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11

第11章 记不住的苦恼

调查对象:小瑞,十岁,女孩,小学二年级。

家庭状况:小瑞的父母是外地来沈人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家庭条件比较困难。

主要表现:

小瑞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差。十岁转入我校,应该读四年级的她因为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只能就读于二年级。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常在下面搞小动作。作业完成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很不整洁。小瑞的读写和计算能力都很差,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记忆能力弱,新学的知识常常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学习成绩经常在全班倒数第一。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小瑞的父母以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进城后又因为忙于生计,无暇关照孩子的生活,更没有能力对她学习进行辅导。按照小瑞父母的想法就是这孩子天生就笨,只要不招灾惹祸,学生成绩差点也无所谓了。

2.学校因素

因为小瑞从小在农村长大,从个人卫生到生活习惯与同班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虽然同在一个班级,她的年龄却要比其他同学大,成绩也不好,班里的同学都不太乐意和她主动接触,她在班级中不受大家欢迎,常常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也曾经对她的学习进行辅导,但她总是边学边忘,长此以往,老师也就把她的成绩不良归结为智力因素造成的,放松了对她的要求。

(二)内因

1.小瑞性格懒散,比较贪玩,再者父母教育孩子太少,没有正确引导,使她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2.在课堂上,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

3.小瑞基础知识薄弱,记忆力差,学习跟不上,知识障碍越积越多也让她从内心产生了对学习消极抵触的情绪。成绩不理想,就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总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辅导策略: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不少像小瑞这样学习差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老师经常关心接近他们,对他们进行引导和鼓励外,还要提供一些他们能够享受学习乐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通过确定学习的小目标,从能回答一个问题,听懂一节课,会解一道题开始,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上课时注意他的听讲情况,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当他回答对了进行表扬,回答错了也要及时鼓励,以培养其对学习信心和兴趣。

与此同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想象力贫乏,往往使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在与优等生同样的付出努力后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同样背一段数学法则,学习好的孩子背一两遍,小瑞可能十多遍也无法记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像小瑞这样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从而放弃学习。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记忆力的好坏并不是天生的,只要掌握科学的记忆法,同样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记忆力与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提高记忆能力,根据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复习。更要注重有意记忆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地记忆,叫做有意记忆;反之,则为无意记忆。如在课前作好预习,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学习和解决问题,课后及时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注重概念特殊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由于理解是记忆的秘诀,所以明确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表达形式(定义、记法、读法)是学生牢记概念的基础,并尝试通过联想记忆、分段记忆、改错记忆、图像记忆等科学的记忆方法来提高他们记忆的能力。

(三)低起点,练基础,重反复

作业与练习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注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了使他们有能力与信心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对于接受新知能力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作业的要求,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性的习题。同时要加强课中巡视,课后个别辅导,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切忌不要加大练习量,不搞“题海战术”,要有侧重性地反复练,对比练,重点练,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记忆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注意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变化情况,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有重新的认识和肯定,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对于孩子学习的监督。

(五)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让每个学生看到她的进步与自信,乐于和她交朋友,并愿意帮助共同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变的个体,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科学地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在鼓励和进步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