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恕我直言
20739400000009

第9章 抽象的“爱国”并不能说明什么

你来信反复说,你号召学生“抵制日货美货”是爱国的,要我理解你,支持你,并希望我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抵制日货美货”。

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知道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偏见比无知更远离真理,所谓“没人能够叫醒一只装睡的耳朵”。我惊讶的是,现在居然还有这么糊涂而不自知且很固执的老师!是的,你是“老师”啊!所以本来我很想劝劝你,可看见你那么执迷不悟,甚至还有几分源于自认为自己“爱国”而不被理解的悲壮,于是我便放弃了劝说。但你说你尊敬我,希望我能够谈谈我的观点。好吧,那我就坦率地简单谈谈吧。

如果是学术观点,我可以和任何人讨论甚至争论;我不是容不下不同观点。但你的认识不是学术观点,而纯粹是糊涂认识(我尽量用“糊涂认识”这样温和的表述),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队伍里还有这样的认识,我确实很惊讶。有人动辄便高喊所谓“抵制日货美货”之类的口号,说他们智商低,恰恰是一种最温和的评价。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当今时代的所谓“抵制日货”之类,主要是自己伤害自己,对外资方的影响微乎其微。可惜这个常识,你居然不知道。最近几年的所谓“抵制”活动,受害的都是自己的同胞。砸烂自己同胞的车,捣毁自己同胞的店,甚至还打伤打死自己的同胞——这是当年日本鬼子在中国的行径啊!今天,日本人不敢在中国大地上这样做了,可我们一些号称“爱国”的中国人,却帮日本鬼子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所有有起码常识和良知的中国人都心痛不已。你却说那些人有“爱国心”,只是“行为过激”,你说你糊涂不糊涂?

我想跟你说的是,我越来越觉得,有时候,抽象地谈所谓“爱国”实在是说明不了什么的。慈禧“爱国”,希特勒“爱国”,红卫兵“爱国”(我刚好从那个年代过来)……我绝非讽刺他们,因为就情感和愿望而言,他们真的是“爱国”——你说慈禧不爱大清国吗?你说希特勒不爱德意志吗?所以他们的“爱国心”绝对真诚。你看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的英雄气概,其凛然正气,空前绝后;希特勒的确提升了德国的国力,而且让德意志民族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才有后来的“二战”。对了,我还想到日本军国主义者,那是个个爱国啊!“爱国”的还不只是日本鬼子,其实当时日本国内的绝大多数国民都狂热地支持政府的侵华战争,“爱国”呀!比如,“千人针”便是日本妇女表达支持战争的“感人方式”。所谓缝“千人针”,就是官兵要奔赴战场时,其母亲、姊妹、妻子、情人等女性会拿着一种围腰或小背心,跑遍邻坊请一千位女性各缝一针,制作成“千人针”赠给上战场的亲人,以激励士气。1937年12月14日,日军攻陷南京的消息传回日本国内,东京市民上街举行庆祝攻占南京的提灯游行活动,全国小学放假一天以示庆祝。

但上述真心“爱国”,无一例外都给所爱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真正的爱国,起码是不要损害自己的国家,不给自己国家的同胞带来伤害;从长远来说,要有利于国家走向强盛并赢得国际尊重。所以,对那些借口抵制日货美货而打砸自己同胞财产甚至伤及生命的“爱国者”,怎么可能因为他们“爱国”而原谅他们?他们就是一群愚蠢而无耻的暴徒,别指望“爱国”二字会给他们披上道德的神圣外衣!

我这几天也在想: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糊涂的认识呢?我相信你绝对善良,绝对纯真,绝对是个好人,之所以有这些想法,估计还是书读少了,信息来源单一,缺乏独立思考。有时候我想,连八十五岁高龄的钱梦龙老师都思想敏锐(我们经常在网上讨论这些话题,我为老先生深刻的思考而惊叹),为什么一些年轻人反而很糊涂呢?所以,我建议你尽可能扩大视野,充分占有信息,掌握常识,并运用常识去判断一些现象的是非。是的,其实对很多现象的判断并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思想,而恰恰需要常识就够了,比如“抵制日货”之类,然后自己作出辨析。

我和你的分歧,不是学术观点的不同(如果那样,各自求同存异就可以了),而是涉及价值观、涉及国家民族的一些根本问题的分歧。我相信,我俩都是好人,都希望国家好,都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因而都有教育责任感。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给你写这么多。但愿对你有启发。如果我们当教师的都这么糊涂,怎么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培养能够把我们国家带入民主富强时代的真正公民?

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