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2174300000021

第21章 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4)

(5)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并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教师和家长知情后,不分青红皂白将事情公之于众,这便会招致朋友和同学的怨恨,破坏孩子与别人的友谊。

(6)削弱孩子与亲人的亲密关系。孩子的隐私常被侵犯,家长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孩子对父母反感,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就困难了。

有人问:照这么说,一切由着孩子,孩子的私事都不能过问了?要过问,但要明确指导思想,讲究方法。应该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再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隐私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可以不是隐私。

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就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合格的父母是应该这样做的:

(1)争取让孩子信任你,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这就必须尽可能做到:长期日积月累地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培养孩子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的习惯;不要找各种理由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时也得说清缘由,取得孩子的谅解。

(2)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作为父母应该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健康成长。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3)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4)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一直对孩子打击、批评,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信任,他的时间他做主

当今教育改革,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思维的创造力、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健康。这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但连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都被剥夺,谈何尊重?如今,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给学生减负,但现实中,学生们并没得到真正的减负,就连课余时间都被安排满了。近日上海市少工委的调查数据表明,有80%的学生双休日及课余时间都在学习学科知识,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学生只能在困惑和无奈中认可学校与家长的安排。

其实,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已逐渐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对于家长的安排,孩子们或抱怨或沉默,在家长觉得平静或很正常的表象下,其实已积蓄了孩子的叛逆心理。课余时间任由家长支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支配权,实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而身为父母却对孩子给予不尊重,父母言行不一,如何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翻译家傅雷,这个在我们看来很成功的父亲,在孩子成年后,写下这样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原来,傅雷让几岁的儿子每天上、下午连续几小时地练琴,有时弹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从不让松弛。傅聪终于成了钢琴家,可傅雷还是说:“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因此,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自主并非意味着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指的是孩子在课余时间里能够自己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做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而由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可培养孩子的个性。当前,我国各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可能)来自不同地域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来到同一所学校,坐在同一间教室,看同一本书,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做同一本练习册,这种工厂车间模式化的“生产方式”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种教学方式由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学生。考虑到教育改革的渐进性和我国的教育现实,让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在课余时间,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我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弥补学校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当时17岁的女高中生郁秀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老师、家长给她充分的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她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到高三时写成20多万字的《花季·雨季》,自己的个性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生时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而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如果家长、老师在课内课外都把学生盯死,事事时时都为孩子制定各种严密的计划,这样的教育环境怎能造就一代新人?而孩子如果长期习惯听命于教师、家长的安排,不学习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按部就班,将导致畏首畏尾,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放了学就奔向大自然,观察鸟兽美丽的羽毛,聆听昆虫动听的歌声,思考动物种类之间的关系。成年后他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地提出进化论,否定了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开辟了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纪元。如果,当初小达尔文课后也被家长限制做这做那,今天做“名师指点”明天做“高考指津”,恐怕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了。

(3)可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能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是判别真自主与伪自主的重要依据。当今的中国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大部分出生在优裕的环境中,再加上家长们的高期望,一些孩子出生后,就被纳入一整套的“精英教育计划”中,课内“满堂灌”,课后还要参加家长报名的名目繁多的奥赛班、钢琴班、舞蹈班、书画班……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似乎是为他人而活,从不考虑给自己做计划,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失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有的碰到一点挫折就想到轻生。北京大学,每年大约有20名学生因为缺乏自主自理能力,造成生活学习的不适应而被劝退或留级。如果老师、家长还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能力,给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可让他们日后能更快适应新的生活,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其实是对孩子更加负责,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人性的回归。

约翰·洛克说:“学生兴致最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上两三倍,而强迫去学就要花费加倍的时间与汗水。”孩子在课余时间里按兴趣选择活动,获得轻松与愉悦,再以良好的状态回到学习中去,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况且娱乐并不等于玩物丧志。娱乐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打球、练乐器,这些都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娱乐、学习、休息等自己需要的活动,这是减轻学习负担的好方法。

让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是人内在本质特征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内在本质是自由、自觉。由大人们支配孩子课余时间的恶果也许短时内还难以表现出来,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他们成人之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时,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时,他们开始手足无措,显然,他们已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已缺乏自己做事的欲望、勇气与能力。孩子从小看父母和老师的眼色办事,长大后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如此无主见的人生,就像雄鹰被拔掉了羽翅,又谈何在现代社会立足?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同样,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从这两位科学家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重视时间,珍惜时间,同时他们也都是运用时间的能手。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的能力。

(1)让孩子出去玩。该玩的时候,就应让孩子们去玩,要让他们多和别的孩子在一起,培养开朗、热情的性格与集体主义精神。在这方面,家长不要有功利心,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要在雏鹰刚学会飞翔时就为它规划好飞行的轨迹,那它永远也飞不高。

(2)把睡觉的时间还给孩子。根据中小学生长身体的规律,每天需要睡眠时间为9小时,可调查显示学生的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占48.6%,在9小时以上的仅占51.4%,说明有近1/2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正因为如此,有29%的学生把睡眠时间当做自己最想争取的权利之一。专家指出,如果睡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健康。当你的孩子想要睡上一小会儿时,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满足他的要求,因为那也是他的权利。

(3)为孩子制定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孩子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而且,一旦制定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孩子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4)善于利用假期。假期是亲子间沟通了解的好机会。平时孩子有写不完的作业,家长也很忙,相互只看到忙碌的身影。只有到了假期孩子才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有些家长把放假看成是上学的延续,因此各种家教、各种培训班充斥着孩子的假期生活。

家长应利用假期多听听孩子的倾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直接来自家长、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适。不要以为只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调适,家长应试图通过调适、沟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5)帮助孩子对他在近期内的活动做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孩子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让孩子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