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游记(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21654900000005

第5章 八戒大战流沙河 四圣妙计试禅心

导读

取经团队又有新成员加入,沙和尚有些本事,性格老实厚道,对菩萨交代下来的任务很重视,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四位菩萨试他师徒四人的禅心的故事,非常轻松有趣,令人发笑,作者的情节安排精巧,语言诙谐幽默,尤其是对猪八戒的描写,非常传神,展现了《西游记》作为艺术经典的魅力。

这一日,唐僧师徒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河中不见一只渡船。岸上有一通石碑,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

忽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哗啦钻出一个妖精,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那八戒掣出铁耙,向妖精筑去,那怪使宝杖架住。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那大圣忍不住掣出棒来,向那怪照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

行者道:“那怪久居在此,必知水性。若论在高山云里,什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可这水里勾当,老孙不大熟。”

八戒道:“老猪当年总督天河,掌管了八万水兵大众,倒知些水性,却只怕那水里妖怪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一时不被他们捞去?”

行者道:“你若到他水中与他交战,不要恋战,把他引将出来,等老孙下手助你。”

于是八戒双手舞耙,分开水路,使出那当年的旧手段,跃浪翻波,撞将进去,径至水底之下。

那怪见八戒执了耙推水而来,举杖当面高呼道:“那和尚,你今日敢行凶到我门,我的肚皮有指望。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肉酱!”

八戒闻言大怒,骂道:“你这泼物,全没一些儿眼色!我老猪还嫩得掐出水沫儿来哩,你怎敢说我粗糙。休得无礼,吃你祖宗这一耙!”

那怪见耙来,使一个“凤点头”躲过。两个在水中打出水面,只听得波翻浪滚似雷轰,日月无光天地怪。

那八戒虚晃一耙,佯输诈败,转回头往东岸上走。那怪随后赶来,将近到了岸边。这行者忍耐不住,掣铁棒,跳到河边,望妖精劈头就打。那妖物不敢相迎,唆地又钻入河内。

八戒嚷道:“你这弼马温,真是个急猴子!他这进去,几时又肯出来?”行者笑道:“贤弟,这番我再不急性了,只让你引他上来,我拦住河沿,不让他回去,务要将他擒了。”

好八戒,抹抹脸,抖擞精神,分开水路,依然又下至窝巢。那怪见八戒执耙下来,便跳出去当头拦住。只见耙来杖架逞英雄,声如霹雳动鱼龙。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耙走。那怪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

八戒骂道:“你这泼怪上来到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妖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叫那帮手来哩。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

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心焦性暴,就纵筋斗,跳在半空,唰地落下来,要抓那妖。那妖忽听得风响,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那杖,一头扎下水,隐迹潜踪,渺然不见。行者立在岸上,对八戒说:“兄弟呀,这妖也弄得滑了,再不肯上岸。你在此保守师父,等老孙往南海去请观音菩萨。”行者纵筋斗云,径上南海,奏明来意。

菩萨即唤惠岸,袖中取出一个红葫芦儿,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惠岸遵命,与大圣捧葫芦出了潮音洞,奉法旨辞了紫竹林,来到流沙河岸。

那木叉捧定葫芦,厉声高叫道:“悟净!取经人在此久矣,你怎么还不归顺。”那怪急翻波伸出头来,认得是木叉行者,笑吟吟上前作礼道:“尊者失迎。取经人在哪里?”木叉用手指道:“那东岸上坐的不是?”

那悟净赶紧收了宝杖,跳上岸来,对唐僧双膝跪下道:“师父,弟子有眼无珠,不认得师父的尊容,多有冲撞,万望恕罪。”长老道:“你果真是诚心入我佛门吗?”悟净道:“岂有不从师父之理!”三藏道:“既如此,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三藏见他行礼,真像个和尚家风,故又叫他作沙和尚。

那悟净即将颈项下挂的九颗骷髅取下,把菩萨的葫芦安在当中,变作一只法船。那长老登船,坐于上面,稳似轻舟,飘然渡过流沙河。

他师徒四众,径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深秋。

唐僧抬头远见一簇松荫,内有一处高宅大院,便道:“徒弟啊,你看那里有一座庄院,我们好借宿去也。”

来到门前,悟空性子急,先跳墙而入。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中年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悟空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来恳请借宿一晚。”那妇人笑语相迎道:“那三位长老在哪里?请进来。”

三藏与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而入。那妇人出厅迎接,以礼邀入厅房坐下。

妇人道:“小妇人夫家姓莫,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生有三个女儿。前年小妇不幸丧了丈夫,空遗下田产家业。适逢长老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招你们为夫。不知尊意如何?”三藏闻言,装聋作哑,闭目不答。

那妇人道:“舍下有八九年吃不光的米谷,十来年穿不尽的绫罗,一生使不完的金银。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指招上门女婿)在此,享用荣华,不强似西行劳碌?”

那三藏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那妇人又道:“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吟诗作对,无所不会。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

三藏坐在上面,如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只是呆呆怔怔,直翻白眼儿。

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恰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他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你怎么佯佯不睬?”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出家人,岂可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何道理!”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真心实意要招赘你们,你倒反将言语伤我!”

三藏见她发怒,只得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让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推到我头上。大家从长计议。”三藏道:“那就悟净留在这里罢。”沙僧道:“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猛地抽身转进屏风,咣地把门关上,把师徒们撇在外面。

八戒埋怨唐僧道:“师父太不会做事,把话说死了。你不如含糊答应,先哄她些斋饭吃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悟净道:“你要肯,就做个倒插门的女婿。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那呆子道:“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那呆子急火火地解了缰绳,拉出马去。

这大圣走出厅房,摇身一变,变作个红蜻蜓儿,飞出前门,赶上八戒。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让吃草,却赶着马,转到后门口去。

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赏看菊花。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问将进去。

那妇人立在门口道:“你师父太糊涂,不肯在我家做女婿。”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刚才他们在前厅推举我应下此事,我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

八戒道:“娘,你告诉令爱,不要这样挑男人。想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但能耕田种地,会求雨唤风,家长里短诸般事,样样皆通。”

妇人道:“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她闪进去,咣地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

孙大圣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

少时间,呆子拉将马来拴下。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

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那女子一个个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那三藏合掌低头,大圣佯佯不睬,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目不转睛,心头乱跳。

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让哪个配我小女?”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让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大家再商量商量。”

行者道:“你‘娘’都叫了,还商量什么?”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

那妇人即唤童子:“安排晚斋款待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

那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转弯抹角,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内堂房屋。这呆子道:“娘,你把哪个姐姐配与我哩?”

他丈母道:“正是这个犯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犹疑难定。”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他丈母道:“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让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到哪个,就把哪个配了你罢。”

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只听得环佩叮当响,似有仙子来往。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东扑抱着柱子,西扑摸着板壁,前来蹬着门扇,后去碰着砖墙。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

呆子坐在地下,气喘吁吁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怎么办?”

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是她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

八戒道:“娘啊,既是她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我这三个女儿,一人结了一件珍珠嵌锦汗衫儿。你若穿得哪个的,就让哪个招你罢。”八戒道:“好!把三件儿都拿来我穿了看;若都穿得,就都招了罢。”

那妇人转进房里,只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衣服,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跤,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一抬头,那些妇人女子早已不见了。

却说三藏、行者、沙僧一觉睡醒,不觉东方发白。忽睁眼抬头观看,哪里有那大厦高堂,一个个都睡在松柏林中。

孙大圣心中明白,微微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哪里菩萨,在此显化(指神灵显现化身)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

只见那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的,挂着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见帖上写着: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忽听得树林深处高声叫道:“师父啊,绷杀我了!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

三人穿林入里,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喊,痛苦难禁。行者上前笑道:“你娘呢?你老婆呢?”

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不忍心,上前解了绳索救下。行者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更加惭愧。沙僧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

八戒道:“兄弟再莫提起,羞死人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随师父西域去也。”

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行者遂领师父上了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