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历代官学传承
20939000000002

第2章 《儒学天下》:五氏授技的教育启示

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古代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原始社会末的尧舜时期,就实施了素质教育、人才教育,以及教化民众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开创了古代早期教育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夏商周时期的官学逐渐式微,而私学适应了新时期的需要。当时的儒家私学最为成功,孔子、孟子、荀子在教育理论上的建树也极富特色,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传说在上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在恶劣环境逼迫下,一部分人开始往北迁徙,他们来到中原一带。

在这里,人们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尽管如此,还是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先民走向穴居的同时,一部分畏寒不愿北迁的南方先民,则开始考虑如何安全地居住。在南方先民中,有一个聪明的人,受到鸟雀在树上搭窝的启发,也想在树上搭建屋子,以躲避地面上野兽的袭击。于是,他教人们先用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缠绕成框架,再用树枝遮挡四围和顶部,待弄得严严实实后,房屋就这样建成了。

这种构木为巢建成的房屋,既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攻击。从此以后,人们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影响很大,各部落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

自有巢氏之后,中华民族的先民告别洞处穴居,从此开始了安居生活。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进程。

那时候,人们还只能吃生食,茹毛饮血。由于生食腥臊恶臭,伤害肠胃,导致许多人生了疾病。后来,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但是,因雷击等产生的自然火种很少,而且容易熄灭,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

这时,有个人发现,当鸟啄燧木的时候,燧木就出现了火花。于是,他就折下一截燧木枝,对着燧木反复钉钻,时间不长,拿在手里的这截燧木枝冒出火来,就这样获得了火种。

这个聪明的人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等。人们感谢这位能人,尊称他为“燧人氏”。

人类自从有了火,就跟其他所有的动物永远分道扬镳了。因为其他动物始终不会用火,而人们却因之改吃熟的东西,生活方式呈现划时代的突破。人类虽然有了火,不等于就有了食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当时的人们靠自然采集和追逐、围猎野兽,竭泽而渔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人口的增长,食物来源越来越困难。

这时,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伏羲,有一天他看到蜘蛛结网捕虫,很受启发,就借鉴蜘蛛结网的方式,发明了网。然后,他教会部众用绳索编结成网,用网来捕捉禽兽鱼虾。这样一来,人们的食物来源增加了。

伏羲具有神圣之德,他不仅教会了人们结网捕鱼等,还教会了人们如何用火烹饪,从此人们享受到香喷喷的饮食;还教导部落里的男女固定他们的配偶,并制订夫妇制度;还教导人们训练捕捉到的动物,将它们驯化成家畜;还教导人们种植桑树养蚕,抽丝纺织。

此外,伏羲仰观天空云彩变换、电闪雷鸣、下雨下雪,又俯察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时飞鸟走兽的动向,然后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就是用8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后人称之为“伏羲八卦”。他还创造了文字,从而替代了在绳子上打结记事的方法。

伏羲以上的这一系列开创文明的贡献,不仅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而且成了中华文化的源头。伏羲得到了后世人们的赞颂和崇敬。

在伏羲做了这些工作后不久,天地间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当时,有两个部落的首领共工氏和颛顼氏,他们为了自己的部族的生存,在不周山这个地方进行决斗,结果共工氏失败。共工氏愤怒得发狂,他用头猛烈地撞向不周山,一声可怕的声响之后,不周山被从中撞断,轰然崩坍了。

不周山是天和地之间的主要支柱,支柱折断,天庭立刻裂开一条巨缝。大地失去平衡,向东南急剧倾斜。一时间,日月无光,狂风暴雨在天地间肆虐。人类奔走呼号,眼看着就要像碎石子一样地滚落到地极的黑暗深渊里去了。

这时,在伏羲去世之后代替伏羲管理部众的女娲氏,不忍心看到人们面临浩劫,她采来山上的五色石头烧炼,炼好之后,用它把天上的裂缝补住了。接着,女娲氏又用神龟的四只脚,当做四根支柱,把大地重新支起。因天裂而漏下来的大水还在地上奔流,女娲氏就用芦草烧灰,铺在地上把水吸干,这就是现在的华北大平原,由于它是用芦草灰铺成的,所以平坦而又肥沃。

当人类不再担心天塌地陷时,却又因为另外两件事而苦恼:一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和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二是对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时候,又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神农氏。

神农氏的样貌非常奇特,他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他为了辨别食物是否能吃,就采集各种花草果实,一一地放到口中咀嚼并吃下。只要吃下的东西是有毒的,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有一次,神农氏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

神农氏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们担心神农氏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神农氏通过尝百草,分辨出了可以吃的五谷,并通过试种,掌握了栽培方法,然后教人种植这些五谷。从此,人们有了自己种植的粮食作物。

在教人耕作过程中,神农氏还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斵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农业工具。耒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在尝百草过程中,神农氏还掌握了很多植物药性,于是撰写了一本书,定名《本草》。在这部人类最早的著作上,他详细记载各种药物的性能,告诉人们怎样利用这些草药防病治病,以求得寿命更长。

神农氏教会了人们开展种植业,开创了人类更加实用和可靠的生存方式,并引领农耕时代的到来。由于他对华夏农业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华夏农业文明的缔造者”。

上述关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的传说,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期,就开始流传了,这些传说被称为“五氏传说”。五氏都是三皇之后出现的伟大的神祇人物。

五氏诸神的一切活动,虽出自尧舜时的追记,却也大致勾勒出华夏民族的祖先“人猿相揖别”的历程。正是由于五神教会了人们诸多技能,人类从此成为主宰世界和创造世界的先锋。

更重要的是,尧舜时的“五氏传说”,表明尧舜时的人们已经有了教育观念,而华夏民族的早期教育实践也由此开始了。

据传说,神农氏的母亲安登有一天去华阳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就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魁梧伟岸,仪表堂堂。他因在姜水边长大,就以姜为姓。

长大后,他带着他的部落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先都陈,后徙鲁,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尝百草和种五谷就是这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