏爱这一类型的食物。因为每个人早期的口味会在头脑中形成某个固定的格式,长大后,人们就会按照这一固定格式有选择地进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离乡背井多年后依然最喜欢吃家乡食物的原因。悠悠刚开始进食辅食时,我就有意识地挑选各种食物,一方面是为了营养均衡,另一方面是让她在一开始便适应各种食物的口味,以便长大后不挑食、不偏食。
后来,悠悠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对某些食物也逐渐表现出特殊的喜好和偏爱,而对另一些食物则表现出了拒绝。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刻意地批评或者生硬地强迫,而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对她不喜欢的食物大加赞赏。比如,悠悠刚开始不喜欢吃海带,我就用她最爱的肉骨头将海带炖得烂烂的,端上桌后开心地对她爸爸说:“今天我们来吃‘脖子美’。”悠悠一听,很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脖子美’?”我问:“悠悠,你看杨丽萍阿姨的脖子漂亮吗?”杨丽萍是悠悠的偶像,《孔雀舞》让悠悠如痴如醉。悠悠立刻大声说:“当然漂亮啊!”于是我故意将脖子扭了扭说:“妈妈也想有那样漂亮的脖子,所以我要学杨丽萍阿姨一样,多吃海带。”悠悠有些疑惑地问:“吃海带可以让脖子变得漂亮吗?”我回答:“当然,海带有一个外号叫作‘脖子美’,就是这个原因啊。悠悠,你要不要也尝试一下?今天的肉骨头炖海带,又酥烂又鲜美,可好吃了!”说着我便大口地吃起来。悠悠看我和爸爸吃得津津有味,迟疑地说:“妈妈,我可以先尝一点点吗?”“当然。”我立刻夹了一小块放在悠悠的碗里,然后继续和她爸爸一边吃一边大加赞美。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在我和爸爸的影响下,悠悠觉得平常很难吃的海带竟然也变得美味起来。加上她热爱的肉骨头,悠悠这一顿竟然吃了不少海带。后来,慢慢地,悠悠竟然也爱上了吃海带,每次海带一端上桌,悠悠便开心地说:“今天我们吃‘脖子美’!”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我让悠悠爱上了很多她原本并不喜欢的食物。
专家说,孩子挑食、偏食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却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生活习惯,不骄纵、不责骂,有耐心地讲究方式、方法才是引导孩子养成科学饮食的关键。
13.吃饭不是讨价还价的买卖
曾经在一家地方电视台看到过这样一档节目: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孩子不肯好好吃饭而伤透了脑筋,电视台请一位大学教授支招。教授提出了“玻璃球疗法”:即准备一个罐子和二十颗玻璃球,先将十颗玻璃球放在罐子中,然后视孩子每顿吃饭的情况,若是吃得好,就往罐子中加一颗玻璃球,若是吃得不好,就减去一颗。这样,当罐子中积满二十颗玻璃球时,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当时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买一张《奥特曼》光碟)。
看着年轻夫妇那如获至宝的欣喜神色,我却感到忧心忡忡——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因为它诱发并鼓励了孩子的功利心,让孩子将人的本能和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行为——吃饭——当成了一种功利行为,孩子学会了用吃饭来和家长讨价还价。因为节目没有跟踪报道,所以我不知道后来这对年轻的夫妇与孩子究竟怎么样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满足而爱上吃饭。结果可能会有三种情况:要么他会变本加厉地提出更多要求,有些甚至是父母根本无法达到的;要么他在玻璃球迟迟难以攒够的挫败中,对吃饭更加深恶痛绝;要么他会厌倦这一游戏,索性像无赖一样就是不好好吃饭,因为他从中看出了父母的无奈和软弱。到了这一步,父母就真正束手无策了。
我一向不赞成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而将吃饭变成与孩子之间的一场交易或买卖。尽管用某一个目标来诱使孩子吃饭看起来效果立竿见影,但这绝对是一种短期效应,并且会带来各种难以预料的后果,可能导致今后更加难以收拾的局面。曾经为了让悠悠好好吃饭,我也追着喂过她,但在这一点上我却始终坚持原则:我从来不会因为要让悠悠吃饭而主动提出满足她的某项要求,因为孩子也会得寸进尺,这样做,无非是做家长的自找麻烦而已。
将吃饭变成买卖带来的恶果我亲眼所见。有一次,悠悠生病住院,同病房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虽然他是当时病房里患儿中年纪最大的,但是其蛮横、霸道却令人咋舌。尤其是他吃饭的过程,连一旁看的人都觉得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个男孩将吃饭完全变成了一场交易,吃几口就要提要求,变着法子折腾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吃饭时,他一会儿要爷爷喂,一会儿要妈妈去买奶茶,一会儿又要吃水果。有一次爸爸因为有事没来,他突发奇想要爸爸喂,否则就坚决不肯吃饭,急得另外三个大人恨不得跪下来给他磕头。当然,提的要求最多的是买玩具。只要看见别的孩子手中有自己没有的玩具,就一定要弄到手,要么立刻让大人去买,要么非要别的孩子将玩具让给他,否则就不吃饭。于是家长便想方设法说服别的孩子将玩具借给他玩,有的孩子不愿意借,他便大哭大闹。然而玩具到手后,他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玩一会儿,便扔到了一边。后来,同病房已经没有玩具能够吸引他了,于是爷爷奶奶便厚着老脸到隔壁的病房去借。我看出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过是为了逃避吃饭而已,便对他的父母说:“孩子生病,胃口不好是正常的事,何必强迫他呢?”男孩的妈妈有些责怪地对我说:“他从小体弱多病,医生说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要是任由他不好好吃饭,那抵抗力不是更差、更容易生病吗?”
我听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长此以往,这孩子别说抵抗力难以提高,就连道德素质也可能会降低。到那时,父母要操心的就不仅仅是吃饭问题了。
孩子都是聪明且狡黠的小家伙,一旦他们察觉到可以从吃饭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中获得利益,就会将吃饭当作一种买卖,甚至用无理的要求来胁迫父母。而这一切始作俑者并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为了贪图一时方便的父母。因此,千万不要用“买玩具”或者“带你出去玩”之类的话来诱骗孩子吃饭,因为这相当于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吃饭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这无论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极其不利的。
14.激发孩子吃饭的兴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饭,这一原本再寻常不过的行为如今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的关注。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等紧张气氛的问题。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气氛下吃饭,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吃的乐趣。而假如吃饭没有了乐趣,就会味同嚼蜡,再美味的食物也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
强迫孩子吃大人所认为的有营养的食物,无非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很多时候,若是操之过急,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强迫孩子吃饭便是其中之一。如果对那些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说“顺其自然”的话,大概会遭到无数的白眼。然而,以我切身的体会证明:这的确是保证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天胃口不好,什么都不想吃;而某一天又突然胃口大开,吃什么都感觉香。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在一些父母的眼里,假如偶尔一顿孩子不想吃饭,便如临大敌、紧张万分,非要孩子吃下和平常一样多的东西。这自然会令孩子反感,而“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孩子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我当然也吃过这样的苦头,所以在后来对待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我主要将重心放在如何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上。
几乎所有的孩子对颜色鲜艳的食物有一种天然的兴趣,悠悠也不例外,因此我非常注意做菜时颜色的搭配。中国古话说,食物讲究“色香味俱全”是有道理的。尤其对于孩子来说,造型卡通活泼、颜色艳丽的食物,会令他们一见欢喜、胃口大开。其实,精心搭配、色泽艳丽的食物不但可以给孩子们视觉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做到营养均衡,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因为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颜色越深、越鲜艳的食物所蕴含的营养也越丰富。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让孩子参与做饭也是一个好方法。澳大利亚营养学专家凯茜·麦克唐纳认为,鼓励孩子接受各色食物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蔬菜来准备晚餐,并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因为,孩子通常更乐意吃自己参与制作的饭菜。”孩子好奇的天性让他们时刻对新鲜的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经常变换菜式让孩子参与其中,哪怕他们只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也会让他们感觉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因而吃起来也觉得兴致盎然。有时,即便饭菜中含有自己不太爱吃的食物,只因为是自己做的,尝起来也觉得格外香甜。
此外,尤其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无论孩子犯了什么过错,都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哪怕是温和的唠叨,也会令孩子胃口大减。为了逃避批评,无论多么可口的饭菜对他们来说都毫无吸引力,他们只想早早地逃离饭桌。很多孩子的厌食症或许正是这样得来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变得很少。吃饭是一个亲子交流的好机会,然而据调查显示,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饭桌上挨过训斥。有人曾很形象地描述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令大人伤神、孩子伤胃、全家伤心”的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试想,有哪个孩子能在大人喋喋不休的训斥和责骂下还保持着吃饭的兴致与趣味呢?所以,假如你的孩子有厌食症或者对吃饭不感兴趣,那么作为父母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喜欢在饭桌上批评和训斥孩子?假如你有这种行为,应该立即停止,或许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不久你就会发现孩子渐渐地将注意力放在饭菜上了,吃得比以前更香甜了。
吃饭是件快乐的事情,而激发孩子对吃饭的兴趣、让他们在吃饭时保持开心的状态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之一。多一点心思、多一点耐心,让孩子体味到吃饭的乐趣,自觉地爱上吃饭,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只有这样,你才会再也不用端着饭碗、举着勺子,满地跑着喂孩子了。
15.零食不是洪水猛兽
毋庸置疑,喜爱吃零食的孩子是不可能好好地吃一日三餐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对零食深恶痛绝的原因。然而,我却认为,零食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吃,而是要科学地加以引导,有节制地、适度地吃。这非但不是件坏事,反而对健康有益。
有一次,我带悠悠回娘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外甥小胖声嘶力竭的哭声。进门一看,只见小胖在号啕大哭,嫂子拿着鸡毛掸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而我妈则站在一边看着孙子,满脸的心疼和无奈。一见到我,妈便扑过来,悄声说:“赶紧劝劝你嫂子。你们说过教育孩子的时候叫我不要插嘴,可是她打孩子我舍不得啊!”我把嫂子拉到一边,笑着问:“什么事让你发那么大脾气?”嫂子恨恨地说:“还不是因为零食!”
原来嫂子一向反对孩子吃零食,而我爸妈因为心疼孙子,禁不住孙子的软磨硬泡,常常会偷偷地买一些零食给小胖吃。这天中午,眼看要吃饭了,小胖还偷偷地躲在房间里吃薯片,被嫂子发现,于是便挨了一顿打。
我知道,嫂子的火一半冲着小胖,另一半是冲着我爸妈发的,于是便接过话题说:“说实在话,我也不赞成孩子吃零食。”
“可不是,”嫂子立即说,“你看孩子天天吃零食,一日三餐反而不好好吃,现在都瘦得像个竹竿了,哪里还能叫‘小胖’。吃零食是最不健康的习惯。”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却觉得一点儿也不让孩子吃零食也不是明智之举。”
“哦?”嫂子狐疑地看着我。
“你看,首先,我们从孩子身处的环境讲起。现在的孩子都有吃不完的零食,孩子们在一起,不但吃零食,还讲零食,若是哪一样零食他没吃过,这会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另外,电视广告中和零食有关的广告铺天盖地,而且做得十分精美诱人,孩子看了,心中会认定这些零食都很美味甚至有营养,所以难免会缠着家长给他买。其次,吃零食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稀奇古怪的口感、花花绿绿的包装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而零食多变的外形、浓郁的口味比起一日三餐来说,对孩子的诱惑不知大多少,怎么能奢求他们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而毫不动心呢?”
“那你的意思是明知这些东西有害也不管不问吗?”嫂子反问我。
“当然不是。”我回答。“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是有害的。我的意思是,孩子抗拒不了零食的诱惑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作为家长要担负起为他们挑选零食的责任。”
“责任?”嫂子扑哧笑了,“孩子吃零食还是家长的责任?”
“对于充满好奇心和叛逆性的孩子来说,你越是禁止某样东西,这样东西对他们的诱惑力就越大,零食尤其如此。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这令人痛苦的过程变成皆大欢喜的结局呢?孩子吃零食,做家长的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
“哪两件事?”嫂子迫不及待地问。
“一是控制吃零食的时间和数量,二是帮孩子挑选有益于健康的零食。”我接着解释说,“零食最好在两餐中间吃,并且一次性不能吃得太多,这样既能满足孩子吃零食的愿望,又能补充营养,还不影响吃正餐,可谓一举三得。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注意把握零食的种类,不要给孩子吃高糖、高热量、容易发胖的零食,如方便面、罐装饮料、膨化食品等,而是给孩子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零食,如谷物制作的小点心、酸奶、奶酪以及各种新鲜的水果,等等。这些食物往往含有丰富的营养,如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
“这个我比你还懂呢!”嫂子笑着说。看着她一脸轻松的表情,我也笑了起来:“我忘记了,你是护士!”
尽管零食有诸多危害,但作为家长若是全盘否定,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偷偷摸摸地吃得更多,甚至还可能引起家庭矛盾。所以作为家长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吃零食,当好参谋和顾问,让孩子科学、健康地吃零食。
16.保护好牙齿很重要
拥有一口强健、洁白的牙齿,不但是健康的标志,也是美丽的标志。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吃得香甜,牙齿是否强健、是否洁白却并不在意。因此,从小给孩子灌输爱惜、保护牙齿的观念,培养爱牙护牙的好习惯是每一位妈妈不可忽视的责任之一。
刷牙,就像很多习惯一样,也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导、长期地培养。好在如今的儿童牙刷做得越来越精美,造型卡通,很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球;牙膏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草莓、香蕉、葡萄等水果口味的儿童牙膏让孩子们对牙膏的味道不再那么抗拒;加上电视上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儿童牙膏广告,让孩子爱上刷牙好像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并不爱刷牙,尤其无法长期坚持。久而久之,许多牙齿健康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我见过很多牙齿有问题的孩子,蛀牙、龋齿、牙齿畸形等,小嘴巴一张开便是满嘴的坏牙,还经常牙痛,有的甚至半夜疼得受不了需要上医院的。我认为出现牙齿问题,与其指责孩子,不如说是父母的责任。因为无论从意识还是措施上,他们都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悠悠一岁多一点时,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向她灌输保护牙齿的思想。《没牙的老虎》是悠悠最爱听的童话故事之一。每当她听到那只爱吃糖却不爱刷牙的大老虎变成了没牙的老虎,最后被活活饿死时,心里就十分难过。而我则会不失时机地让悠悠爸爸参与进来,扮演那只被拔光了牙齿的大老虎。悠悠爸爸假装捂着嘴巴,躺在床上做出奄奄一息的样子,悠悠就常常会焦急地扒开爸爸的嘴巴,看他的牙齿是否还在。每当她看见爸爸的牙齿安然无恙时,就会破涕而笑。这成了悠悠一个阶段最爱玩的游戏,而在游戏中,“爱惜、保护牙齿”的观念也根植在了悠悠的脑海中。
有了爱惜保护牙齿的观念,引导悠悠养成刷牙的习惯就水到渠成了。一般来说,早、中、晚三餐之后要刷牙,而吃过东西后要漱口,这是一个日常习惯,也是我要求悠悠必须做到的,否则就取消下一次的点心。悠悠吃零食一般是有固定时间的,有时她偷懒,故意不漱口,我就会取消她下一次的零食。三五次之后,悠悠吃完东西后就很自觉地去漱口了。为了让刷牙显得不那么枯燥,我还将一首童谣编成了一首歌:“牙刷是张弓,牙齿是架琴,牙刷伸进嘴,拉起小提琴。拉呀轻轻拉,歌声真好听。天天早晚拉,牙齿亮晶晶。”悠悠很喜欢这首歌,每次当我轻轻哼起这首歌时,悠悠就开开心心地拿起自己心爱的小牙刷去刷牙了。
除了养成一日三餐刷牙、进食后漱口的好习惯之外,平时的饮食也要注意。可乐、雪碧等碳酸型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薯片、橡皮糖等零食对牙齿的损伤程度甚至超过饮料,所以这些零食在我们家是绝对禁止的。有时悠悠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吃这些零食,禁不住诱惑也吵着要时,我就会提醒她:“大老虎是不是因为喜欢吃甜的东西而蛀了牙齿的呢?”然后再巧妙地用别的、她平常最喜欢吃的零食诱惑她,往往就能达到效果。
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也不能忽视平时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啃指甲、吮手指、咬铅笔、嘬手绢以及吐舌头、咬嘴唇、托腮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牙齿的排列整齐,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说话与发音等。若是家长见到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并尽力纠正。
牙齿虽小,关系却大。孩子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每一位妈妈在注意让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孩子的牙齿。“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才能保证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17.分床就像断奶,要舍得
说起孩子的睡眠,我有一大堆的话要说。这不仅是因为当初在带悠悠的时候我曾经不懂科学睡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更因为我发现,还有很多的父母在重复我所走过的老路、犯着我所犯过的错误。
悠悠四岁那年,一个做医生的大学密友来北京开一个学术会议,顺道来家里看我。吃过晚饭,我留她在家中住宿,可是悠悠爸爸却迟迟不归,在最后一通催促的电话中我不由发了火,命令他立刻回来。朋友吃惊地问:“孩子洗好了不就可以上床睡觉了吗?为什么要爸爸回来?”
“今夜我俩抵足而眠,让爸爸带她睡觉啊!”
朋友更吃惊了:“难道悠悠四岁了还没有一个人睡觉吗?”
“她睡觉不老实,总是踢被子,所以从小就睡在我和她爸爸中间。再说也习惯了,现在没有大人陪她睡,她怎么也不肯睡。”
朋友很严肃地说:“那你知不知道孩子和大人一起睡觉有很大危害?”
“危害?”我不以为然地说,“哪有那么严重?”
这时,悠悠爸回来了,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心里不乐意,因为今晚他是陪一个大客户吃饭。那天晚上,当悠悠和爸爸睡了后,朋友和我聊了很久,几乎都是关于孩子睡觉的问题。这一聊我才知道,原来在孩子睡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上,我竟然存在着那么多的误区。
首先,孩子应该从小和父母分床而睡,即便孩子尚在吃奶,最好也在父母的大床旁边放上一张小床,让孩子独自睡小床。这不仅仅出于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考虑,对父母的健康也有好处。大人睡得沉,若是半夜翻身很可能会伤到孩子;而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大人常常夜里睡不好觉,白天自然就没精神,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把孩子放在两个大人中间睡觉是最不科学的行为,因为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影响了孩子吸入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不利于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大人陪睡还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很多习惯父母陪睡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相对要差很多,胆子也小。因为无论做什么事请,他们都习惯了父母的陪伴。另外,众所周知,孩子所需的睡眠时间要比大人多得多,很多大人等孩子睡下后,再开灯看书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也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据科学研究表明,在灯光下入睡的儿童患近视的可能性是在黑暗环境中睡觉的儿童的数倍。因为任何人造的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光压力,而这种光压力不但伤害孩子的视神经,而且对大脑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有研究人员指出,儿童白血病发生的概率也与暴露在灯光下入睡有一定的关系。
朋友说的这些话令我几乎听出一身冷汗,没想到这寻常的睡觉竟然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看来父母陪睡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必须立刻更正这一行为。和悠悠爸达成一致后(他自然是举双手同意),我开始做悠悠的工作。可想而知,悠悠和我们睡了四年,一下子要分开,工作很难做通。于是我假装买家具,休息天带悠悠去逛家具城。当悠悠看见儿童家具世界中五颜六色、造型可爱的儿童床时,登时便走不动脚步了。我趁机对她说:“悠悠大了,买一张属于自己的公主床好不好?”悠悠不假思索地拍着手说:“好呀好呀,我要和茜茜公主、小叮当、长鼻子他们一起睡(这些都是她心爱的玩具的名字)!”于是我们买回了漂亮的床、书桌以及其他一些家具,将悠悠的小房间打扮得漂漂亮亮。悠悠很喜欢她的公主房和公主床,虽然有时候也想赖着和我们一起睡,但是只要答应给她讲讲睡前故事,并保证在她睡着前不离开房间,她往往能安心地拉着大人的手,静静地睡去。
悠悠的分床计划比我想象中要顺利,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教育学家们常说的:“断奶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是父母的心理问题。”分床就像断奶一样,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而是大人舍不得。
18.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豆芽菜”和“小胖墩”是孩子们给同小区的两个孩子取的外号——兰兰瘦弱文静,才刚上二年级便早早地戴上了眼镜;斌斌还没上小学,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稍高一些,但体重却几乎是同龄孩子的两倍,一走路浑身肥肉直颤,没走三步便气喘吁吁,更不要说跑了,因为这,斌斌一直是孩子们取笑的对象。
兰兰的爸爸是研究院的高级知识分子,学问很高,但身体不是很好。兰兰出生后,爸爸怕她像自己一样总是生病,于是对她百般呵护,照顾得格外细心:春也捂秋也捂,围巾帽子一样不少,平常饮食更是分外注意,除了讲究营养均衡,补铁补钙也比一般家长更加上心。然而这精心的照料并没有让父母省心,相反,兰兰比平常的孩子更容易生病,一年到头往医院跑,康复起来也比平常的孩子更慢。
斌斌自然是如今“流行”的肥胖儿之一,由于父母常年在国外,斌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疼孙子,孙子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斌斌最爱去的地方便是麦当劳和肯德基,鸡腿、汉堡、饮料一样也不能少。这当然是斌斌发胖的原因,但他和兰兰一样,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锻炼。
缺乏体育锻炼的孩子要么身体瘦弱、容易生病;要么过度肥胖、行动不便,甚至会遭到孩子们的嘲笑,对身心都有伤害。要想孩子身体好,加强营养固然重要,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兰兰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斌斌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都让孩子们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机会,造成了不健康的身体发展趋势。
“豆芽菜”和“小胖墩”都是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所造成的后果。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这当然有认识上的错误,比如只要吃好喝好、加强营养就可以将疾病抵挡在外等思想让父母只注重外在条件的增强,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自我抵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着意识上的错误,因为现代社会,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智育,却忽视孩子的体育。其实加强体育锻炼决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这一单方面的作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人格塑造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体育锻炼的作用远比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认识要深远和神奇得多。就发展儿童的智力而言,通过身体的走、跑、跳、钻、爬、滚等活动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和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协调发展,是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就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而言,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比赛可以强化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教导他们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早地学会合作与协调,他们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慢慢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会化进程。
体育运动对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好处实在太多,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限制以及家长们意识中“重智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却造成了社会不断进步、孩子的身体素质却不断退化的局面。如今的孩子也很少能够享受到体育无拘无束、畅快淋漓的乐趣,这与家长们对孩子过度保护也有很大的关系。运动或竞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或者孩子们之间偶尔的争执与吵闹也是正常,然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大人们常常会过度紧张,甚至如临大敌。他们会像护崽的母鸡一样,张开翅膀,将孩子笼罩在自己的庇护之下,却不知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也剥夺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进步和成长的快乐。这一现象在女孩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因为女孩相对男孩而言显得更加娇弱,而父母对女孩的呵护似乎也更为小心翼翼。然而在这种呵护下,我们的女孩却往往更像温室中的花朵,不是变成“豆芽菜”便是成为“小胖墩”,无论身心都弱不禁风。
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专家称,四岁是开始体质潜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四至十二岁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时间段。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像小鹰一样勇敢地飞向广阔的大自然,做游戏、进行体育活动、参加体能锻炼,将自己的小身体锻炼得棒棒的,为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9.帮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悠悠三四岁之前对于时间根本没有概念,不但对“今天”“明天”“昨天”或者“上星期”“上个月”这些词汇糊里糊涂,就连“几点几分”这样确切的数字在她眼里也没有什么意义。中国多数地方教材都是从小学二年级左右开始教孩子们认识时间,然而儿童教育专家却指出:教导孩子认识时间的最佳时期应在四五岁时,因为尽早让孩子认识时间、掌握时间概念,对于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培养规律作息的好习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发现,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思维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很难理解“时间”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单纯地通过教导孩子认识钟表或数字来理解时间,不但孩子难以接受,大人们也吃力。因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通过不断地谈论、看时间以及通过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来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时间概念。
我教悠悠认识时间最初的帮手是一个小闹钟。这个小闹钟不是外面一般商场或超市卖的那种数字或指针式的,而是我自己用硬纸板做的。钟面被我设计成一只超可爱的粉红色小猪面孔,只有时针和分针。在每一个整点或半点旁边都有一幅或两幅小小的图画,比如“6”的左边画着日出,而右边画着日落;“7”的右边画着悠悠在吃早餐,而左边画着爸爸在看《新闻联播》;“7”和“8”的中间画着《天气预报》。这样悠悠对于什么时间大致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应该做什么事有了初步的概念和了解。比如早餐时,我会问悠悠:“现在几点了呀?”悠悠看看小闹钟,会告诉我:“7点半。”而爸爸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她则会回答:“7点。”时间一长,她自己对一天有两个“十二小时”,早晚虽然时针所指的数字相同,但时间并不相同便有了清楚的意识。
在悠悠初步掌握时间概念后,我便从超市里买回了数字小闹钟。这时我会故意指使悠悠去看“现在几点了”,然后问她:“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以前的图画留给她的印象很深刻,她会很痛快地回答:“起床!”“吃午饭!”或者“叫爷爷看《天气预报》!”等。有时候家里来人,她玩得忘记睡觉,就让她看一看时间,只要她看见时间指在“9”上面,虽然撅着小嘴,往往也乖乖地去睡觉了。可以说,小闹钟对于帮助悠悠培养规律作息的好习惯上帮我省了不少力气。
在教悠悠认识时间的同时,我还借助小闹钟帮助悠悠体会时间的长短。比如,我会对悠悠说:“我们来收拾房间,十五分钟后闹钟会响,我们就停止。休息五分钟后再继续收拾,再过十五分钟我们就看半小时的动画片。动画片看完后,我们下楼去和小朋友玩一个小时。”这样,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任务统一起来了,悠悠对时间的长短很快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只要我对她说做某某事多长时间,她往往便能自己看闹钟掌握时间,一般不需要我催促。这对她今后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悠悠六岁时,我又买了一个没有数字、只有指针的小闹钟。有了前面两个闹钟做基础,悠悠轻车熟路,即便没有数字,她也能轻易地说出时间。
在悠悠初步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关注时间变化之后,我开始在她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她了解更大一点的时间概念:比如,小闹钟走两圈是一天,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等等。我曾经在家里挂过一个大大的台历,在每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边上都做上特殊的记号:比如,星期天去儿童乐园;几月几号是悠悠以及家人的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圣诞节可以得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等等。悠悠很期盼这样的日子,常常一个人跑到台历前看节日什么时候到来。渐渐地,她不但懂得了日期的规律,也明白了什么日子该做什么事,再也不无理取闹在非节假日缠着我和她爸爸带她去动物园了。
当然,在教孩子认识时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便能记住和理解所有的时间概念,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重复、反复积累,孩子才会慢慢了解时间,并逐步学会管理时间。
20.不要带着孩子暴饮暴食
悠悠爸爸设计的图纸得了奖,拿到一笔颇为丰厚的奖金。爸爸说要请客,让悠悠随便挑。悠悠挑了一家海鲜自助大酒店。
那天晚上,正好我有事没有去。悠悠和爸爸、奶奶一起去吃了海鲜大餐。回到家后,我发现悠悠有些不对劲,问孩子怎么了,孩子说肚子有些疼。爸爸不以为意地说,悠悠吃得太多,消化消化就好了。我问悠悠吃了多少,奶奶说:“两块海鲜比萨,一大盘生鱼片,一盘子炒饭,两杯果汁饮料,两个冰激凌,还有寿司、小面包等点心,以及说不清吃了多少海鲜。”
我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责怪爸爸:“我不在,你怎么就任由孩子吃呢?”爸爸回答我:“你不是说吃饭是人的本能,让我们不要管孩子吃饭吗?”
“那是在平时,但孩子最禁不住的就是美食的诱惑,尤其是她最爱的食品。你太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了。”我一边埋怨爸爸,一边赶紧让悠悠坐下来,吃得太饱,不能剧烈运动。但悠悠说她困了,于是给孩子洗洗就让她睡觉了。
到了半夜,突然听见悠悠的哭声。我立刻披上衣服,跑到悠悠的床前,只见孩子已经半坐起来,身上、床上到处都是呕吐物,整个房间都充斥着一股消化不良的酸臭味。于是赶紧帮悠悠简单地清洗了一下,和爸爸带着她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又是化验,又是挂水,折腾了半宿,凌晨四点多才到的家。医生说孩子吃得太多,海鲜加上冷饮,对肠胃刺激太大而造成了急性肠胃炎。并且告诫我们,接下来几天最好给孩子吃清淡的粥,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连牛奶也最好不要喝。
尽管悠悠很快就不再肚子疼了,但我严格遵守医生的规定,那两天只给她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悠悠吃了几顿后就不干了,吵着要吃肉,我严肃地对她说:“现在知道图一时痛快,大吃一顿带来的后果了?”悠悠点点头,又赶紧问:“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吃东西了,你能给我吃肉了不?”我笑了,刮她一下鼻子:“你这个小馋猫!好了,明天开始可以吃肉了,不过只能吃一点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