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怀瑾的故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96300000001

第1章 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上)

1.佛送的儿子

南怀瑾出生,时逢军阀割据、丧权辱国的年代。南怀瑾从诞生开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母亲赵氏在和父亲结婚后多年,依旧没有怀孕的迹象。说来也是一件奇事,赵氏虔心求佛不久,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生下了南怀瑾。

2.西子湖畔遇骗

1935年夏天,18岁的南怀瑾在一位乐清同乡的帮助下,辗转来到浙江杭州,考入西子湖畔的浙江国术馆。一天,南怀瑾正在寝室里看书,一位同学突然跑过来告诉他:“快去看看吧,你的一个老乡要跳湖自杀,幸好被大家救起来了。”南怀瑾看过后,一时十分感慨,从身上掏出6元钱递给他。但没想到这个人是个惯犯,很多人都被他骗过。

事后,父亲给南怀瑾写了封信,他知道南怀瑾是出于恻隐之心,并没有批评他,只是提醒他出门在外,要小心行事,提防上当受骗。后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时候,南怀瑾也遇到过骗子,但还是同样怀着善心对待。

3.峨眉山誓愿

1937年,为了躲避战难,当时中国很多著名的大学都陆续内迁。在四川,南怀瑾拜师袁焕仙门下,并于1943年独自前往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行。在那段时间,南怀瑾批阅了《大藏经》等佛家典籍,参悟佛法,思考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后来出关后,南怀瑾曾到各个大学讲学,创办文化协会,一生编著出版70多本讲解传统文化的著述,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奔走呐喊,呕心沥血。

4.躲避空难

南怀瑾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在他十二三岁上小学的时候,就碰上家中遇抢事件。那时正赶上南家为奶奶大办寿宴,南怀瑾因为嚷嚷着要早点回县城逃过了被绑票的命运。

1946年,南怀瑾离开四川、康藏准备飞往杭州,正巧朋友说第二天有架军用飞机要去杭州,南怀瑾便打了这班飞机提前走了。后来,他原先计划乘坐的那个航班飞机出了事故,机上所有乘客都遇难了。后人评论说,这都是因为南怀瑾乐善好施,给自己积了很多福报,所以老天爷才眷顾他。

5.预测未知

南怀瑾饱读经书,对《周易》等中国传统典籍富有研究,加之走南闯北,阅历丰富,因此,他在分析问题时,总能高瞻远瞩,具有非凡的预测未知的能力。

1947年,南怀瑾说:“共产党一定统一中国。这是大势所趋,理由很多,一言难尽。”此后的历史,果然印证了南怀瑾的预言。

还有一次讲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南怀瑾说:“中国要转运了。这个世纪80年代,200年的大运,比康乾盛世还要好!”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经济水平迅速提升,真的迎来了盛世。

6.写作《禅海蠡测》

1955年7月出版的《禅海蠡测》一书,是南怀瑾的处女作,是一本讲佛教禅宗的书,主要内容包括禅宗宗旨、公案、机锋等。写作《禅海蠡测》时,条件非常艰苦。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文献可供查阅与参考的情况下,南怀瑾以文人的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禅学专著。

《禅海蠡测》是用文言文写的,南怀瑾一生一直保留着用文言文写作的习惯。他认为,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都是通过文言文传承的,要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古文修养。从他著书立说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特别热爱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怀。

7.创办东西精华学会

1970年3月22日,“东西精华协会”在台北正式成立。这个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区分国界、种族、宗教,不涉及政治,着力于发扬中华文化之所长,为人类谋福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仍然处于“戒严时期”,即使是纯粹的文化活动,也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南怀瑾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物。南怀瑾在协会开设了佛学、儒学和道家学术等课程,意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

8.禅功测定

一天夜里,陆健龄与南怀瑾同住一个房间。据陆健龄回忆,当晚南师睡得很沉,他睡在南师附近,好像受到南师气场的影响,整晚都在入定的境界。

陈行夫感到好奇,想测试一下南怀瑾的禅定功夫。随后,陈行夫便联络了台湾铁路医院骨科主任周孝儒医师和中兴医院麻醉科主任张庆灼,要利用现代医疗测试仪器来验证南怀瑾的禅定功夫。在南怀瑾停止思想时,脑电波仪和心电图上都没有显示波动。现在,已有许多人通过科学仪器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南怀瑾的学说,告诉世人这不是迷信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