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种美味
21153700000005

第5章 狗

那几年闹饥荒,队里常常来些说话呜哩哇啦的外地人,逃荒的、要饭的,还有挑着担、背着篓走村窜户的弹花匠、木匠什么的。

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村子里就不安全。三天两头丢些细末零碎的小东西。有时也丢些值钱的东西,比如晒在廊檐下的衣服、裤子、床单什么的。最要命的是,小心小心着,地里刚刚灌浆的包米棒子,被那些人掰了去充饥。

这事惹恼了长富。

长富是村里的治保主任,丢东落西的事,他自然脱不了干系。长富一窝气便去后山小舅家要了一条猎狗。

那是一条长毛狮子狗。一身卷毛油光水滑的,走起道来,龇着牙,咧着嘴,一副专横霸道的样子,见了人就要“汪汪”地狂吠几声。吠声阴冷,充满杀气。冷不丁,它就会从你身后扑将上来。

为了防备狗误伤本队人,长富开始对狗进行训练。有时没事了,便带着狗走东家窜西家地去玩。起初,狗到了哪家,哪家的主人就提心吊胆的,怕伤着了鸡呀猫呀什么的。主动地端出好吃的东西讨好狗,拿现在的话说,叫感情投资。这狗也确实灵性。时间不长,便和本队的人搞得很熟络,见了面打老远便做出一副温顺的样子摇着尾巴套近乎。即使是夜里路上遇着了,你只需说一嗓子话,狗也能听得出是谁。村里人说话地道,狗一听便能懂。于是,长富要回的那条狗,专咬那些说话呜哩哇啦的外地人,咬得他们从村里经过也绕道行;咬得他们再不敢进村。

村里再也没有丢过东西。

这一年,村里来了一批知青。知青们都是从省城来的,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狗自然觉得陌生,更是听不惯这腔调,梗着脖子,咬得那些刚下车的城里小伙子姑娘们扎堆儿跑。身上的铺盖卷儿滚了一地。

偏偏知青住的地方离长富又很近(知青住的是部队)。每日上工下工还都得从长富门前经过。这事就很麻烦了。长富就给知青们教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上工下工时每个人身上都揣一疙瘩馍,狗一咬就将馍扔过去。这办法果然灵。慢慢地,狗吃了馍,开始和这些知青们套上了近乎。并且有事没事,那狗就朝知青住的院子里窜。

知青们都是城里娃,平素很少见到狗。他们原以为狗是可怕的动物,没想到这狗还这般通人性,就很喜欢这狗了。每顿吃饭,你省一口我省一口,把个狗喂得膘肥肉壮的。

知青的伙食本比村里人好,又顿顿有得吃,狗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就再也懒得到村里觅食去了。狗不回村,自然和村里人生分了许多。

狗成了知青的看门狗。

又一日,长富那在北京当兵退伍的儿子回来了,长富领着儿子去知青点,想让儿子和那些知青认识认识。长富觉得知青都是有文化的人,让儿子和他们认识有好处。

长富领着儿子走进知青住的院子时,那条他养了多年的狗正在院子里悠闲地转着,长富很是亲昵地叫了一声那狗。他原以为那狗会像以前一样,摇着尾巴,讨好地跑来。不想那狗听了他的叫声,连看也不看龇着牙,狂吠着向他扑过来,吓得长富三魂掉了两魂拔腿便跑。

狗并不罢休,扬起四蹄追了上去。

眼见就要追上了,长富的儿子突然喊了一句:爸,小心点,狗追上来了。

长富的儿子话刚一出口,狗却突然停了下来。

长富的儿子喊这一句时,说的是普通话,和知青一样纯正的普通话。

芦芙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