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2162900000021

第21章 近代资产阶级文化(4)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也逐步发展起来。在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先后支配着欧洲文坛,这一时期人才辈出,文学作品硕果累累。西方近代文学在西方文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主义兴起的时代,人文主义的一个特点是向往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挖掘它们的文化遗产虔新肯定它们的价值观和美学观,最终形成了古典主义思潮。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占据欧洲文坛长达两个多世纪。

古典主义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主张,以古希腊罗马的作品为典范,规定了一系列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和规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范性,追求形式的完美和谐,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在创作实践上,古典主义严格规定了文学体裁的特点和界线,认为悲剧是高雅的艺术,主人公必须是英雄、贵族等大人物,喜剧是低俗的艺术,主人公只能是小人物。戏剧创作必须遵守“三一律”,即要求剧情限制在发生在同一天同一地点的同一事件。在创作语言上,古典主义要求准确、清晰、合乎逻辑;在美学价值上,古典主义坚持唯理主义,注重描写理性对情感的胜利;在政治倾向上,古典主义强调国家利益,拥护王权,歌颂国王。

古典主义潮流首先产生在17世纪的法国,法国成为古典主义文学的中心。欧洲各国的文学几乎都经历过古典主义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古典主义作家。

高乃依(1606—1684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创始人,他的成就突出表现在悲剧方面,《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被誉为高乃依的四大悲剧,他也因此赢得了古典主义“悲剧之父”的称号。

拉辛(1639—1699年)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昂朵马格》(又译为《安德罗玛克》),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昂朵马格》取材于古希腊悲剧。主人公昂朵马格是特洛耶英雄赫克托之妻,城邦失陷后,她和儿子成了爱比尔王国的俘虏。国王庇吕斯爱上了她,一再拖延与斯巴达公主爱米尔奥娜的婚事,昂朵马格为保全儿子,假意答应求婚,并准备等庇吕斯发誓保护她儿子后自杀。爱米尔奥娜闻讯后,唆使钟情于她的奥莱斯特杀死了庇吕斯,她自己因悔恨而自杀,奥莱斯特也因绝望而疯狂。作品谴责了贵族丧失理性,情欲横流的丑恶行径,塑造了昂朵马格忠贞不屈的妇女形象。作品严格遵守了古典主义的形式规范,剧情自始至终在爱比尔王宫进行,时间没有超过一昼夜,事件只写了四个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充分体现了“三一律”的艺术形式要求。

莫里哀(1622—1673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作家,是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喜剧37部,其中以《伪君子》、《悭吝人》等最为著名。

《伪君子》的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一个天主教士,表面上温和虔诚,圣洁仁德,而实际上阴险凶残,灵魂丑恶。剧本通过这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的塑造,猛烈地抨击了天主教会。《伪君子》一剧影响十分广泛,人们至今仍以“达尔杜弗”一词作为伪君子的代名词。《怪吝人》生动地刻画了爱财如命的守财奴阿尔巴贡的丑恶形象,辛辣地讽刺了高利贷资产阶级的贪婪与吝啬。

弥尔顿(1608—1674年)是英国著名的古典主义文学家,是英国继莎士比亚后最伟大的诗人。《失乐园》、《复乐园》和《斗士参孙》是弥尔顿一生最重要的三部名作,耐失乐园》则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故事,描写撒旦率领叛逆的众天使反抗上帝,失败后被打入地狱;撒旦为了复仇,潜入伊甸园,引诱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而触怒了上帝,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了乐园,去饱受人间的磨难。诗人将基督教所谴责的魔鬼撒旦,描绘成反抗精神的化身,借此比喻资产阶级革命者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启蒙主义文学18世纪,在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中,产生了启蒙主义文学,并逐渐成为和古典主义相抗衡的主要文学思潮。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启蒙作家们把文学作为传播启蒙思想的工具。启蒙主义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理性至上的创作原则,一方面又赋予文学作品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内容;启蒙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的创作规范,主张厚今薄古,以社会现实为主要题材,描述平民百姓的生活经历和追求,以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为目标。

由于启蒙运动的高潮在法国,所以法国又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中心。伏尔泰、卢梭等人物既是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又是杰出的启蒙文学作家。伏尔泰的作品充满了启蒙思想,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斗争锋芒,其最著名的三部哲理小说是《查第格》。《老实人》和《天真汉》。激进思想家卢梭,以其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人教育小说《爱弥尔》和自传《忏悔录》三部著名文学作品,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表达了对自由与平等的热望。

启蒙主义文学在英国、德国等国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英国启蒙主义文学以小说创作最为突出,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说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把启蒙文学的创作推向高潮,产生了歌德、席勒等一大批优秀的启蒙主义作家。

笛福(1660—1731年)的《鲁宾逊飘流记》,歌颂了资产阶级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以及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勃勃雄心。斯威夫特1667——1745年)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揭露和批判了英国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面的黑暗。菲尔丁最杰出的代表作《汤姆·琼斯》,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的爱情故事,描绘了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被马克思称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德国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歌德(1749—1832年),是“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小说通过描写一个青年男子无法遏制青春期的痛苦,反抗社会习俗,最后自杀殉情的故事,喊出了当时青年反对封建社会,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强烈地表达了狂飙突进的激情。歌德的代表作是创作了近60年的哲理诗剧《浮士德》,诗剧通过描写主人公浮士德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否定过去,努力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艰苦历程,展示了人类世界的各种悲剧,展现了资产阶级的精神世界。诗剧在艺术创作上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席勒(1759—1831年)是“狂飘突进运动”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名诗歌《欢乐颂》,赞颂了自由的人类精神;他的悲剧《阴谋与爱情》,体现了当时进步青年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被恩格斯称作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十年代,浪漫主义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在对社会现实日益感到不满、失望的情绪中,许多作家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扬弃了古典主义所崇尚的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浪漫主义首先萌发于德国,继而在英、法等国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其次是小说和戏剧。德国的海涅、英国的拜伦、俄国的普希金等,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法国的雨果是当时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

海涅(1797—1856年)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政治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用一切生机均已死灭的萧杀的“冬天”来象征昏死的德国,对封建统治和四分五裂状况下德国的黑暗和腐朽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年)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长诗《唐磺》,它通过描写西班牙贵族青年在土耳其和欧洲许多国家的经历,抨击了欧洲的反动势力和资本主义的金钱价值观,表达了作者对“神圣同盟”统治下的封建秩序和社会黑暗的强烈憎恶。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国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他的最杰出的作品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中勾画了各类贵族的形象,展示了俄国现实的广阔画面,被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作品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雨果(1802—1885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雨果的大量作品直接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现实性,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吉普赛女郎爱丝米拉达和巴黎圣母院敲钟者卡西摩多的完整塑造,使当时法国社会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登台亮相,颂扬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善良美德,鞭挞了法国所谓上流社会的丑恶行径。在《悲惨世界》中,雨果以人道主义为原则,以工人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拿破仑帝国后到七月王朝时期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揭露了大革命后法国普通民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事实,表达了对法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19世纪三十年代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许多作家开始停止他们的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热情呐喊,改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和审视现存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于是一种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批判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同情劳苦大众的悲惨境遇,抨击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都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许多浪漫主义作家后来都转向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因而不少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浪漫主义因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产生在复辟王朝和七月革命交汇时的法国,随后在英国和俄国先后出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同时在欧美其他国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发达的国家。1830年司汤达(1783—1842年)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实现主义文学的诞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1799—1850年)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理论到实践都推向了高峰。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尔扎克以顽强的毅力,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由96部小说组成的巨著《人间喜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人间喜剧》一共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从大革命爆发到七月王朝末期的法国社会历史,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莫泊桑(1850—1893年)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中短篇小说家,《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等作品深刻揭露和讽刺了资产阶级的寡廉鲜耻和虚荣心。

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是以人道主义思想和幽默讽刺手法著称的多产作家。其代表作有《奥列佛·维特斯特》(又译为《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双城记》和《艰难时世》等,这些作品对上自政府官邸下至孤儿院各阶层的生活,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强烈抨击了资产者对穷苦人的剥削。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1840—1928年),也创作了大量反映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他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苦丝》,成功地塑造了苦丝这一农村贫苦妇女的形象,赞扬了苔丝的可贵品质并对其悲惨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与黑暗的憎恨。

这一时期,英国还出现了一批以夏洛蒂、爱米丽和乔治三姐妹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们三人分别为后人留下了《简·爱》、《呼啸山庄》和《费洛斯河上的磨房》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继普希金后,俄国出现了果戈里(1809—185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契河夫(1860—1904年)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们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使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在19世纪的俄国作家中,列夫·托尔斯泰最负盛名,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三大名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列夫·托尔斯泰也因此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和光荣,列宁称他为“天才艺术家”,全世界文学界公认他是“文学泰斗”。

19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欧美其它国家也涌现出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有: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美国幽默讽刺大师马克·吐温等。

十九近代艺术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近代的科学进步,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艺术门类空前繁荣,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艺术作品硕果累累,永载史册的艺术大师不断涌现,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在17、18世纪众多的欧洲艺术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巴罗克与洛可可风格。

“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文,意为“不圆的珍珠”,后来引申为“异常的”、“夸张的”、“怪诞的’等多种含义。它发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建筑,17世纪至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在门世纪中期的法国发展到了顶点。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它首先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使建筑、雕塑、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风格,后来影响到文学与音乐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