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210300000222

第222章 思考推动发明

第十四章8 思考推动发明

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 

1879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结束了人类“黑暗”的历史。人们在欢呼、庆祝这一伟大发明的时候,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已经看到了白炽灯明显的不足之处:它只能利用电能的10%~20%,其余的80%~90%的电能以热损耗的形式被浪费掉了。

“白炽灯靠电流加热,使热能转换为光能,这种电能利用形式太浪费电能了,能不能找到一条电能利用的新途径呢?”有的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想法。

美国的黑维特就是持这种想法的科学家之一。在实验里,他将耐热玻璃制成灯管,抽出灯管内的空气。然后往灯管内充入各种金属和气体,反复进行比较实验。

1902年,黑维特发明了水银灯。这种水银灯是在真空的灯管中,充入水银和少量氩气。通电后,水银蒸发,受电子激发而发光。水银灯比白炽灯亮多了,光线近似太阳光,能量利用率也较高。

但是,水银灯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而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水银灯光线太强、太刺眼,因此它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该如何改进水银灯,使它更为实用呢?

一时间,许多科学家潜心于水银灯的研究。他们认定沿着水银灯的思路研究下去,终究会成功的。

不少科学家注意到,早在1852年,英国物理学家斯托克斯发现了一种碰到光就能产生另一种光的荧光物质,并且经过这种荧光物质转换后的光的波长远比外来光的波长要长。

“既然紫外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用紫外线去照射荧光物质,肯定可以得到比紫外线的波长要长得多的可见光!”科学家马上联想到水银灯的弊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可是个极有价值的推测。它意味着大量有害的紫外线将变成可见光。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水银灯管内壁涂上荧光物质,当水银灯辐射的紫外线照到荧光物质上时,就会被激发变成可见光。

有了这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按理说,水银灯的改进工作应该有个飞跃了。

然而,科学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屡屡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认真分析与探讨,科学家认定原来的推测没有错,关键问题是技术上没有过关,也就是说,水银灯的启动装置不理想。可要制作一个理想的启动装置谈何容易!

水银灯的改进工作进入了艰难阶段。

1910年,法国的一些科学家注意到莫尔在1895年做的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莫尔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灯管中,充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然后给以高压,使它放电,结果灯管发出白光。克劳特根据莫尔的实验,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灯管中,分别充入氖、氩、氦等惰性气体。他发现,充入氖气,灯管会发出红橙色的光;充入氖和氩的混合气,灯管会发出蓝色的光;充入氖和水银的混合气,灯管会发出绿色的光;充入氦气,灯管会发出金黄色的光。如果在灯管内壁涂上不同的荧光物质,灯光的色彩将更丰富。

“这是多么奇妙的现象啊!”克劳特惊喜万分。

克劳特根据这种灯光的特殊性能,制作了一幅宣传广告:红色的花朵,绿色的叶子,黄色的文字。他把这个广告挂在法国巴黎的闹市区。在夜晚,这张广告发出五彩缤纷的灯光,显得格外醒目,这在巴黎市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克劳特获得了霓虹灯的发明专利,并成立了“克劳特霓虹灯公司”,结果发了大财。直到1932年,克劳特专利权到期,世界各地才开始广泛生产霓虹灯。

创新箴言: 

人类发明各种照明灯及霓虹灯的历史,其实就是思考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推动创新的历史。只有时刻开动脑筋,不断利用大脑去思考、分析各种问题,创新才有可能实现。从某种意义说,思考是创新不息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