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20199700000003

第3章 序言:五个关键要素

“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

——《罗马书》7:12

一个荒废的大别墅被用来作为一个基督徒会议中心,一小群人在休息厅里交谈,不知怎么话题就转到了十诫上。一个学生在小心翼翼地讲话,似乎不想冒犯到别人。他说并没有发现诫命对于个人成圣很有挑战性或很有帮助,因为里面主要涉及的是那些极端的罪行,如拜偶像、奸淫、偷盗、杀人。他承认诫命里确实谈到要守安息日、不可说谎,但仍然困惑不解里面欠缺诸如骄傲、自私或者坏脾气的限定,更别提许多其他正使他受着煎熬的罪行了。

屋子里一个长者回应道,诫命可能确实不足够具体,而且他完全可以理解青年财主认为自己已经遵守了全部的诫命。一位年轻女士觉得他们太过消极,相反地,她希望得到一些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积极建议,比如登山宝训,或者保罗所言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等等。这些肯定会和基督徒更相关。

这里的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从没想过轻视《圣经》中的任何章节。之后,人群中的一位牧师开始为诫命辩护,指出诫命乃是《圣经》中所有关于圣洁生活的来源和总结,涵盖了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罪(包括骄傲和发怒)。他勾画出这些诫命的角色、范围和积极的特色,展示出他们如何完美地帮助了现代基督徒追求圣洁和品格。

本书作者虽然并不是那位牧师本人,但接下来的几页内容可能正是他会给出的答复(只是形式更加完整)。它简要地概括出学习诫命至关重要的五个事实,以使人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诫命。概括起来,理解诫命的五个关键要素是:

首先,诫命反映了神的品格。这是多么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啊!

其次,诫命今天仍然保有全部的权柄。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它们的地位远远高于仅是作为暂时赐给以色列民的旧有仪式和公民律法。

第三,诫命为信徒所设。诚然,诫命是与全人类的约,然而当其全部内容被显明时,就可以看出,诫命尤其与基督选民有关,甚至提供了关于敬拜以及教会结构的法则。

第四,这个关键点对于我们如何应用诫命有巨大的影响,即“每一条诫命都包涵了一个系列的罪行”。

第五,尽管这些诫命主要以否定的形式表达,也是命令人们“施行与其相反的积极美德”。最后两个关键要素尤其颠覆了我们对于这伟大、圣洁法典的使用。

一旦我们的心思预备好去理解所有的教导,没有什么能像这些诫命一样来推进我们成圣的进程。在新约中我们读到,遵守诫命是爱基督的表现(《约翰福音》14:15)以及确据的基础(《约翰一书》3:18—19)。诚然,遵守全部诫命并不能使一个灵魂得救,但是对于单单因信基督而蒙恩得救的信徒来说,它们是无价的。这本书会遵循五点《圣经》的要素,来解开这“至尊律法”的丰富。

诫命反映了神的品格

首先,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十诫是源于圣洁神的永恒属性,并且反映了他的品格。我们绝不能把它们当作神早期、低级别版本的律法;一部只是为了旧约时代而设立的原始法典。它们被错误地称为维持人类在堕落时代生存秩序的临时性律法,实际上远非如此。因为它们反映了神完美的品格,是审判世界的标准,也是被救赎的子民永恒生命的法则。

甚至19世纪伟大的美国神学家查尔斯·贺智也忽略了这个关键的事实,他认为关于谋杀、婚姻和财产的诫命只与今世的生活有关,因此“不是建立在神的基本属性之上的”。他的观点和传统主流解经家不一致,严重限制了这些诫命的个人应用。一旦我们牢记所有诫命都反映了神自己的圣洁品格,就会看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性一定需要由它们塑造。

例如,第六条诫命对于谋杀定罪,因为神不变的品格是保存并善待他的子民。神自己定会在永恒的荣耀里永远守住第六条诫命,他的子民一个都不会灭亡。神的本性是不伤害或毁灭任何人,除非是为了公正的惩罚罪。摩西(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把谋杀的罪和剥夺别人的自由和冒犯年老父母的尊严联系在一起。无论何时,人被轻视或者被弄得情绪崩溃时,类似谋杀的罪就已经犯下了。它之所以邪恶,首要原因是其与本性是爱的神相矛盾了。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像他一般慈爱——当我们领悟到每一条诫命都是基于荣耀神的本性时,对诫命的应用就会十分显然。

相类似的,第七条诫命反映了神的信实。关于奸淫的禁忌不仅仅是在现今罪恶世界中,用来规范人类正常性行为的权宜之计,更是在永恒中成为神及其子民(以最高标准)完全持守的诫命,因为他们会完全忠于彼此。一旦我们看到这条诫命源自神的品格,就会明白它的范围远不止婚姻,并且也不会奇怪以赛亚、耶利米、保罗和雅各(在其他受圣灵感应的《圣经》著者中)全都用这条诫命来教导属灵忠诚的责任。

第八条诫命——“不可偷盗”,同样反映了神的美好品格,他是伟大的赐予者而非人类的掠夺者。他的祝福是白给的并且数不胜数,他的子民也将效仿他一样奉献,而不是一味索取、依赖或者榨干别人的资源(以及情感的力量)。第八条诫命远远超出实际的偷盗行为。(可悲的是,许多从未偷窃过任何物品的基督徒却是他们教会的过客和负担,因此与盗贼无异,对于属灵的见证和事工毫无贡献。)第八条诫命依托于神无限仁慈的品格之上。

一旦我们把诫命看作是全能神的品格和品味的表达,这些范例就会作为全部教牧应用的一瞥跃然眼前。但是我们怎能那么确信它们反映了神的品格呢?答案是神自己的话语,当他命令摩西向以色列民宣告道德律的时候,他如此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未记》19:2)

类似的陈述多次出现在摩西五经当中,全部指明道德律是作为神品格的延伸或者他圣洁的描述来赐给我们。使徒保罗同样教导我们,诫命不只是神加给人类社会的规范,他反复强调它们的属灵本质。在《罗马书》7章12和14节中他说“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律法是属乎灵的”。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十诫的道德准则揭示了神美好的本质和神圣的属性。

诫命今天仍然保有全部的权柄

第二个解开诫命的丰富的关键要素是明白诫命是神关于敬拜和圣洁生活的永久准则。这要素是第一点的自然延伸。毕竟,如果诫命反映了不变之神的本性,它远远高于从旧约到新约时代任何可变化的安排。人们经常发问,为什么十诫从神赐给摩西的礼仪律和民事律中分别出来,而它们被视为道德律的至高表现。为什么其他律法被一扫而空,而十诫却仍然保有其权柄?

答案可以很容易从新约得出,因为我们非常确定地看到耶稣和使徒关于全部十诫的教导。一些教师说第四条关于安息日或者主日的诫命是个例外,但是他们错了,我们将在关于那条诫命的学习中谈到。

摩西特别提到十诫的特殊地位,他提醒我们注意诫命传递的方式。他说:“这些话是耶和华在山上,从火中、云中、幽暗中,大声晓谕你们全会众的,此外并没有添别的话。他就把这话写在两块石版上,交给我了(《申命记》5:22)。”《出埃及记》31章18节还补充说诫命“是神用指头写的”。

神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来启示他这部分特殊的话语。通常,他藉着圣灵感应的信使——先知和使徒来说话,但是他传达这些诫命时,是藉着从天上来的洪亮声音,并且用他自己的“手指”把它们写在了石板上。这个直接启示的方式把十诫提高到远超随后的礼仪律和民事律之上。它们被显著地分别出来,并且“提高”到一个闪耀、贯穿新约和旧约的位置。

在赐下十诫之后不久,神藉着摩西以壮观的方式向以色列人启示了大量其他的要求。他给了诫命更加详细的解释,为特定的情形添加了很多律法,并且也增补了宗教仪式的礼仪律。这些次要的律法是为了以下目的而制定:

(1)教导人的心思意念去明白重要的概念,比如神的圣洁及中保和献祭的必要性;

(2)提供基督到来之前的临时敬拜体系;

(3)以直观的方式帮助指向弥赛亚的工作。

包括民事律和礼仪律的全部次要律法,尽管其基本原则对于今天仍然适用并具有教育意义,但它们都只计划施行到耶稣到来为止。然而,十诫作为神永久的道德律高于其他全部,而且我们必须撇弃一切视十诫与那些基督到来就被废止的律法同等重要的教导。

诫命为信徒所设

第三个解开诫命完备性的关键是要意识到诫命所要达到的双重目的。诫命显然是要约束所有的人类,然而同时它被特别设计用于帮助那些真正认识和爱神的人。通常对人类来说,十诫是神所接受的公义的标准,阻止有罪和未被赦免的人们接近天堂。基督代替罪人成就律法的要求,为他子民的罪承担永恒的刑罚,罪人只有藉此才能得到洗清和救赎。

在重生得救之前,十诫高高在上地谴责我们,定我们的罪,但是一旦我们被带到基督面前,同样的诫命就换上友好的笑脸,成为伟大的指引和帮助。一方面,诫命绝对是作为审判的基础约束全人类,另一方面,它们是所有得救的人敬拜和祝福的行为手册。摩西特别强调了诫命对于信徒的特殊适用性,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申命记》6:5—6)。摩西在此并不是说要人因恐惧而服从,而是把律法当作为爱神之人所设计的祝福向人们推介。对于他们来说,十诫是有指导性的,也是珍贵的,不可抗拒并给人启发的。

我们在诫命中发现这样的启发了吗?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关键——即诫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重生得救的人所构建的——就能发现。当神向人提出诫命时,他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这些话表明诫命与从神那里找到自由和得救的子民之间的特殊关联。它们被当作良善的代码和继续得自由的“公式”来书写。神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所爱的儿女免受伤害,所以他(实际上)是说,“我已将你从奴役中带入自由,这里有那些会让你得到祝福方式的规则。”

诫命的双重功能就像是巨大的铁吊桥阻挡了去向护城河环绕的城堡之路。如果升起,就不可能通过吊桥,而一旦信号发出要让人进入城堡时,那不可逾越的屏障就会落下,将护城河两岸连通。如果吊桥降下,上桥的人看到结实的铁板路和安全的扶手,那危险的屏障就变成了帮助和支持。这种解释说明是不足的,因为十诫不是人和神之间的中保或桥梁,然而是救恩将诫命从敌人转换变成了朋友。因此,我们在学习十诫时需要有这样的期望:就是它能够大大为我们提供个人、教牧和辅导方面的帮助。我们一定要期望从十诫中听到友善的和保护性的语言。比如,诫命之一就是保护教会免于经历因为领导者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动荡。作为基督徒,我们怎么才能确保得蒙神美妙的祝福,包括他跟我们同在的确据呢?答案是——通过诫命。尽管诫命约束所有人,尽管诫命有严厉的禁忌,它们仍是神为保护和精炼他子民最良善、最有保护性的话语。

每个诫命都包括“一类”的罪

第四个解开诫命全部价值的关键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当这个关键被忽略时,任何揭示或理解都会变得极端肤浅。第四个关键就是,相信十诫中提到的任何一个罪都代表的是一类的罪。每一个提到的罪都是那一类错误行为中首要的罪。摩西在很多章节都阐述了这个原则,新约也进行了反复确认。比如说,众所周知,诫命中奸淫也包括内心的淫念,诫命中杀人也包括仇恨。因此,当诫命禁止一个主要的罪时,同一种类次要的罪也在包含在那条诫命之中。

诫命肯定要看其字面的价值,遵守它所提出的罪,但如果只是遵守特别提出的罪,会失去它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必须经常自扪:

在这里所提到的主要代表的罪的系列里面,还包括哪些其他的罪?摩西经常在进一步解释律法时为我们提供答案,下一章我们将参考他的“解经”。例如,当诫命说禁止拜偶像时,我们意识到这是这一类罪中首要的罪,非字面意思的偶像也包含在内。因此,如果有什么东西代替了神成为我们在崇拜或生活中肉体享受和满足的源泉时,那么它就是偶像。类似的,奸淫的字面意思是各种形式的不忠(包括属灵的出轨)中最坏的一个。在未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探讨(和证明)这一类的罪。

诫命包括含义相反的积极美德

理解并鉴赏诫命的第五个关键是,确信当以积极的方式并消极的方式来对待诫命。当以否定的口吻表达时,神的意思是让我们向罪的相反方向努力。诫命以否定的方式表达,因为它的首要功能是强调人的罪,而信徒是要热爱并追随与之相反的美德。这是新约教导我们看待诫命的方法,例如,我们读到《希伯来书》13章5节——“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信靠神,以神为足就是源于第十个诫命的积极美德。

这是神希望他的百姓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方法,摩西受圣灵启发立下了榜样,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6:5)这些话后来被主耶稣作为十诫的完美总结。它总是想让真正的信徒看到每一个禁止行为的积极方面。摩西也再一次呼召我们思考积极的美德,他说:“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申命记》6:17—18)没有什么能比这父亲般的劝告更积极的了。如果我们不能分辨隐含在每个诫命中的积极行为,我们就错过了真正的要点。我们必须从每一个诫命中鉴别出神所希望我们要成为的人,注意与每一个罪相对应的好行为。

在我们着手开始这个研究之前,必须非常清楚,我们一生中所有的祝福都倚靠基督。信徒不是通过遵行律法来得到祝福的,同样,遵行律法也不是他们得到持续祝福的保证。终其一生所有的祝福都只是藉着基督的功绩和工作。我们努力成圣不能换来任何东西,因为我们如此亏欠神的公义。尽管如此,神还是要求我们愿意高兴地来遵守道德律,来取悦和荣耀他。一个小孩可能会因为好行为受到嘉奖,也许是一次郊游或一个礼物,但是孩子的努力并没能赚到获得奖励的钱。类似地,神奖赏公义,但这些奖赏完全是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所赎买的,是恩典的奖赏。而漠视神的诫命将会丧失灵魂的平安、确据、作神器皿的机会和神对祷告的回应,甚至会招致主管教的手加在我们的身上(《希伯来书》12章)。

确认诫命约束权威的经文见附件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