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2

第2章 怎样让懒惰贪玩的孩子学好语文

调查对象:冬冬,十一岁,男孩,小学五年级,独生子女。

家庭状况:冬冬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主要表现:

冬冬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和同学聊天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可是一到上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碰碰这个拉拉那个,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冬冬特别不愿意参与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需要背诵的内容,更是很难按要求完成。冬冬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差,考试也总是在语文上拉分,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一篇作文里会出现好多错别字,还常常语句不通,提起笔来就觉得无话可说。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冬冬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却深受家人的宠爱。冬冬的父母结婚十年才生下冬冬,再加上冬冬是三代单传的男孩子,冬冬的爷爷奶奶也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冬冬从小就很聪明,语言发展得很好,但不喜欢阅读和书写,三年级起开始有明显的偏科迹象。冬冬的家长对冬冬的语文科目偏弱显得有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数理化才是主项,语文大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孩子聪明,多下点工夫很容易就会赶上。冬冬在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更加排斥有要求背诵和朗读的内容。只是在考试前下点工夫,但由于平时的基础打得不好,往往成绩并不理想。

2.学校因素

冬冬之前的语文任课老师年纪较大,因为冬冬常常在课堂上扰乱秩序,他常常对冬冬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曾因此找过冬冬的家长。越是这样,冬冬学习语文的抵触情绪越大。再加上冬冬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在教学管理上无意中更侧重数学的学习,正投合了偏好数学的冬冬的意愿,无形中也为重理轻文的冬冬创造不利的学习氛围。

(二)内因

1.懒惰贪玩

冬冬是个聪明好动的孩子,但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在语文基础学习上,总想坐享其成。怕背诵,怕翻译古文,作文常东拼西凑,草率成篇;考试敷衍了事,马虎对待。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旁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2.学习方法失当

冬冬对语文学习有错误的认识,总认为语文就是死记硬背。平时不肯下工夫打好基础,考试前凭小聪明突击复习。遇到阅读分析题、语言运用题就摸不着头脑。由于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够,遇到作文题更是觉得无话可写。

3.底子薄、记忆差

低年级的时候,学科少而时间多,再加上老师抓得紧、自己肯努力,尚能跟班就读,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就逐渐感到力所不支。面对教材中大量的背诵任务,完成得总是十分艰难,终于背下来了,很快又会忘记。语文习题中稍有难度就一筹莫展,只好“参考”别人。作文总是想一段写一段,思路混乱。

辅导策略:

(一)树立威信,让学生心服口服

像冬冬这样懒惰贪玩的学生,一般都比较顽劣,通常不听老师的教导,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因此,要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首先就要在心理上征服他们,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以身作则的师德规范,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前提。教师要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的教导,就一定要让学生“服了”你。而作为一名老师,想让学生口服心服,第一个考察标准就是教学能力,一个在教学能力上不能让学生信服的老师,往往在学生心目中就“人微言轻”,反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有了一席之地。

(二)消除抵触情绪,唤醒学习兴趣

懒惰贪玩的学生,因为其不端正的学习态度而常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冷落,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形成了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还学会对抗、对立。因此,老师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并适当采取“倾斜政策”,多与他们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抓住其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其非智力因素中的闪光点,大胆启用。同时,不失时机地捕捉他们学习的最佳兴奋点,给予鼓励和引导、培养和激发,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思绪得以唤醒、兴趣有所激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重新建立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多种手段,巩固成果

懒惰贪玩的学生最怕背书、默写等枯燥机械的学习任务,口头上对老师答应得好好的,实际行动时却又推三阻四。老师可以和他们约法三章,通过奖惩结合,从而来潜移默化地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还要与其他任课老师达成共识,采取统一协调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通过合理的建议和善意的提醒来争取得到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省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身上出现的错误,并把自我修正逐渐变为一种自发主动的行为。

(四)科学指导,循序渐进

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困生阅读一些人文科普读物,来充实头脑。改变过去那种课堂教学以分析讲解为主的老办法,改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为主,把重点难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受,并设计一些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常性地独立地收集大量的事实并思考这些事实,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以增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那些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较差的学生,不能责备他们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必须要降低学习任务难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