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96600000001

第1章 孤芳自赏是对民族不负责任的表现——答共识网记者问

一、解放思想对推动深水区改革十分重要

共识网: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以下简称“大梅沙论坛”)邀请您来做“政治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分论坛的牵头人,您很爽快地答应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任剑涛:第一,我觉得大梅沙论坛有它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究竟怎么办,成为一个大问题。

第二,中国的改革,一方面是走到了深水区,要壮士断腕;另一方面是前路不明,需要鼓舞信心。

第三,对今天中国的改革来讲,怎样以理论为先导来启发实践,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分利集团对政治体制改革造成了空前困难

共识网:如您所说,目前改革走到深水区,不少人对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充满着困惑。就我个人的观察,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官方的文件提到这一点,至少官方讲话里没有特别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东西,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任剑涛:对,各方都会注意到“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变成一个低频率词汇。尤其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上有一个逆转,出现了一个替代。所谓逆转,就是筹划改革时,不再提由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深水区的进一步改革。这一逆转出现以后,替代就相应出现了,即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替代了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如何集聚理性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力量,避免左右两个极端,凝聚中左、中右以及沉默的大多数的改革共识,服务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目标,避免夜郎自大,以至于重新走上封闭,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如果完不成这个现实任务,而去谋取所谓深水区改革的成就,那可以说是完全不得其法。

三、政治体制改革对“官、产、学”人士事关重大

共识网:您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分论坛的具体牵头人,从商讨的议题和受邀的人选上看,是怎样体现您刚才所说的“集聚一批具有理性力量改革的人士”的?

任剑涛: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由于它的敏感性,以及发言有可能导致的多方的误解性认读,论坛经过多方会商,邀请的人选必须多元化,有可能是左的,有可能是右的,有可能是新权威主义者,有可能是民族主义者,有可能是对现实抱有极大的好感以至于不愿坚忍前行的,也有可能是认定现实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认为往前迈进还显得更为重要的人士……抱持各种政治主张的人,论坛都应该容纳进来。正是由这些不同主张的人,才可能达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与此同时,受邀者的职业分布也需要重视,不同职业的人士,对政治体制改革会有不同的想法。

四、“三个替代”不利于理性探讨政治体制改革

共识网:目前,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词语,不单官方提得少了,民间好像也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话题来讨论,好像大家觉得就这样吧,不谈也无所谓,对此您怎么看?

任剑涛:这当然应该说是改革危机的一个表现。改革的危机处境,已经不是今天才开始谈论的话题。但是,今天的改革危机,对中国的改革尤其紧迫。在我看来,原因在于,最近两三年出现的“三个替代”,不利于人们去理性地探讨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儒学或传统文化的复兴,导致人们以文明问题替代政治问题。

第二,用治理问题来替代政治问题。需要指出,治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次级的问题。

第三个替代,就是用社会问题替代政治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这三重替代造成了普遍的误会,许多人以为政治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重要问题,或者一谈政治问题就是意识形态化的问题,都倾向于一揽子解决,都要去思考执政党的前途命运,都要去思考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结果,这些危言耸听,遮蔽了人们理性审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光。

五、以意识形态衡量中国改革不得当

共识网:您刚才提到,现在不少人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问题时,很容易把相应议题意识形态化。官方的表述也有“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这样的说法。我们发现,这个话题越是深入讨论,到最后,到底哪些东西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反倒变得越模糊。我们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参考标准?也就是说,到底要改成什么样,哪些是我们想要改的东西,哪些又不是,有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在那儿?

任剑涛:对中国的改革来说,确实存在一个反讽的现象,就是谈论得越多,推进得越少。尤其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来讲,从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来,差不多过去了三十五年时间。这期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已经非常精深、非常系统、非常完备了。而且,政治体制改革的政策性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尝试,后来得到大力推进。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了悲剧性事件,政治体制改革从此变成话题而不成其为改革问题。

六、“特色”不能掩盖现代政治体制的基本轮廓和要领

共识网:提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中国特色。那么,现代政治体制有没有一些普遍的东西?

任剑涛:就现代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普遍性与特殊性需要兼顾。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当然具有中国特色。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们不可能以万丈热情谈论来一揽子地规范现代政治体制。现代政治体制需要在改革中合理并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零星的逼近过程。改革的具体道路,毫无疑问是有中国特色的。但除开中国的国家特色以外,其基本的现代轮廓是确定的,它的几个基本特征早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一,现代政治体制必须解决“权力属于谁”的问题。

第二,解决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对现代政治来讲,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什么呢?应该是人民享有国家主权,以权力委托的方式,让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其从业人员去行使这种权力。

七、孤芳自赏是在降低全民族的智力水平

共识网:由于这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改革成就,很多国人产生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他们觉得中国现在已经很好了。不少学者也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虽然现在我们出现了诸如腐败这样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现在的体制范围内都能解决,小修小补就可以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任剑涛:小满即止,这是中国从传统到现代一个很大的、文化基因上的缺陷。衡诸历史与现实,国人有一点小小的满足,往往就会止步不前,而且孤芳自赏。这可以说属于井底之蛙的心态,完全显现不出追求卓越的民族雄心和国家雄心。

对于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讲,占到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也有三十五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跃进,当然足以让人兴奋、让人狂喜,甚至让人狂躁而不知所谓。但对一个清醒的民族和理性的国家来讲,作为这么一个历史悠久和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你不能采取一个向下类比的取向,你要有向上攀登的勇气。否则,这个民族何以证明其历史悠久且文化辉煌呢?何以证明三十五年有着伟大的跃进而不是偶尔的碰巧呢?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有什么理由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心态,只会降低全民族的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