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列国纷争传
21714200000023

第23章 -----落日长河

刘轩在得到这些情报后非常的吃惊,难道孙南就这么有自信能够一击制胜打倒华汉国。如果可能的话刘轩希望战争能够来的晚一些好让他琢磨一下孙南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在陆地上各方都在积极的展开军事竞赛的同时,华汉国第一海军师团对吴国最大的海上港口长河码头展开了全面的封锁。从长河码头出发的船只根本无法驶向南洋,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华汉国的楼船或一艘或两艘的驻扎在长河码头附近阻挡吴国的商船出海。华汉国海军封锁长河码头对吴国沿海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了商船以外连渔船都不敢下海扑鱼了。虽说封锁长河码头对吴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华汉国这边来说也并不好过,长期的派兵出海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船只的维修与保养也让华汉国的财政出现大量的亏空,海政衙门的财政收入现在还不够弥补海军的开销特别是长期海上驻军的时候。

通过在兰国待的几年里刘轩心里非常的清楚诺大的海洋就是个无尽的宝藏,可能在一百年前海洋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海洋对于耕种为主的陆地国家来说可有可无。现在的海洋已经被西方的白人通过一艘艘的船只给联系了起来,这些勇敢的西方人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对于宗教的信仰,对家庭的责任,或者是有一部分人为了逃避现实亦或者为了躲避刑法。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勇敢的西方人抛家舍业,在无边的海洋上开辟了一条又一条的航道。无论他们的名字能否留名青史被人牢记,无论他们的过去多么的肮脏或荣耀,但是对于他们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让人敬仰的。如果汉民族甚至是东方大陆上的各个国家在不奋起直追,就会被西方的白人越拉越远。南海上的苏禄国和东大陆南端的安南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国家的政权逐步的被兰国人掌控。苏禄国里面因为汉人占据的比例实在是过于庞大,兰国人为了便于管理而大肆屠戮汉人。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如果是在汉民族大一统的时代,无论是圣贤明君还是暴戾昏君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这些事件是他执政生涯上的污点,是对他对整个汉民族的挑战。

兰国远在万里之外仍然能够控制东方海洋上的岛屿国家袭扰大陆上的主流国家,这点充分的说明了东西方之间的综合实力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鸿沟。

现在的华汉国海军师可以称的上是东海上重要的海军力量之一,但是遇到兰国的重型舰队哪怕仅仅是一般混合舰队都很难取得胜利。

长河码头的没落这一切当然逃不过孙南的法眼。孙南代表着金陵地区广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他的发展眼光局限于“重农抑商”,“农本位”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思想。他没有及时的捕捉到底层经济的转变注定了他在经济建设这方面的前瞻性要落后于刘轩。同样任何事物的变革都会造成原收益阶级利益的变动,而且变革的好坏任谁也无法百分之百的预测。同时变革又是件必须小心谨慎的事件,万一处理的不够到位,轻则流血死人,重则推翻政权。世间很少有不流血的革命。刘轩得经济变革如果协调不好同华汉国原经济结构的衔接,那将会面对比孙南更加被动的局面。到时对华汉国对刘轩将会是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作为东方最大的码头,长河码头往日繁华的场景现如今已经变得稀稀疏疏。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被成群结队的海鸟代替。把原本人类占据的场地重新的还给了美丽的大自然。在码头打工搬运的工人,帮派现都因为没有生意做转而去做别的或者等着生意的好转。胆子大些的人都到了周围附近的小渔村里去进行走私的生意,现在是战争时期官府对待这种事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轩早先期间就和王宇田楷、倭国浪人,打过招呼有过协议。他们不能妨碍华汉国对吴国长河码头的封锁,华汉国也不能妨碍他们走私抢劫沿海地区的居民。

华汉国作为南方七国之一大国竟然要和海盗走私犯沆瀣一气,说来也是可笑。不过也只有和他们合作才是对华汉国最为有利,对刘轩的经济政策最为有利。对吴国的经济冲击最大限度的破坏。

长河码头的落败已经在吴国的朝堂金陵府的紫金殿内,引起了不小的动荡。孙南现在也有些后悔,没有及时的发现刘轩的野心和目的,虽说现在开始发展海军也不晚但是他目前主要的精力是陆地上的战争,而不是海上的那一两艘破船。虽说有些后知后觉,让孙南有些后悔但是还远远没有到懊恼的地步,毕竟只要陆地上的胜利才是根本,只要取得陆战的胜利,海上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以孙南为代表的吴国和以刘轩为代表的华汉国,他们都怀揣着各自的野心与抱负在大田府与昌州府之间展开较量。作为对胜利者的奖赏是,可以独霸南方七国之中最肥沃土地,和辛勤的子民。以及歌功颂德的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