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6

第6章 他怎么会觉得学习没劲

调查对象:小明,十岁,男孩,小学四年级,独生子女。

家庭状况:小明的父母都是外地来沈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主要表现:

小明的性格比较内向,个性乖巧,和同学相处得也很好。二、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尤其是最近一阶段,学习心不在焉,上课不注意听讲,总在下面搞小动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也很不以为然。小明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多没劲,还不如跟我爸妈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才够味!”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小明的父母以前在家务农,后在市内的农贸市场里以经营时令蔬菜为生,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但也越来越忙。有时懂事的小明会在放学后主动来帮父母的忙,如果小明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小明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低。小明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要孩子乖乖听话,不闯祸她就会很高兴了。在父母重钱轻学的态度影响下,小明对学习的兴趣度也自然会降低,再加上爸爸常会给他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作为他帮忙打理生意的回报,无形中也给孩子学习无用的心态给予了不良的强化和鼓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小明怎么可能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

2.学校因素

小明因为经常从爸爸那得到物质或者金钱的奖励后就会和班里的一些小同学一起分享,常会有同学因为小明总会带来好吃的,好玩的,还会有较多的零用钱,对小明表现出很是羡慕的神情。这不仅让小明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更加助长了小明学习无用的想法。

(二)内因

小明年纪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于摆在眼前的物质诱惑缺乏抗拒能力,从心理上产生了学习无用的观念,以至于学习动机不强烈,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再加上他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所学的课程往往会有听不懂的情况又不主动找同学和老师求教,以至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狭隘地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反而使自己“丢人现眼”,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把更多的兴趣和关注度转移到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辅导策略:

(一)从源头入手,争取家长配合

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其直接原因在于家长的“不良引导”和放纵自流。因此,老师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小明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老师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从而达到家校合力的最好效果。

(二)矫正不良心理,施之以爱

像小明这样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上好学生的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通过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读书无用”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观念。更要毫无偏见地挖掘他的优点,不要让学生产生“被遗弃”的错觉。使他感到只要勤奋努力,自己也能学好。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外辅导、同学互助等方法帮助学生扫除知识上的障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学习需要。

(三)营造学习环境,转变观念

老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好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在事先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对他们有所侧重: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通过课内外学习气氛地不断改善,为他们营造一个参与学习的环境,来调动学习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帮助他们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四)正视反复,贵在坚持

在学生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此时,老师切忌浅尝辄止、心灰意冷,而要保持耐心、及时找出“复病”原因,注意反复抓、抓反复。只有讲究方法、对症下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持久的实效。

学生不健康的情感积淀越多,他们对学习的厌恶程度就越深。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越重,享乐思想占了上风,对于需要付出脑力劳动的学习就越不感兴趣。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先消除学生身上不健康的情感和情感障碍,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走上学习生活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