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的故事
21655600000004

第4章 埃及的艺术

所有人都认为,埃及是一个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国度。

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率法军前往埃及。他当时打算采用背后袭击的办法击败英国人,好逼其求和。

而这次让他声名远扬的远征不但没能出奇制胜,法军反而损兵折将,最终,拿破仑的军队惨遭失败。可是,这位从科西嘉岛来的年轻冒险家却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让欧洲得以重新发现了著名的罗塞塔石碑——这一湮没了两千多年的珍宝。

发现这座碑石的,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个战士。后来,商博良将这块碑石上的文字慢慢辨认出来,由此,我们获得了一把打开埃及尘封了一千五百年历史的钥匙。

顺着尼罗河,当你乘船溯流而上,到达孟斐斯或底比斯时,你很容易想到当初古埃及农民在沿河两岸耕作的情景。最早占据肥沃的尼罗河谷的神秘的闪米特人耕作过的土地,就是埃及人后来耕作的土地。

在所谓古王国的六百年中,古埃及农民始终在这一片土地上悉心地耕作着。当时,尼罗河谷的艺术已经发展得十分精致。古王国的统治者出于安全的考虑,将都城由孟斐斯迁到底比斯,古埃及农民得以继续在这一片土地上耕作。后来,阿门内姆哈特三世出于调节尼罗河水流的目的,特意让人修建了大型水库,这一水利工程保证了埃及人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

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国家被喜克索人占领期间,古埃及农民依旧在这一片土地上耕作着。

几百年之后,喜克索人被从埃及人驱逐了出去,新帝国在阿摩西斯王的领导下成立了。在图特摩斯、阿蒙霍特普三世、拉美西斯等英明君主的统治下,新帝国将疆域扩展到埃塞俄比亚、西亚以及巴比伦地区。

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农民曾经打算在红海与地中海之间挖一条运河,不过,随着帝国声威的急剧下降,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公元1869年,尼科王重新拾起被遗忘了四百多年的拉美西斯运河计划时,这一古老的梦想才变成了现实。

在埃及被亚历山大大帝派驻埃及的马其顿将军的后裔侵占后,它从此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从那之后,古埃及农民只能更勤奋地耕种土地——它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粮仓,假如埃及农民想养活自己,那就必须先养活罗马帝国的无业游民。

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的亚历山大城处于尼罗河口。当埃及人的神庙被基督教的狂热分子所摧毁,传授神圣的象形文字达四千年之久的最后一所学校被强行关闭时,古埃及农民还是只能辛勤地耕作着。

当哈里发欧麦尔(修建耶路撒冷大清真寺的阿拉伯君主)统治埃及后,古埃及农民仍然在祖先留给他们的土地上耕种着。

那时,埃及人面对的严酷现实是,不想饿死就得种地。尼罗河谷的农民在村庄里聚居着,保持着自己的农业生活。他们已经拥有了工业,他们还会制陶、织布、制造粗糙的工具。

正是在如此年复一年的劳作之中,负责工艺制作的人创造出一种以庞大和精细见称的艺术。完美,就是这种艺术的特点,因而它对人具有普遍的感染力。如今,我们还可以在古埃及宫殿和陵墓的墙上看到古埃及农民耕地、刨地、饲养牛羊的场景,那就是古代的工匠们用厚厚的颜料画下的。

在埃及文物中,被宣传得最广泛的就是金字塔。但是,就艺术的角度而言,它并不重要。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世界各民族差不多都有类似的古迹。但对雕刻和绘画而言,埃及人却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建起圆形巨石阵的凯尔特人或备受夸耀的希腊人也无法与之媲美。

可以说,埃及人的艺术水平之高,少有民族能够比肩。其他民族或许在昌盛了一两个世纪后,就很快衰败下去了,而埃及人却可以坚持将第一流的作品创作出来,时间跨度长达四千余年。

埃及人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获得特殊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其尊重传统的特点。大多数的古老民族都尊重传统,不过埃及人却可以从传统中获得更多。

如果埃及雕刻家和画家想雕一个国王的像,会格外注意国王的面部特征,不过这并不是真正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要让别人一看到雕像,就马上惊呼“这是国王”!于是,他就需要将君主身上和普通众生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所以,在古埃及雕像的面部,你看不到人间的喜怒哀乐、赞同或不满,他们的眼睛始终直视着前方。

你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凝视着什么——这真的是远超凡夫俗子的视野。

不妨将伟大的法老雕像和极具现代意识的米开朗基罗以及罗丹的作品进行比较。米开朗基罗和罗丹创作的英雄和神都具有七情六欲,人物的表情和在其府邸、庙门之外求乞的可怜的乞丐的表情绝对没什么不同。

在现代人看来,恰好是这种人的表情,让过去四百年来的雕塑焕发了勃勃生机。但埃及人对此却很反感。他们也许认为,神就是神,君主就是君主,老百姓就是老百姓。

任何安排都是恰当的。

我们中世纪的先辈们都是些特别现实的人。他们常常将罗马的圆形露天剧场变成一个小村子,根本就不管建筑师最初的愿望。这种持续不断的革新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没有人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就算是很有素养的学者专家也不得不黯然神伤。

让我们以凯尔奈克神庙为例进行说明。这个神庙原来的部分可以向上追溯到阿蒙诺菲斯三世。阿蒙诺菲斯生于公元前15世纪初,一百年后,拉美西斯二世重修了这座庙。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到达埃及时,他让自己的建筑师将这座神庙彻底地进行改建。

我非常难过地告诉你们,后人未对埃及的古代宫殿和寺庙加以保护。其中,金字塔的命运格外悲惨。金字塔是比圣保罗大教堂还要高的大石堆,其表面特别坚实,为防止沙漠地区的酷热损坏塔身,金字塔的外面包裹着一层从采石场运来的小块的坚硬的石块。但在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时代,为了在开罗修筑清真寺,他们偷偷将金字塔表面的保护层给剥掉了。如此一来,金字塔早晚都会消失。

如同日本艺术,以及其他任何东方国家的艺术一样,埃及人的艺术不讲透视。但在西方,透视法在艺术上却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让那些终生只习惯于透视法的人士对东方的艺术手法相当恼火。他们看彩印的日本浮世绘,就如同我们听现代派的音乐一样——现代派音乐不在意和声的定义,和我们年轻时受的音乐教育截然不同。

在燥热的气候条件下,埃及的早期木雕得以保留下来。这就说明,埃及艺术家具有极其惊人的表现人像的能力,由不知名的雕刻家制作的巧夺天工的木刻艺术品填满了埃及王陵。

在埃及语中,“法老”一词的本意是大房子,后来才专指大房子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元首。在一个饥饿、贫穷的世界里,埃及人深知,自己生活在天赐的粮仓中,比邻居要好得多。因此,埃及人革命的频率很低。通常,要隔很长的时间——在赋税过重,尤其是在异国入侵者的统治下,他们才会奋而造反。

在其他时间里,这些人心甘情愿地听从住在大房子里的主人的使唤,替他们修建首都周围的王宫和庙宇,将上百万块的石块堆积成巍峨的金字塔。

由显赫的法老到普通的农民,埃及所有人都坚信,其死后的生活与生前的生活绝对一样。我们无法获知,那些埃及农民在想到自己来世和今生都要不断地耕田犁地时会作何感想。不过,我们知道,那些法老和显贵们在想到来世时,想到的肯定还是战车、美酒、手杖和烤鸭……而这一切都是从陵墓中发现的。此外,还有伺候他们的仆从,以及帮助他们登天的阶梯!

他们想得十分周到,所以,我们才能了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原来,他们在死后保留着和生前一样的情景。欧洲中世纪的陵墓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就算是艺术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也都是痛苦和失望的情绪。这正好和埃及陵墓中的首饰、香水、贵重衣物,保姆俑、面点厨师俑、乐师俑、秘书俑、警卫俑以及水手俑等随葬的可爱物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些随葬品存在的原因,就是想让人们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们的法老、父亲、丈夫、叔叔或妻子即便是死了,也会和生前一样继续着自己的美好人生。

死者的家属希望死者可以活在生前的荣华富贵中,于是,替死人工作的艺术家就这样产生了。这些艺术家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死人,所以,他们在每件作品中都表现出了文雅和欢乐,显得那么隽永而迷人。

将埃及民族的创造天才充分表现出来的大件艺术,可以从连绵的王宫和庄严的寺院体现出来,可以从大的和真人不成比例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上体现出来,还可以从埃及人家门前伫立的成千上万的神像和国王像上体现出来——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人世的苍茫、久远!

成千上万多彩多姿的图画出现在王宫和神庙之内的墙上、柱子上、屋顶上、门楣上,它们全都展现了埃及人童心未泯的乐观天性。

在石壁上和石柱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和所附的说明,这种石雕被我们称为浮雕。埃及的浮雕,人物并非凸出的,而是将线条刻进石头里,对形体并不用太多的力,这被称作“凹浮雕”。制作浮雕格外困难,能从事这种艺术的只有有经验的雕刻家。而第一流的艺术家可以令浮雕看上去简单却蕴味无穷。

我并不是盲目的尊古派,不过,我还是要说,相比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古代埃及艺术家的作品要好得多。

由于在那个时代,埃及艺术家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永恒——埃及全国民众的生活核心就是“万物不变”这一假想。

此外,埃及艺术家从尼罗河河谷的建筑上得到了发挥技艺的良机。

这些古老的神庙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间是幽暗的小屋子,那是神明的家,对此我要多谈一些,因为假如你对神庙没有一个认识,你就无法理解这些东西。神明的住所在后殿规模庞大的外廷和内廷的后面,经常是一个极小的普通的建筑。你或许要问,为何不将外廷和内廷弄得朴素一点儿,而将后殿修成小王宫呢?这是由于所有的僧侣都明白,假如他们制造不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他们就无法维持生活。

僧侣们和政客极其相似。他们之所以工作,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职位,而创造神秘的气氛,就是保住职位最好的办法。不过,在没有职业性僧侣的国家则需要另外一种安排(像希腊),由于神庙本身最重要,所以,外廷就被忽略了。但在埃及这种惯于采取群众行动的国家,人们特别重视外廷,因此,那里成为艺术家最为关心的地方。

因为石料的广泛应用,画家和雕刻家得到了施展绝妙技艺的场所。

例如凯尔奈克神庙,它的长度是338英尺[1],宽度是170英尺,高度是79英尺,有134根石柱。除了窗户,墙面都可以用来进行绘画或浮雕。

我在此之前已经说过,埃及画家不讲究透视法,他们作画时用水粉。他们开始时仅用黑、红两种颜色。后来,埃及人发明了墨水——一种奇妙的东西。

在十二王朝至十九王朝之间(即差不多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300年)是埃及艺术的辉煌岁月。那时,埃及艺术家的技艺已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发展。公元1400年,凡·戴克兄弟发明了现代油画——但和为法老服务的埃及艺术家相比,我们的现代艺术真的只能说还处于萌芽阶段。

在我看来,埃及艺术存在着众多奇特之处。它是在仁政与苛政交替之下发展起来的艺术,随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外族入侵和天灾人祸,却得以保全下来。埃及艺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木器到青铜器,从青铜器到铁器,从陶器到玻璃,从棉花到布匹;它的存在形式从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到首饰。可以说,它到处都是,是一种平和、内敛、坚韧不拔的生活状态。

除中国和印度外,埃及是在过去五千年中另一个历史悠长的国家。基督教出现在埃及时,埃及艺术已经存在了漫长的时间:在恺撒大帝率军进入埃及时,埃及艺术已十分古老了;等到拿破仑进军埃及时,埃及艺术就更加古老了。

不过,就算你现在就开始对埃及艺术进行研究,你还是会发现,那些小木俑,那些沉默的石头更夫,那些众多的绘画作品,都鲜活得好像刚做出来一样。没人可以解释这一事实。我希望可以在与埃及有关的所有博物馆的门楣上刻上这句话:

“感激不尽,余泽无穷。”

注释

[1]1英尺=0.30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