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关系黑洞
20892500000002

第2章 作者序 :吸走关系中爱与信任的“黑洞”——不安全感

2017年2月,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情绪勒索》。当时决定撰写这本书,只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因情绪困扰或已有明显生理(心理)症状而来咨询的来访者。很多时候,人们其实正深陷于一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而不自知,也让我发现:原来“情绪勒索”如此常见于我们的社会与各种关系中。所以,我萌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希望借由书籍的推广,让许多对“心理咨询”有所犹疑,却又深受情绪勒索所困的人,能够借助这本书,意识到自己身处这种互动循环中的痛苦,并为自己做些什么。

很高兴的是,出了这本书之后,我收到许多回馈。许多困在情绪勒索互动中的人,因而意识到自己的痛苦与关系中的问题,决定开始调整与改变。当然,我也收到了一些回应:认为我“挑起了社会对立”或是“把被勒索者当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或是认为,我推动“摆脱情绪勒索”的互动模式,导致了关系破裂,迫使大家放弃关系……

在这些回应中,我发现了文化对我们思考与行为的影响,以及某些人对我第一本书的误解。但这些回应也让我注意到——修复关系,对我们而言,是如此迫切的需要,而这是我在第一本书中较少提到的部分。

此外,在持续的实际工作中,我也观察到,不安全感不仅会形成“情绪勒索”的互动关系,极大的不安全感更如同“黑洞”般,会吸取关系中的“爱与信任”,使得我们惶惶不安,怀疑“他人的爱”与“自我的价值”,因而在亲密关系中伤害彼此,也造成了各种关系的创伤与情绪困扰。

当我发现,不安全感对关系的影响如此之大,而心理咨询仍非大众遇到关系或情绪困扰的首要选项时,我就开始思考:“如果不安全感对关系与自我的伤害如此深刻,那么我能不能试着有脉络地讨论不同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并提供一些可以自助、让我们能‘修复关系’的策略?”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情绪勒索》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情绪勒索”的互动是如何伤害到自我及与他人的关系,并且鼓励“重视自我的感受与需求”。而《关系黑洞》这本书则是希望:除了借讨论“不安全感”如何像黑洞般损害自我及与他人的关系之外,还试着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能重新找回安全感,修复生命中与伴侣、家庭及自我的关系。

修复关系、重新找回安全感的路并不好走,我们有时会感到挫败与沮丧。仅希望这本书能让有这样困扰的你我感觉到不那么孤单,而有勇气为了自己、为了爱,继续走下去。

因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爱人与被爱,彼此相对地付出”。[1]

邀请你,翻开这本书,和我一起踏上修复关系的旅程。

注:本书所举之例均经过大幅改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注释

[1]出自《红磨坊》。原文: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