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丁道尔的故事
20200800000002

第2章 发现禁书

在一心一意的学习中,时光悄然流逝。威廉用他宝贵的一点点钱买了蜡烛,这样他就可以学习到深夜。一年以后,也就是1515年,他结束了在牛津大学的课业,获得了硕士学位。

在他学业结束前三个月,他被按立为教士。这赋予了他在罗马天主教会讲道的资格,但是他在牛津期间,并未行使这个特权。

此时,新的前景摆在了他面前。硕士学位让他可以在大学研究神学,同时他也可以学习希伯来文。但是,他也受到教会严格指令的限制——罗马天主教会不允许学生阅读或研究《圣经》。他们要获得阅读《圣经》的许可,就需要先宣誓绝不会有任何与教会相左的观点。

******

年轻的威廉搬到了剑桥,在那里他可以获得神学上的指导。

在他离开牛津时,他已经成为极富才华的语言学家和卓越的学者。除了他的母语英语之外,他可以说流利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此外,他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

到了剑桥,威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学生们住在与大学相邻的学生公寓。最受欢迎的一个地方是白马客栈。人们常看到他在白马客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在那里,他交到了新朋友——与约翰·福瑞思和托马斯·比尔尼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友谊。

托马斯是三一学院的神学博士。他活在对自己罪的深刻认知中。有时候,对罪的认识那么猛烈地攻击他,让他不知所措。为此,他曾向一位教士求助,此人建议托马斯苦修。然而,这并没有带给他灵魂上的平安。

在学校的书店里,托马斯偶然发现了伊拉斯谟[3]的希腊文《新约圣经》。他惊呆了!这不是禁书吗?

神父们已经明确表示,对读此书的人要施以刑罚。他犹豫了,心里斗争着要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下这本书。赞成的力量占了上风,他最终鼓足勇气,买了那本书。他打开书,正好就是保罗书信。他读到“‘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这话深深地打动了他。

就在那一刻,仿佛一束光照进了他饱受煎熬的心。那是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感受。他哭喊道:“我就像保罗一样,甚至比他更坏,是罪人中的罪魁。但是基督救罪人。我终于听到了救主的信息。”圣灵在托马斯心里大大作工,让他出死入生了。

后来他写道:“在我里面有那种说不出的安宁和慰藉,让我即便是腿断了,都可以喜乐地跳起来。”

从那以后,他的同事们就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托马斯。他朝气焕发,脸上流露出敬虔的神采。他的学生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托马斯·比尔尼博士行事谦卑,总是与人为善。

威廉和托马斯成了亲密的朋友。他们常常相互鼓励。

******

丁道尔的希腊文水平持续提高。除了著名的伊拉斯谟之外,在牛津还没有其他人研究希腊文这么长时间且乐此不疲。在他1514年离开牛津之后,他的影响力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

威廉密切关注他周围的学术圈子。他特别珍视学者之间的不同意见。他们的讨论充满了活力。他倾听他们的讨论,也了解了伊拉斯谟的作品。一个陌生的世界向他敞开。这也让他感到有些担心,因为他们的讨论中有许多对当时教会的批评。

******

一天晚上,威廉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突然间,他的房门被推开,一位朋友走进来,并迅速地关上了门。

“威廉,我有点东西给你,”他神秘地轻声说道,“但是要小心!这是本禁书!”他边说边将书放到威廉的手中。那是本希腊文版的《新约圣经》。

威廉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得到这书的?”

“是伊拉斯谟出版的。他一直刻苦研究,就是为了要得到最准确的《新约圣经》文本。我们现在有第一版希腊文的《新约圣经》了。要谨慎。下周到白马客栈,我们会讨论这本书。”说罢,同学又像来时那样,迅速地离开了。

威廉仔细查看着新得到的书——《新约圣经》!他快速地翻阅,书中的几句话击中了他的心。在经文旁边,伊拉斯谟加了边注,是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导和做法的指责。伊拉斯谟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清楚地指出了天主教会的错谬。

那个晚上,他没再学习。这本倘(tǎng)来之书[4]的内容深深地抓住了他的心。他越读,越觉得不安。这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改变。一个未知的宝库向他打开了。他看清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假冒伪善。他们恶毒地隐藏了所有真理的源泉,他们有意要让百姓愚昧无知。

威廉一直读到深夜。他并没有读到有关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代祷的内容;没有任何用钱买宽恕的内容;没有告解,也没有当时教会所充斥的任何其他恶习;没有有关炼狱、敬拜圣徒或是凭行善得以进天国的内容。他浑身一阵战栗。他发现了罗马天主教教会何等谬(miù)误[5],罪恶何其深重。

他尝到了《圣经》话语中真理的滋味。那些话激励了他的灵魂。这是真道!他知道了此前闻所未闻的事——“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6—17)

他继续如饥似渴地读这些话语,每一个字都细细揣摩。它们无比甘甜。他真切体会到了谬误教导的苦涩。

他又读到“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约6:65)看啊!不是藉着耶稣的母亲,不是藉着圣徒,也不是藉着任何其他中保。

******

伊拉斯谟以慷慨激昂的文字揭露了罗马教廷处在得罪神的境况之下。他在希腊文译本上的边注让真相完全大白。事情再清楚不过了,只是他未能触及他们罪恶的根源!

威廉·丁道尔体会到了事情的更深层面。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嘲讽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却未能提出解决之道。

******

让这位年轻的学者失望的是,在白马客栈的所有讨论也未能更加深入,没提出解决方案。威廉发现他们是为了辩论而辩论。他们的话毫无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发觉得该做些什么。事情不会单单因为一些言词而改变。

他觉得受到了呼召,要与这个腐败的体系作斗争,但是他必须要确定自己的立场。他必须要彻底查考每一件事,从而作出最好的计划。他意识到自己应该离开剑桥。他必须离开,好仔细思考。他必须要离开周围的人群,冷静、详实地研究《新约圣经》。

一天晚上,他的兄长不期而至。爱德华比威廉大两岁;他偶尔会到剑桥附近出差,便顺路来看望威廉。

威廉吃惊地抬起头。

“嗨,爱德华,你又进城来了?”

“是公干,兄弟,”爱德华快活地回答。

他端详威廉。他看起来正常吗?有些不对劲儿。“你怎么看起来这么消沉?发生什么事儿了?”他们之间无话不谈。

“你说对了,”威廉说道,“我对这儿不再有归属感。我想离开。”

爱德华轻吹了一声口哨。“离开?那你想去做什么?”

威廉简要地告诉了他自己的烦恼。“我真的想找一个地方,安静地作研究。”

爱德华点点头,由衷地说:“好啊,兄弟。我觉得有一个地方适合你。”

不久,爱德华告辞,此时威廉如释重负。或许很快就会有解决的办法了。

******

威廉有清晰的头脑和非凡的天赋,他有能力成就远大抱负。一众学术机构的大门向他敞开,立身扬名[6]的星光大道就在他面前。然而,他并不知道圣灵正带领他向另一个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