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游记(青少年无障碍阅读)
21654900000006

第6章 五庄观里偷仙果 观音甘露化恩怨

导读

八戒又因贪吃而给大家添了麻烦。因为他的贪吃,悟空的毛躁,惹得唐僧被镇元子拘留,若无菩萨的调停,后果不堪设想。作者将八戒的馋相写得淋漓尽致,悟空顽劣又敢做敢当、有情有义的形象也丰满地表现在读者的眼前。本回围绕偷仙果这一主线,描写了八戒与悟空偷吃仙果、打落仙果,再到镇元大仙捉住唐僧师徒,先拷打,后偷跑,再捉回,最后请菩萨救仙树的故事。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唐僧师徒餐风宿水,行罢多时,忽见有高山挡路。只见那座山,崖前草秀,岭上梅香;松青柳翠,鹤舞猿啼。

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那观里有天下独一无二的异宝,名唤“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这差不多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未满三天的小孩。人若有缘,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这日,镇元大仙受邀,带领众徒弟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道法。只留下两个最小的徒弟看家:一个唤作清风,一个唤作明月。

镇元子吩咐二童道:“近日将有一个故交唐三藏从此经过,他乃如来佛第二个徒弟金蝉子转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你们不要怠慢了他,可将我的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五庄观前。清风、明月二仙童将他们迎进观内。那唐僧听说观主不在,便吩咐徒弟们去准备斋饭。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用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奉上素果两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表示害怕、恐惧),远离三尺道:“怎么这观里饥荒吃人?”清风道:“这是树上结的。”

长老道:“乱谈!树上怎会结出人来?快拿走!”

那两个童儿见唐僧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自己房里。因那果子放久了,即僵了,不中吃,两人便一家一个,将它们吃掉了。

八戒正在隔壁的厨房里做饭,听见他们吃人参果时,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尝新!”

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那呆子用手乱招道:“你进来,这观里有宝贝人参果,你曾见吗?”

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

八戒道:“那童子拿两个给师父吃,师父不敢吃。那童子也不让给我们吃,就偷偷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吃掉了,急得我流口水。你身手敏捷,去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取了金击子,径入后边人参园去。

推开园门一看,呀!只见那正中间有棵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晃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行者欢喜不尽,倚着树,嗖的一声,蹿将上去,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四下里找寻,更无踪影。行者就捻着诀,拘得那花园土地神前来。

行者道:“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一个果子,你就捞了去?”

土地神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大圣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钻下土去了。”行者道:“我错怪你了,你回去罢。”

大圣自有主意。他爬上树,一只手使金击子,一只手将衣襟扯起来做个兜子接住。他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

回到厨房里,把沙僧也叫过来,兄弟仨一家一个。那八戒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一下子囫囵(hú lún)着吞下肚,又道:“哥哥,我吃得忙了些,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好人做到底,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地吃吃。”

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尽着饱吃。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非同小可了。”行者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从窗眼儿里丢进道房里,不再睬八戒。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地嘟囔(dū nang,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没想到那两个道童回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什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

清风听见,心疑道:“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他两个急急忙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数来数去,只有二十二个。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个。师父开园,分吃了两个,适才打两个与唐僧吃,如今只剩得二十二个,却不少了四个?定是那伙恶人偷了。”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地乱骂。

那唐僧问明究竟,便叫来三个徒弟问道:“哪个偷吃了他们的人参果?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赔他个礼罢。”

行者就实说道:“师父,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什么果,他想一个儿尝新,让我去打了三个,兄弟各人吃了一个。”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

八戒嚷道:“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难道你预先独吞了一个?”

二仙童越加嚷骂。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心里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待我送他一个绝后计,让大家都吃不成!”

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变作个假行者,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把树推倒。那树上的宝贝被震落下来,遇土而入,上边再没一个果子。

他收了铁棒,又回到原处,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

清风道:“明月,我们骂了这半会儿,他都没吱声,想必他不曾偷吃。或许是树高叶密,我们没数清楚,不要骂错了他。我和你再去查查。”

他两个果又回到园中,只见那树倒枝散,叶落果无。唬得他两个跌倒在地,魂飞魄散,只叫:“怎的好,怎的好!师父来家,我两个怎的回话?”

明月道:“定是毛脸雷公嘴的那厮,坏了我们的宝贝。真要和他们动手,我们两个怎么敌得过他四个?不如去哄他一哄,赔个不是。待会儿等他们吃饭时,我们把门锁住。待师父来家,凭他怎么处置。”

他两个强打精神,勉生欢喜,从后园中径来殿上,对唐僧道:“师父,刚才言语粗俗,多有冲撞。果子没少,只因树高叶密,不曾看得明白。”三藏道:“既如此,盛将饭来,我们吃了去罢。”

那师徒四众,才拿起碗来,这童儿一边一个,咣地把门关上,插上一把两簧铜锁。然后恶语恶言,贼前贼后,只骂到天色将晚才住口。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

行者道:“师父莫恼。只等他们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不觉东方月上。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个“解锁法”,往门上一指,几层门锁俱落,呼啦开了门扇。师徒四人连夜潜逃。

却说那镇元大仙率徒回到五庄观,听清风、明月将事情经过述说一遍后,便纵起祥云,来赶三藏。在云端看到三藏师徒正在树下休息,他便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把袍袖迎风轻轻地一展,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带回五庄观。

那大仙让道童拿绳来,将唐僧师徒从袖中拿出,一一绑在柱子上。又令一个有力气的小仙,手持龙皮做的七星鞭,欲先打唐三藏。

行者道:“偷果子的是我,吃果子的是我,推倒树的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大仙笑道:“这泼猴倒有义气。那便先打你。”

那小仙抡鞭就打行者双腿。行者把腰扭一扭,暗叫:“变!”变作两条熟铁腿,任他怎么打。

天色将晚。大仙道:“且把鞭子浸在水里,待明朝再拷打他。”小仙且收鞭去浸,各自归房。

万籁无声时,好行者,把身子小一小,脱下绳索,又解了三藏,放下八戒、沙僧。悟空又叫八戒伐来四棵柳树,绑在柱上。那大圣念动咒语,咬破舌尖,将血喷在树上,叫“变”!那柳树便分别变作师徒四人的模样。

师徒连夜马不停蹄,躲离了五庄观。

且说那大仙,天明起来,又让道童拿鞭打唐僧师徒。那行者在路,偶然打个寒噤道:“不好了!我原以为他昨日打了我,今日不会打了;没想到却又打我的化身。收了法罢。”那行者念咒收了法。

那些道童丢了皮鞭,报道:“师父啊,这一会儿打的都是柳树之根!”

大仙闻言,呵呵冷笑:“真是一个好猴王!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

那大仙纵起云头,追上师徒四人。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回到观里,又将唐僧师徒捆绑停当。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见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油锅滚透后,大仙说:“把孙行者抬下去!”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里。

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竟让他当面做了手脚!罢,罢,罢!饶他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炸一炸,与人参树报报仇。”

行者在半空里听得明白。他想着:“师父若到了油锅里,一滚就死,二滚就焦,到三五滚,他就弄作个稀烂的和尚了!我还去救他一救。”

好大圣,按落云头,笑道:“你放了我师父,我还你一棵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三藏问:“你往何处去求救树之方?”

行者道:“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来到蓬莱仙境。见白云洞外,松荫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行者说明来意道:“三位老弟有什么医树的方儿,传我一个,急救唐僧脱苦。”三星闻言道:“那人参果乃仙木之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

行者又到方丈仙山拜访东华大帝君。那帝君得知大圣来意,道:“我有一粒‘九转太乙还丹’,但能治世间生灵,却不能医树。”

行者遂驾云至瀛洲海岛,访得瀛洲九老,将那医树求方之事,俱陈了一遍。九老也大惊道:“你也太惹祸!我等实是无方。”

行者急急离了瀛洲,径转东洋大海落伽山上,求见观音。

那菩萨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都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

行者好言恳求。菩萨便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遂手托净瓶,与大圣同去五庄观。众人到园内观看时,那棵树倒在地下,土开根现,叶落枝枯。

菩萨叫:“悟空,伸手来。”那行者将左手伸开。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在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叫他放在树根之下。须臾(一会儿),有清泉一汪。

菩萨命人用玉器将那根下清泉舀出。行者、八戒、沙僧,扛起树来,扶得周正,堆上土,将玉器内甘泉捧与菩萨。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又恢复生机,依旧青绿叶森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

那大仙十分欢喜,急令取金击子来,把果子敲下十个,做个“人参果会”,请菩萨、众仙、唐僧师徒各食了一个。接着,镇元子又与行者结为兄弟。这真是不打不相识,两家合了一家。一连款待了五六日,那镇元子才放唐僧师徒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