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千字文
20590200000007

第7章 龙师火帝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释义】

(1)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中说,“师者,长也,以龙记其官长,故为龙师。如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

(2)火帝:炎帝,因以火德而王,相传以火给百官命名。因为他做耒耜,教人耕种,又号神农氏。

(3)鸟官:少昊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左传·绍公十七年》: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为鸟官而鸟名。如凤鸟氏为历正,玄鸟司分,伯劳司至,青鸟司启,丹鸟司闭。

(4)人皇:传说中部落酋长,后被神化。传说中人皇,天皇,地皇合称三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5)始制文字:传说上古结绳记事,伏羲氏始造文字。

(6)乃服衣裳:传说黄帝族刚兴起的时候,就懂得用胡麻织布,嫘祖发动了养蚕运动,而她的属下女宫胡曹与胡曹的丈夫——黄帝之臣伯余则发明了衣和裳。

【精彩解说】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有了仓颉,开始有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大意】

伏羲结网捕鱼鸟,人们不再饿肚肠。

天庭取火传人间,生活改善体安康。

炎帝神农教人耕,遍尝百草医病伤。

少昊人皇亦贤能,万古流芳美名扬。

仓颉造字功盖世,文明星火放光芒。

嫘祖养蚕取银丝,树叶草裙换衣裳。

故事链接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载史实。那时还没有文字,人们记事都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就连自己都无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谈判,他让仓颉整理这几年来炎帝入侵杀民的史实。于是,仓颉便跑到了记史的的库房里去寻找材料,但是这里边的东西太多了,他在里面泡了几天,弄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最后还是出了差错,使自己的民族受到了损失,黄帝也指责他没有尽职。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仓颉的心,他想:我一定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但是应该怎么办呢?人的大脑记忆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最后他决定要搞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让大家都能用符号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仓颉有了初步想法,就是要创造一种符号,但具体到做的时候并不容易。仓颉坐在家里冥思苦想,想得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最后也没有想出条条道道来。看着仓颉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对他说:“你应该出去走一走,向大家请教,众人智慧多嘛。”仓颉听了母亲的话,眼前一亮。于是收拾好东西上了路。

仓颉翻山越岭,跑了许多村庄,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能思会道的人。有一次,他来到一个村子,正赶上他们集体狩猎,仓颉也参加了,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住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住北,说前边不远处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面上野兽的脚印的形状来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形状的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各种东西的形状来编成符号呢?

就这样,仓颉在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苦之后终于开窍了。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着手整理采访收集来的材料,创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符号。

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独自躲进村西头的沟里。仓颉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新的符号,吃饭也由母亲送到沟口。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仿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爪印涂的……仓颉就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地创造着文字。

那时世上还没有笔墨纸砚,他就用折来的树枝,把字写在山洞的墙壁上,一个山洞写满了,他又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第二个山洞写满了,仓颉又挖出第三个山洞,时间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就这样,仓颉整整造了三个山洞的字。这时,仓颉才离开山沟,回到了村里。

仓颉回到家里,母亲看到他又黑又瘦的模样很心疼,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但是仓颉并没有这样做,他要把山洞里的字教给大家,使这些字能够流传下去。于是他开始不辞辛苦地办学校,教人们认字,他不仅教本村的人,还到其它村子去讲学,他去过很多地方,从此后,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文字了。虽然当时的文字以象形体为主,还很不规范,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仓颉造字”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文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