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4

第4章 如何克服阅读的障碍

调查对象:小泽,九岁,男孩,小学三年级,独生子女。

家庭状况:小泽的父母都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很忙,小泽从小在农村由奶奶带大。

主要表现:

小泽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说话略带外地口音。随着学年的增高,他的学习成绩开始有越来越明显的下滑趋势,人也变得内向起来。他最明显的弱点就是阅读与记字困难,不仅拼音学不好,把“d”看成“b”,把“q”写“p”,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而且学过的字很快就忘记了。听写成绩总是不及格。朗读课文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读,不是增字就是减字,读后也不清楚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朗读不连贯,给人的感觉是在读字。做数学应用题时,由于不认识的字太多,必须他人给读题。正因为这样,小泽的学习已经明显跟不上班级的正常进度。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小泽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暇顾及小泽的生活,所以小泽上学前一直和在外地农村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的文化水平有限,只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却无法对小泽进行很好的早期教育,更没有特别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相反小泽从小耳濡目染奶奶的不规范发音,这为小泽入学后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学校因素

小泽的外地口音经常被同班的同学刻意地模仿,尽管是无心的玩笑,却让小泽觉得非常难为情,认为大家都在笑话他,使得他原本外向开朗的个性也渐渐变得敏感内向,不再愿意主动和同学接触。老师为了给小泽多创造一些练习阅读的机会,曾经尝试着上课多提问,但小泽每次都很不配合,反而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对阅读抵触情绪更强,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内因

1.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兴趣是深入学习的动力。儿童期是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阅读教育是学前期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泽从小在农村长大,缺乏规范的早期教育。从小就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本身并不是很感兴趣。

2.抵触情绪

学生的情绪情感也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小泽因为害怕同学的嘲笑,对于阅读有一种莫名的厌恶与焦虑,从而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他不敢尝试发言或者朗读,也就得不到更多阅读锻炼的机会。因为自卑的心理,使他在阅读时难以集中精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学怎样看待他上,因而并不能从阅读本身获得乐趣。

辅导策略:

(一)多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重建自信

像小泽这样有阅读障碍的学生由于在阅读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就会产生一种避免失败的心理,对阅读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倦怠。这时,老师不能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而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特殊的训练。任务过难,长时间不见成效,孩子就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对阅读更加有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如果让他们重复过于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变得敷衍了事。因此,老师要尽力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要对他们有特别的耐心,给他们以解释的机会,要留心孩子可能出现的疲劳状况,安排作业时应给予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否则挫折感就会像阴霾一样笼罩在他们左右。在安排教室座位时,尽量让读写困难学生坐在前面,有意在他们周围安排学习习惯、动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他以激励和帮助。谅解他们的读写不足,充分鼓励他们展示其他方面兴趣、知识和技能,甚至天分,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

(二)广泛培养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阅读的方法不能简单化,而更值得提倡的方式应该是积极的诱导。有些孩子对军事题材非常感兴趣,有些孩子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有些孩子喜欢阅读带图画的文章,有些孩子喜欢阅读科普读物,有些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由于孩子之间的阅读兴趣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材料对于同一儿童或者相同的材料对于不同儿童而言,孩子的表现会迥然不同。当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时,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程度等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因此,老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家长课后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题材要广泛、要充满趣味,以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

老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扩展词汇训练、阅读技巧训练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障碍加以有效地辅导。针对小泽视觉记忆、记字困难的特点,可以训练他利用触觉来记字:如让他用手指头蘸上涂料在黑板上练字,或者在沙子上写字。通过触摸字以后小泽的记忆就会较为巩固,可保持较长时间。与此同时,以读音记忆和语义理解为核心,训练他用组词法、声旁法和联想法等新方法去记字,并利用以听助读的方式帮助他练习阅读。选用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事先录音,让他边听录音边跟着读,注意读意思而不只是发音。老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重要的词语下画横线,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促进边读边思考。

老师在教学中预防、矫治学生的阅读障碍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要求老师正确认识学生的阅读障碍,分清其障碍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较严重的阅读障碍,比如神经、生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的学生则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到专门机构诊治,由专门的老师和心理医生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