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的故事
21655600000005

第5章 巴比伦王国 迦太基王国以及神秘的苏美人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谷地的艺术,某一天,突然被发现。

当美利坚合众国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形式出现在地球上时,西方人还不知道有一个存在了一千五百年的埃及文明。不过,那时的人时常会听到关于金字塔和古神庙的传说。据说,土耳其人对这一地区严加看管,严禁游人到此。

偶尔,也有少数不惧艰险的旅游者偷偷地溜了进去,然后带回来众多法老、鳄鱼以及木乃伊等荒诞不经的故事。

当时,欧洲各国都没有发现埋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地下的珍宝。《旧约全书》中曾记载过巴别塔的故事。据到过约旦河岸的十字军说,他们曾亲眼看到过这座塔的废墟,但人们却不相信。在1357年至1371年间出版的一本杜撰的神话书中,作者将这些故事和那位据说发现了诺亚方舟残骸的神经兮兮的约翰·曼德韦尔爵士联系到了一起。

直到19世纪40年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才受到欧洲考古学家的重视。此时,人们才发现,这片荒漠一度竟然是广阔而肥沃的土地,而且,还是《旧约全书》中所描绘的人间乐园。

不同于埃及,四千年来,众多民族占据过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由此造成了文物的纷繁和复杂。

此地有苏美尔人的马赛克、巴比伦人的石碑、迦太基人的神庙,甚至还有赫梯人的武士石像。

埃及艺术与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相比,哪一个历史更悠久?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人,是谁影响了谁?关于这一点,考古学家们也无法做出断定。就存在的时间而言,两地在年代上距离很近;就建筑材料而言,埃及人多用石料,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全用砖头。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修建的宫殿和神庙无法像埃及的那样保存得相对完好,但从对于动物生活的表现手法上看,美索不达米亚人好像更强一些。

一个国家的艺术,就是这个国家灵魂的表现。埃及人性格淳良,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生性残忍,这些不同之处可以从艺术创作手法中看出来。

埃及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无论男女,都气质不凡、温文尔雅。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则不然,他们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都短小强悍,而且,绘画中极少出现女性。

研究艺术的学者要面对一个古老得难以回答的问题——人的心灵和人的艺术表现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关联?而我们此时就碰到了这一问题。假如你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的博物馆的巴比伦和亚述室待上一个上午,你会因为那些精湛的古代技艺而目瞪口呆,因为它们似乎并没有和个人的高尚情操结合在一起。

或许,由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是一种属于王室和官方的艺术。所以,这种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王朝的威严或满足君主的要求,从而无法呈现创作者的心灵。

公元前40世纪,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直到公元前3500年,他们还生活在那里。不过,到了公元前2000年时,因为亚述人的入侵,他们的国家消失了。他们或许是从北方来的,也或许是和我们的祖先一样,来自亚细亚高原。

在此,我运用了“或许”这种并非唯一的副词,是考虑到今后的调查极有可能将我所说的一切推翻。不过,从雕刻上可以发现,苏美尔人和闪族人的相貌截然不同。简直可以确定地说,闪族人是从阿拉伯地区来的,他们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时间在苏美尔人之后。

闪族人拥有极长的黑色连鬓胡子,而苏美尔人却不留胡子,这一点和罗马人以及我们一样。或许他们原本留胡子,等到更开化的时候就让理发师给剃掉了。总之,我们看到,苏美尔的石雕人像上都没有胡子——他们有着又长又直的鼻子,和闪族人的那种鹰钩鼻子迥然相异。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被分成了众多半独立的城邦,国王是这里的统治者,他居住在筑有围墙的城市里,南北两方的城分别叫吾勒和阿卡德。吾勒城是苏美尔人的重镇,相当有名——当初,亚伯拉罕就是从那里出发的。

如今,这些小君主的王宫都已经荒废了,但其陵墓还在,并且已经被发掘了出来。用金、银、铜、象牙、珍珠制作的各色物品充斥在这些陵墓中,它们的工艺水平高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公元前2000年后,他们消失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那种被称为“楔形文字”的符号却保存了下来。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浮雕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奇形怪状的文字。

就出现的年代而言,这种文字和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差不多。不同的是,埃及人的书写工具是毛笔,苏美尔人的书写工具则是钉子或木棍,而字是刻在陶土砖上的。入侵美索不达米亚的闪族人是在将苏美尔人征服后才与之融合的,在此后的两千年里,他们一直在使用苏美尔的文字。后来,闪族人将吾勒改为迦太基城。

很明显,美索不达米亚肥沃的土地非常有名。于是,在公元前20世纪以后,别的民族就经常入侵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著名的汉穆拉比王的统治下,巴比伦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城邦。

汉穆拉比驾崩后,神秘的喜克索人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没待多长时间就进攻了埃及。直到公元前1580年,喜克索人被埃及人赶走,这才退回美索不达米亚。不过此时,这一地区早已经被赫梯人占领了,于是,喜克索人遭到赫梯人的攻击。

大概在公元前14世纪,赫梯人将喜克索人击溃。

和前人一样,赫梯人也没能在这里支撑很长时间。随后,亚述人又占领了这一地区。后来,再次振兴的巴比伦将亚述帝国推翻。于是,新巴比伦王朝建立,而就在此时,漂泊的犹太人不得不离开了巴勒斯坦,到巴比伦定居。于是,我们在《旧约》中发现了先知希伯来的身影。新巴比伦人显然极具雄心,在他们的统治下,教育和科学开始发展起来。

在此期间,新巴比伦的艺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西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他们创造了精美的瓷砖檐壁,在上面画上现实和想象中的动物,这些东西绝对是古代世界的艺术珍品。

新巴比伦和老巴比伦一样,很快就衰亡了。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印度时途经巴比伦。而在这时,他发现该城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然而,亚历山大大帝却被巴比伦文明的光辉深深地震撼了。他下令重修宫殿,将该城当作自己未来横跨欧、非、亚三大洲的帝国的都城。

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他的计划还没有落实,就突然去世了。从此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再也没能获得独立,直到最后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其他民族也受到了巴比伦人艺术的极大影响。例如,犹太人在立国之后所建的所罗门王庙,实际上就是巴比伦神庙的翻版。

而所罗门也不是唯一一个到幼发拉底河谷去学习建筑的人。事实上,希腊人也到那里去过,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正是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修建穹顶房——在建筑结构上这是一个伟大的革新技术。吕底亚人因逃难而到达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里亚,于是,又将穹顶技术带到了那里,公元前4世纪,罗马人征服了伊特鲁里亚。于是,罗马人就将他们新学来的技术传到了欧洲各地,这就是现代穹顶建筑的起源。

到此为止,西亚的艺术就要讲完了。但我还没来得及提到喜欢到处跑的腓尼基人。

从血统和语言来看,迦太基人和闪族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极好的手艺人,但遗憾的是,他们在经商方面倾注了太多心血,反而缺乏艺术想象力。不过,在艺术史上,他们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他们把亚细亚高度发达的文明带给了马赛、那不勒斯以及地中海沿岸的众多城市。

总之,巴比伦人、亚述人、苏美尔人、赫梯人以及其他诸多民族,都曾为争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进行过数千年的战争。他们不但是伟大的石像雕刻家、精美绝伦的首饰工艺巨匠,同时也是建筑史上第一个建造穹隆的大师。但由于他们为此耗尽了心血,当历史的锣声响起后,他们也就永久地消失于幕布后了。

可是,文明的大戏依然在上演。在远处,牧人之神小心地藏身于松柏中,然后吹奏起欢快的笛子,而缪斯女神正在为阿波罗唱着颂歌。一轮通红的太阳从白雪皑皑的奥林匹斯山巅缓缓升起,照耀着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