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205700000016

第16章 借助谈话缩短“交”距 (2)

第2章第4节借助谈话缩短“交”距 (2)

致盎然。同时,无形中对你也会产生好感,为你找人办事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对方的文化层次说话

与人说话沟通必须看清对方的文化层次。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

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

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

同情况,再对症下药。

毕加索之子小科劳德的母亲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容有人打扰。

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

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嗳”,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门还没开,

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

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

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

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

,你画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艺术大师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

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于是,把门打开了。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洁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红尘的人

。这种人文化层次一般都较高,他们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他们不愿与常人交往,却希望同有

华的人结交,因此要顺利地叩开这种人的大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表现自己,设法展示

出自己的才华,引起他的爱才心理。

比如,毛泽东在湖南师范读书期间,曾去拜谒一位隐居山间的姓刘的老翰林,他先献上一首

诗:“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诗的前两

句写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贵地拜谒学尊,第三句暗指刘氏能摆脱俗事纠缠,在山间过隐居生活

,末句则写明了他目前遭受饥饿的现状,也暗示了他前来拜谒的目的。

刘翰林一见信上的诗,对他的才气很是赞赏,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还给了他不少纹银。毛泽

东通过展示其才能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题投机千句少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一方能说会道,就某一话题大侃特侃,而另一个人却昏昏欲睡,

那一定是听话一方对讲话一方的话题没有兴趣。这样的谈话总是会让人感觉到乏味,所以你

想要赢得对方的欢迎,在谈话的时候就要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避免在那些只是你自己关

心的事情

上喋喋不休。如果你跟他谈话不是为了催他入睡,那么你就一定要记住,选择对方感兴趣的

话题,这是永远正确的方式。与用心聆听的方式稍有不同的地方是,聆听是让对方自己谈论

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则是你主动与对方谈论他感兴趣的事情。二者

的共同点在于,无论是彼方所讲还是此方所讲,都是彼方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关键所在:

人们总是关心自己,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们毫无兴趣。

那么,与人谈话,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出共同的话题呢?

同感赢“共鸣”

当你希望对方不吝啬地提出他的意见时,必须保持其愉快的心情。不信的话,我们

可以看看活跃在电视上或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是如何访问特别来宾的。大家都知道,主持

人大

多具有一副好口才,但是,各位或许没有注意到,他们常常巧施心理战术,使来宾们保持愉

快的心情接受访问。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让你觉得自己说的话简直精彩极了。相信只要不是性情古怪的人,

面对如此“知心”的朋友,都会坦诚相见,对于对方问的问题,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促进彼此间友好的关系,要对对方动之以情,主动地先去了解对方的苦恼与欲求。这种了

解作用,心理学上称为“共感”,或称“感情移入”。要记住的是,你必须先对对方表示“

共感”,对方才会对你表示“共感”。所以,首先你必须运用心理技巧,做出“共感”的姿

态,也就会真正产生出彼此的“共感”来。

寒暄语扣心弦

一般而言,寒暄被认为是个单纯的礼仪,但如果其中能加入些了解对方所处立场的话题时,

那么寒暄就不仅是打招呼,而更能扣住对方的心弦。譬如在寒冷的冬夜里,说一句“好冷的

天呀!”在礼仪上来说是个结束,但对其他的话题而言则是个开头,如果这时候说出“好冷

的天气呀!对于在北方长大的你来说,这样的夜晚,会使你怀念起故乡哩!”这样的话语,就

能使一个同样在北方长大的人觉得颇有同感,而表示出这方面相同的信息或话题。即使对方

是生长于南国的人,在寒暄中而被引得谈起故乡的种种时,也就不得不继续谈话寒暄了。

总之,寒暄虽然被认为只是个礼仪而已,但如果其中插入些个人主观的话题,是不会让人觉

得不自然的,而且很容易被接受。

重复话题用心听

在心理疗法中,有一项叫做“话题重叙法”,像“我很是烦恼且……”“嗯!真叫人烦恼

啊”;“我很困扰……”“你很困扰吧”,心理医师只是如此地重复着来面谈者的一些话

,根本不说出他的感想或给予任何指引。

这样来说,面谈者与心理医师之间事先一定已建立好无所不谈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心理治

疗成败的关键。刚开始和心理医师会谈时,很多人仍是犹豫着是否要诉说自身的烦恼,心

理医师为了使这种人放开心情,首先必须仔细地聆听着,等到能够重复对方的叙述时,即表

现出用心聆听的态度,并且对面谈者给予鼓励,这种鼓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很多人因

为有

效地利用“话题重叙法”而成为资深优良的心理医师,而在初次见面时,用这种方式与来面

谈者交流,即可建立起无所不谈的良好关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发觉重复对方话题的情形相当不少。这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

但可以给予对方一个“专心的听众”的印象。对初见面的人,全身心地听取别人的话题是有

百利而无一害的。

唤起年长者的好感

那些参加革命的老人,知道对方与自己有共同的体验和经历时,就会将初见面的对方当做

旧相识般非常亲热。外国有句谚语:“过去虽是过去了,但总是美好的。”当年纪越来越大

时,快乐或痛苦的回忆也不过是感伤的虚饰物,而更容易怀念起年轻时候的种种事物。

初见面的人如果是一个老人,应全力唤起他的回忆,当谈论已转变成其年轻时代的话题时,

对方的心境也因此而重返年轻,于是可以很快地切入正题。不过,一方面要能将其年轻时代

之事抽象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需有更深一层的技巧来共同拥有具体的经历和体验。关于

这一点,一位日本学者曾有过一次失败的经验:当这位学者和日本著名的评论家大宅庄一会

面时,为了使这位口齿犀利的大宅先生开口,他于是说:“大宅先生,您看起来年轻多了。

”哪知大宅先生却劈头说:“这么说来,就是认为我不再年轻的最好证明喽!”从而导致这

次会面最终失败。

工作之外的话是润滑剂

通常,与人交谈都会以对方的工作为话题,但有时谈一些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事情,却能事半

功倍。

与足球完全无关的话题反而能博取对方的好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经常受到足球束缚

的球员,有时会很厌烦谈论足球。

夫妻之间,有时关系不大和谐,往往是由于妻子询问过多关于公司的事情,甚至干涉工作内

容,而使丈夫十分烦躁,造成夫妻感情欠佳。经常局限于工作中的丈夫,对公式化的话题

已感到厌烦。如果还谈论一些工作的话题,怎能不令人讨厌呢?

有事想要拜托别人,采取同样的策略,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位有名的高尔夫球选手,和刚从战场归来的将军谈论自己“钓鱼”的情形,而对于有关战

争的

话题,全然不提。几天之后,将军很感激地对这位选手说:“当时真谢谢你,没有和我讨论

关于战争的事情。”

军人听到战争的事情,医生听到生病的事情,都会感到很厌倦,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谈论

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有时反而能使双方更为接近,更有利于你办事求人。

多说一些彼此感到投机的话可以便于更多地交流感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对方,可以让对方

更多地了解自己。要知道,人世间的很多思想是通过说话获得的,很多感情是通过说话沟通

的。话说得投机,相对而言,思想和感情就获得的多。说话投机与否,则表明双方感情投机

,之间没有距离。

第一,巧顺话题法。

与人说话时,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对方表情、动作比较积极乐观,就表示对方有听你说话

的兴趣,这时你可以趁热打铁,选择对方有兴趣的话题谈开去。这样就从你须顺从别人的话

题转到别人顺从你的话题,从而做到了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用意构思法。

说话,离不开构思的过程。构思有如酿造美酒,原先储存的材料只是在脑中经过快速发酵,

即经过分解、化合反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最后酿成“美酒”。说话构思要有一条逻辑

线索,或分或总、或平行、或递进。有了这条线索说话才有条理。要把握全局性的东西,主

得考虑应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至于用什么词句说,用什么事例,

那只能是“现想现说”了。

第三,调整思维法。

语言表达过程,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或者说说话的过程就是从内部语言向外部

语言转化的过程,即思想——句子类型——词汇——语音。这个过程是完整的,任何一个环

出了差错,都会影响语言表达的进行。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熟练把

握这种技巧可以使你说话变得更积极。

第四,灵活衔接法。

生活中,很多人是属于“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类型的。他们在很多时候和场合只能

知”其然而不能“表”其然,这是一种“口拙于外”的语言表达障碍,要克服它可通过语智

的综合训练求得语言的机智与表达的巧妙。

第五,情绪转移法。

有一位领导害怕当众演讲,因为他有一次在面对他的部下训话时由于紧张说错了三个名字,

此事他一

直耿耿于怀,讲话时总是担心出错。所以,每次要演讲时,过去的一幕总是浮现在眼前。他

自己的这种心态很讨厌,有一回演讲时狠狠地拧了大腿一把,没想到这次平静多了,演讲也

因此成功。

他在这里便使用了“情绪转移法”,从而使紧张的心态得以缓解。

因此,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时,如果运用一些简单的物理方法使注意力转移,就会消除紧张

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