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荒谬的墙
21498200000004

第4章 关于让·格勒尼埃的《岛》

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在阿尔及尔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它影响了我和我的朋友,让我们很受震动。《人间食粮》震撼了一代法国人,我把它与《岛》放在一起讨论,是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的最棒的一件事。但二者相比,从《岛》中得到的启示,完全不一样,它贴近我们的感受,而我们对纪德关于感受的赞扬只是充满佩服和困惑。赞扬土地的果实,或者脱离道德的束缚,这两者都一定不是我们需要的。它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挂在我们的门楣上,仅仅需要我们张张嘴,就能吃到。

在我们这些人中,有一些肯定知道存在贫困和厄运。但是,我们那么轻而易举地忽略了它们,因为我们有青春的力量和激情。这世界是有真相的,这真相就只是它的美和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所以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表层,活在颜色中,活在波浪中,活在泥土的芬芳中,我们活着依靠感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间食粮》和它的幸福来得都嫌太晚了。什么是幸福?不过使我们自作主张宣告的一种信仰。相反的,那种穷开心的粗俗是我们需要脱离的,这得把我们的贪婪拿掉一些。当然,我们要用暴力还有嘲讽反击,如果那些忧郁的传道人在我们的海滩上撒野,扔投咒骂或缠绕我们的东西的话。我们需要一个教师,他在其他海滩长大,比我们还有诡计。关于阳光和肉体,尽管,他也和我们一样迷恋它们的灿烂辉煌,但他会一条一条地告诉我们,虽然外在的表象是美丽的,但它终将衰败死亡,所以,我们是带着无奈绝望热爱着它的。这个伟大永恒的主题,像一个激动人心的新发现,迅速在我们心中回响,那么频繁。忽然,海、阳光、人们的面庞与我们之间,被一面隐形的墙隔开了,它们渐行渐远,但它们迷人的魅力依旧散发着。简单地说,《岛》这本书让我们发现了文化,它就这样让我们顿悟了。

这本书承认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除了这种现实之外,它还讲了一种关于我们忧伤青春的解释。它其中几篇好文章的灵感,来自某些非常快乐的时刻,还有一些说“是”的刹那,那些也是我们经历过的青葱时光。从根本上说,一切都是瞬间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腐败的,这就是格勒尼埃要告诉我们的。这感伤来得很突兀,但我们也很快理解了。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有一个人顶着阴霾的天空艰辛劳作,那是因为他抱着希望,梦想着另一个世界里香甜可口的食物,还有明媚的天空。但一个人,他生活的环境天晴气朗,山清水秀,他的欲望时时刻刻都能得到满足,他也就没有什么追求了,他只能向往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其他地方。因此,地中海的海边,或骄阳似火的沙漠成了北方人逃遁的目的地。但如果人们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国家,他们除了看不见的地方,还能去哪里?格勒尼埃就在描述这种旅程,像梅尔维尔在《星期二》中以另外的方式表述的那样,他的目的就是幻想和看不见的陆地,也是一座岛,又一座岛的探索。动物们每天都很快乐,然后享尽天年,死去了;人呢,时时感到诧异,最终也难逃一死。有一个问题贯穿整本书:他的港口何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直接。像梅尔维尔那样,格勒尼埃在对纯粹和神灵的思考中终结了自己的旅行。在提到印度教的时候,他写过一个没有名字也没法定位的港口,它存在于一个荒凉的岛屿,那是个永远到不了的地方。

除此之外,一个年轻人,他从没有接触过任何传统宗教,对于他来讲,一种种小心翼翼且充满不明的比喻的途径,可能是仅有的让他思考生命的方式。说到我自己,阳光是我的神,夜晚和大海也是,所以我有很多神明。但这些神明都是耽于欢乐的,它们会让人们很充实,也会让人觉得很空虚。如果只有他们与我相伴,在尽情狂欢时,我会将它们抛之九霄云外。为了有一天,我的高傲能减少,得以回归自然神门下,我需要有人提醒我那些神圣的事物,告诉我人的本质是有限的,还有何种爱是不可能的。一些确定的东西,格勒尼埃从来没有给过我或者想要给我过,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感激,但是他从没停止过的那种怀疑,让我很感激。它避免了我成为那种文人,像我今天所说的,让狭隘的确定性捆绑了手脚的人。《岛》这本书中充满着震撼,从开始读它的那天起我就非常佩服,它一直是我想要模仿的对象。

每当我散步时,伴随着阿尔及尔的夜色,我都会轻柔地对自己诵读这句话:“长久以来,我一直幻想着自己被掠夺了一切,一个人到了其他国家的小镇上,我一无所有,谦虚地活着。关于那个秘密,我仍可以守护着它,这才是最重要的。”我陶醉在这句话里,就像陶醉在音乐中。这片新陆地是一座花园,它四面的围墙像城市那么高,我经常路过它,它最终张开怀抱拥抱了我。金银花的幽幽香味传入我的鼻腔,我的脚步终于落在了我贫困时憧憬的地方。我确实没有搞错,一座花园向我敞开了大门,其内有独一无二的财富,在这里,我发现了艺术。我的身体里,有一些人,有一些事物在跳跃,他们有话要说。这样一个年轻人在读了一本书之后,或者倾听一场对话,然后获得了新生。在打开的书本中,一句话一跳而起,在房间里,一个词颤抖着,忽然间出现一个很确切的词,一个正确的音符,平息了所有混乱,矛盾本身也消失了。此时,一首歌在黑暗中慢慢响起,它怯懦又生笨地响应着那句完美的话。

我刚接触《岛》这本书时,已经就有冲动去写作了,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但是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才确定要这样做的。当然,读其他几本书时,我也曾下定决心,不过那些书,读完后就不记得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牢牢记着并反复阅读的只有这本《岛》。即使现在,我也不断温习这本书或格勒尼埃其他书中的某些语句,他们已然成了我的话。我不觉得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好意思,我甚至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我最需要的时刻找到他这位老师,在所有人里面,我最需要尊敬他。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每一篇作品中敬爱他,佩服他,一如既往。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个人能让他疯狂地膜拜,即便这种经历只有一次,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个幸运的人了。这是种积极的思想。文化界有些得到公认的名言,亦真亦假,但也可以找到这种思想,比如,在人的心里,任意一种道德都想致其他道德于死地。忽然间,我们成了主人和仆人的集合体,努力寻求着同生共死。但是,“主人”一词另含他义,它与“徒弟”一词相关联,后者表示的是崇敬和感恩。因此,一个精神追求杀掉其他精神的情况就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它是一种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的对话,让那些生命永远知足。从精神层面上说,长期相峙的师父和徒弟之间只是相互效仿,没有压迫也没有征服。徒弟离开师父,最后,徒弟取得师父不曾取得的成绩,师父感到欣慰,为他高兴,而徒弟虽然知道他报答不了师父,但他也永远不会忘记在师父那里学习的日子。就这样,精神创造了精神,一代代接力。庆幸的是,人类历史建立在钦慕与怨恨之上的比例,是等量的。

但格勒尼埃话可不是这样讲的,他向我们津津乐道的是,花儿的香味,小猫的死亡,某个以屠宰为业的人的病,还有时间的流逝。这本书并没有明确说什么,它只是以一种独特、强烈的敏锐暗喻这一切。这种细微的语言确切又朦胧,像流动的音乐。它飘经这里时非常快,但是那余音却久久回绕,连绵不绝。如果必须要举个例子,那就应把它比作全新的音符和旋律,那是夏多布里昂或巴莱士在法语中找到的。可是没有这么比较的必要,在独创性上,他们是比不上格勒尼埃的。他用天然的语言跟我们讲述经历,那些经历不复杂,也很容易吸引人。然后,他让我们复述它,用我们自己的话。艺术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才不是一个强制性的礼物。我就是从这本书中受益良多的人,我深知这份礼物的轻重,也明白了自己受了多少恩惠。伟大的启蒙像好的运气,是可以改变我们的面貌的,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得到这种大启发的机会最多也不过一两次。《人间食粮》在出版二十年之后,才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又到这本书拥有一批新读者的时候了,我仍旧想加入他们,回到那个晚上:在街道上,我读了其中一个小篇章的前几行之后,马上合上书,把它紧紧抱住,迅速回到屋里,充满渴望地读了下去。多么美好的夜晚!我妒忌那些年轻人,他们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却全然没有感觉。这妒忌并不苦涩,相反,它温暖、甜蜜……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