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5100000001

第1章 童年

在爱多亚路的一条支路,永寿路11号的一幢大理石大楼里,有一户人家彻夜未眠,这一天是1949年2月3日,农历的小年夜。

凌晨2时,一个小小的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父亲不慌不忙地给这个儿子取了名,叫做“冼之威”。

这个“冼之威”,就是我!

我的祖母,我称她“阿娘”,很疼爱我这个早产的孙子,她给我起的小名叫“金龙”。我刚刚出生,母亲就患上了肺病,医生说,这种病很容易传染,最好把母子隔离开来。刹那间,我成了不祥之兆,被扔在摇篮里无人看管。

阿娘闻讯,急切地从女儿家赶到儿子家,来救她的“金龙”孙子了。我错把阿娘当成了母亲,好像有了安全感,竟然停止了哭声,转而粲然一笑——那么可爱,那么有灵气。

阿娘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她用自己的一套唠唠叨叨的话语,对我进行了最初的善恶教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做人的种子。

每天晚上,阿娘都会和我在小饭桌前坐一会儿,微弱的灯光照着她带着斑点的褐色脸庞,她枯瘦的前额和憔悴的神态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和阿娘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时常听阿娘提起旧事,也听到阿娘和大人们之间的一些谈话。阿娘很健谈,她的闲话很实在,却常常语出惊人,这大概是我得到的最初的语言熏陶吧。

我开始一个人出去玩耍。最让我难忘的,是一种耍苦力的表演。他表演得很卖力,伴随着“扑扑”的声音,一片尘土飞扬起来。表演结束,一拐一拐地向孩子们拱手作揖,一圈转下来,也收不到几个钱。我就冲出人群直奔家里,阿娘给了我两分钱。我奔出家门,把钱交到那汉子手里。汉子感激不已,竟然向我鞠了一躬。我也愣住了,傻傻地没有反应。

和阿娘相处的日子就是这样苦中作乐。祖孙俩住的这间屋子太破陋,四周丝毫都不隔音。就是在这样的住处,我跟阿娘快乐地生活着。

又是一个秋去冬来的年头,我起床后跑到大门口一看,愣住了,下过雪了!我好奇极了,忍不住移动脚步走出大门。

我开始堆雪人,又将雪揉成一团扔得远远的。完全不顾自己已经变成了雪人。“快进来呀!人都湿透了,要生毛病的!”阿娘扯开嗓子叫着,我依依不舍地进了屋。寒冷里也有温暖,贫穷里也有快乐。

不久,我就回到了父母身边。

我六岁那年,阿娘要回宁波老家处理一些家务事,我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阿娘整理了一个简单的包裹,拉着我的手,告别了这间围着泥墙的茅草屋子,来到了永寿路上。

当我疑惑地进了自己真正的家,我对他们也感到陌生,同胞手足之间好像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一道无形难言的屏障。

阿娘回宁波的日子到来了。

阿娘拒绝了父亲送她到码头。我执意要去送,她喜出望外,同意由我送她。我的心里感觉是那么空,空得好像被人挖去了一大块。

不知不觉,已经到站。与阿娘相依为命的六年结束了,清贫的生活和快乐的童年也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