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3

第3章 偏科不可怕

调查对象:俏俏,十一岁,女孩,小学五年级,独生子女。家庭状况:俏俏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自幼在母亲身边长大。

俏俏的妈妈是公务员,收入基本稳定,家庭条件中等。

主要表现:

俏俏从小就不喜欢学数学,但每次考试还能及格。升入五年级后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她的数学成绩只有30分。俏俏的其他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语文,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得心应手,她的作文基本每次都是课堂上的范文,她在同学中被称为未来的小作家。可是她一看到数学就头痛,对数学极大地排斥。家长和她自己都认为是她生下来头脑就不聪明,反应慢,没有数学天赋,才导致数学学不好。数学课上不爱听,经常开小差。偶尔认真听讲,但一旦有些知识听不明白,就不再继续思考,不再听下去。能坚持完成数学的课后作业,只是应付差事,做完后就再也不想多看数学一眼。由于长期在数学上的挫败感造成她一提到数学,情绪就非常低落。每次坐到书桌前,打开数学练习册时,就特别烦,根本学不进去,有时强迫自己做几道题,结果不是做错就是不会做,为此她自己也非常苦恼。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俏俏年纪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俏俏的妈妈一个人带着女儿,承担起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应该说这是一位要强而令人尊重的女性。俏俏的妈妈对女儿期望很高,平时对俏俏要求非常严格,为俏俏的偏科也很伤脑筋,没少对她批评。听说俏俏数学考了30分,气就不打一处来,对俏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甚至动了手,也正因为这,俏俏还与母亲之间形成了强烈敌对情绪。

2.学校因素

俏俏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表现差距非常大,语文学科她是宠儿,数学学科她却成了笨孩子。常常因为不能完成数学作业或者不能正确回答出数学问题而受到否定。因此,对数学学习越发地排斥。

(二)内因

每个学生都有对不同学科的好恶。俏俏喜欢并擅长文科就会勤奋努力学习。相反,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俏俏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够正常学习,而在学数学时,表现出学习低效,学不进去,情绪低落等现象,由此她自认为是自己脑子笨,不适合学数学,从而在数学学习上失去了兴趣。其实,她是由于在学习中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并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情绪和不良条件反射往往导致一个人长处更长,短处更短,并且难以自我超越。另一方面,俏俏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为她学习数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严重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

辅导策略:

(一)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消除对弱科的“恐惧”

俏俏的偏科行为是由于在数学学习中遭受了学习上的失败。老师和家长应该用积极的语言和心理暗示来帮助孩子消除对弱科学习的畏难情绪。在不妨碍孩子整体学习基础上,允许孩子对某一学科有所偏爱,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把弱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从易到难进行分解,一旦孩子达到制订的预期学习目标,学习有了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孩子对“薄弱学科”的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二)改进学习方法,尽快缩短差距

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学生一开始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正确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制订出一份时间表来。比如今天只复习某一科的某一小节,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踏踏实实地把这一小节搞定了,就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学生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感情需要慢慢培养,这样润物无声地学习,让孩子对数学的感觉逐渐由厌恶到不烦。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地学习。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对于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不要一开始就选那些太难的习题做。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确保自己对简单的题目已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盲点进行强化或突击性地训练,就可以在短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细心、耐心,培养信心

像俏俏这样思想包袱重的女生,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允许学生出错,对于她们学习上的差距给予最大的包容和理解。要善于发现她们学习上的困难点,在知识上查缺补漏,减少学习上的阻碍和盲点,从而增强学生对弱科学习的信心。上课害怕回答问题,老师就要尽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使她轻装上阵。还可以在她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鼓励她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对于答对的问题,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她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帮助她重新对弱科学习产生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弱科的学习小组长或科代表,用“赶鸭子上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督促学生用新的角度来面对弱门学科的学习。

像俏俏这种偏科的学生,在学校里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偏科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认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能加以合理的解释,不论是对于学生本身,还是对教育工作者们,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用传统的智力观来看待偏科问题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偏科,用知识解释智力,相信只要打好基础,消除消极情绪,偏科现象就会明显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