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对于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教学中,总有一个名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我们的脑海,令我们伤感;总有一个群体在学海中沉浮,令我们困惑。这就是——“学困生”,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所谓“学困生”就是以前所说的“双差生”,国外通常称为“慢生”(slow learner),“学习困难者”(difficult student)。实际上,专业的叫法是“青少年成长不适后群”。通常来说是指一些行为、学习等方面不符合常规的学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智力因素导致的,大部分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据调查,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存在,平均约占学生总数的5%-30%,这类学生的增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烦恼。由此可见,它是青少年成长的普遍问题,更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就是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不健康、不成熟或是压力的影响。外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大的方面。其中家庭因素较多,比如一些隔代教育的孩子是在溺爱中成长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各种压力,心理发育受到影响;社会的负面影响,网络诱惑等也使孩子迷失方向。尽管这些被称之为“学困生”的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不是天生的问题儿童。当他们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常言道: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活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本书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收集和整理一些具体的资料,并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学困生案例尝试对学困生存在的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更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本书只能做较为简单的分析,却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给予关注这个群体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和帮助。转化学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爱和耐心,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就会赢得一个个教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