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2174300000036

第36章 让男孩锻炼出健康的体魄(1)

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是我们家长共同的愿望,也是孩子将来去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孩子才能有健康的人生,所以从小打好身体基础特别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使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除了营养和休息外,最重要的就是锻炼。

让男孩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你的孩子是不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而你又要求他学琴、练书法、绘画、写日记、背诵等,熬至深夜?是不是他因为每天晚上看电视,直到“祝您晚安”,第二天变成了“熊猫眼”?你是不是因为习惯晚睡,害得孩子也跟着你熬到半夜?诸如此类的生活习惯是很不科学的。

清晨6点钟,闹钟的铃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睡梦中的明明醒过来,伸手关掉闹钟后,翻个身,继续睡觉。这时,妈妈尖锐的喊叫声突然响起:“明明,赶快起床了!约好今天早起,要跟着爸爸一起去公园晨练的,不是吗?”明明翻了个身,继续睡。快要进入梦乡时,妈妈摇醒了他。明明实在是不愿起来,可是妈妈又猛然地大声喊着:“赶快起来啊!”

“再睡5分钟,只要再睡5分钟就好啦!”明明像虾米一样把身体缩成一团,拉回被妈妈掀开的被子。“快点儿起来!爸爸早就准备好啦!你怎么还在睡呢?”“那让爸爸一个人去不就成了吗?”明明发脾气了。但妈妈似乎没有要放弃的意思,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明明叫醒。“你昨天已经约了爸爸早上一起去运动的,不可以不守信用!”妈妈说着又把被子掀起来。明明很无奈地脱掉睡衣,换上妈妈准备好的运动服。爸爸在门口做着简单的运动操,明明到了门口,打了一个很大的哈欠。“终于起床了?”明明毫无精神地点点头。“我看你的眼睛,好像还没有完全睡醒。叫你早点儿睡,偏偏不听,这会儿又困!”爸爸摇摇头说。于是爸爸走在前面,明明跟随在后,一步一步慢慢地向附近的公园走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周期性或节律而展开。例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人体的许多生理指标,如脑电图、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以及激素的分泌量等,都是按照季节、昼夜的规律而有节奏地变化着,我们的起居作息也必须要符合这个运转规律。否则,就会降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早衰。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较高。据悉,厚生劳动省的研究人员以440名职员为研究对象,向他们分发了早睡早起型、“夜猫子”型生活方式调查表和自我判断精神抑郁度问答表。此外,科研人员还分别测量了被研究对象上班和回家时唾液中皮质醇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早睡早起者唾液中的皮质醇指标较低,因此他们的精神抑郁度也较低。据科研人员介绍,人体激素分早晨型和夜晚型两种,皮质醇是早晨型激素的代表,起着分散压力的作用。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这种激素对守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只要我们每个人留心观察周围,就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凡从小坚持早睡早起,并坚持早晨锻炼的人,大都身体好、气质好、性格好、生病少。

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年四季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在吃早餐前40分钟起床,到户外跑步、散步、打球、做体操,或者在室内打开窗户做各种运动,这样早餐便会有食欲。当然,活动的项目、强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各人的条件、爱好而定。

在习惯方面,父母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是因为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良性刺激,建立各种各样有节律的条件反射,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长时间地进行下去,使人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这也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孙思邈将作息时间具体规定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晚起,莫在日出后。”

孩子早睡早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不愿起的根源在父母身上。父母平时要注意:

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到了睡觉时间,应保持室内光线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在孩子准备睡觉时不要看电视,否则他无法安心睡觉。在孩子睡觉前不要和他嬉戏打闹,以免他过度兴奋难以入睡。

安排好作息制度。给孩子制定一个生活作息制度,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给孩子讲清楚,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变动。孩子不乐意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学儿歌等方式,让孩子懂得早睡早起的好处,假以时日,孩子便会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好习惯。

要持之以恒。每天都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不能一到周末就玩至深夜,周日早上全家人都赖在床上不起来,这样很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生活不讲究规律,睡觉起床,随心所欲,孩子自然会学大人的样子。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您的孩子会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睡眠习惯。

鼓励儿子进行体育锻炼

当下,家长朋友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希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高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养,还应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胆小、身体差,特别是很多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的学校、家长乃至社会普遍重文轻体。

很多家长对男孩过分疼爱,只要求男孩学习好。因此,男孩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简单的家务也懒得做,一切都由家长侍候,缺乏最基本的体力劳动锻炼。另外是学校的问题。有的学校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率”,加上体育场地和设施匮乏,因而忽视了体育课的教学和课外活动,造成了学生的体能锻炼不足,体质下降。

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中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参加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闲暇的时候宁可看电视、玩游戏、上网,也不愿意去参加运动。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许多中学生不喜欢运动,也不愿参加运动。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差,许多人甚至患上了“肥胖症”。

一个人一旦身体虚弱,那么他稍微做一点事情、读一点书,就会感到疲惫;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他就无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美国科学家在过去35年内对400名15~30岁的人进行了语言能力、感觉速度、空间定向及计算思维等方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25%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体育的意义,相当一部分父母只把其意义定位在“体”字上面。因此,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相当一部分家庭中是教育的“盲点”。许多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却往往忽略了体育锻炼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花费专门的时间进行锻炼;有的担心运动会让孩子分心,不支持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的体育活动;还有的父母把孩子体育锻炼定位在放松头脑上,只让孩子学累了、考完了才能“活动活动”等,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体育锻炼是通向健康的重要渠道。对生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运动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必需品及健康成长的动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胞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动,大脑也在不知疲倦地运转,哪怕是睡觉时,我们的眼球都在做运动。我们可以忍受24小时的长途跋涉,却无法忍受24小时一动不动的煎熬。这就是运动赋予生命的意义。

生命体的内部需要运动,而外部的运动可以促进内部的运动。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体力和智力的潜力,为健康的身心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培养成功所必备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协作精神,以及勇敢、坚韧、果断、敏捷等许多优良素质。体育锻炼能健全心血管系统,增强呼吸功能,加强消化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还能促进人体生长,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运动能使人身心产生愉快感。同时,体育锻炼也能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如果缺乏体育锻炼,就会使人产生多虑和抑郁,生活缺乏兴趣,睡眠不好,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缺少自信心,面对意外情况和社会压力应激状态差,常常摆脱不了心理挫折和失败的阴影等。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在这阶段注意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但对增强体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一生的健康水平影响深远。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男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经常带男孩出去运动。天气好时可以让他在屋外睡觉,以便接受阳光沐浴,呼吸新鲜空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对身体大有好处,尤其是对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更是大有好处。户外活动越多,男孩就会长得越健康,适应力也会越强。

父母与孩子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对手,更可以互为师生。这样既有丰富多彩的锻炼方式和良好的锻炼效果,更能在锻炼的过程中增进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交流。

那么,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呢?

(1)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如用铁棍加上两个铁轮做成小杠铃。这个器具看似简陋,但孩子见了却如获至宝。他闭着嘴、咬着牙,涨红了脸,用力地拉着,直到累得气喘吁吁。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这些活动带来的兴趣,持续很短时间就淡漠了。父母可以这样,每次帮孩子记下拉开小杠铃的次数,鼓励他不断打破纪录,还让他累计连续完成的次数,看什么时候能破千次大关。这样孩子既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练习了数数,一举三得。

(2)为了锻炼孩子果断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父母可引导孩子打篮球。每当放学、星期天、假期,有的家长便让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驰骋在篮球场上,左一个快攻、右一个胯下运球,东一个三步上篮、西一个佯攻,篮球技术突飞猛进。将来,孩子进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是学校的篮球高手。

(3)利用早晨跑步、爬山锻炼孩子的耐力。每天早晨,父母和孩子去跑步,利用跑步的时间交流感情,学习知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利用爬山的时间给孩子介绍所见所闻所感,经常准备一些写作用的好词好句,利用晨练与孩子分享。

(4)到了暑假的时候,父亲可以带着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到河里游泳、捉鱼、打水仗,下大雪也一定不放过打雪仗的机会。孩子们想在这些活动中取胜,就必须精诚团结,有组织有纪律,英勇顽强,勇往直前。这样,孩子不仅学习了生存技能,锻炼了身体,培养了组织能力,又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乐趣,家长也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5)为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克服急躁、易怒心理,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学习下棋、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等,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项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项目,对孩子进行培养。

让孩子睡硬板床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家庭学校》中指出,男孩睡的床应该是硬的,不要铺过厚的褥子,睡硬床有助于男孩的身板长得挺拔。他认为,不能从粗糙的木碗中饮到甘露的人是十分不幸的,只有能在任何环境中熟睡的人,才能饮到睡眠的甘露。

现今广泛流行的席梦思床,人们睡在上面,虽然感觉十分舒服,但是这样的床太有弹性,太柔软,对身体并不好。从生理上讲,正常人的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看,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看起来像个“S”形,对床的基本要求是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状态,维护背面观呈直线,侧面观呈生理弯曲。但睡在席梦思床上,不管采取哪种姿势,都容易陷下去,翻身不易,而且身体的中段往往要下陷,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身体朝上的那侧肌肉放松,而下陷于软垫部分的肌肉被动地拉紧。这样睡觉腰背部的肌肉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人们晨起会有“不解乏”的感觉。

用肌电图测定夜间睡眠中的肌肉状态可以发现,在过于松软的床上睡觉,身体许多部位的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为每当身体稍微翻动,松软的床垫就会晃荡震颤,如果肌肉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就难以使身体保持稳定。这样,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也就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就会感到全身疲倦,精神不爽。

归根结底,男孩的床宜硬不宜软。因此,父母应尽量让孩子睡硬板床。给孩子准备平板硬床,首先,要求床板要平,不能弯曲变形。其次,强调床板上的铺垫物要少,保持床铺的硬度,同时,被子也不宜过厚。这样的要求,对于睡惯弹簧软床或平时床板上铺垫很厚的人来说,一下子确实很难适应。孩子往往感到受压部位的肌肤疼痛不适,频频翻身,难以入睡。因此,不能强求他们一下子就在坚硬的平板床上入睡,而应当采取一定的训练步骤,循序渐进,使其逐步适应。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以前常睡弹簧软床,可以先把弹簧软床换成木板床。木板床上铺垫很厚的人,可以逐渐减少铺垫物。如原来铺两条厚褥子的,可以先减为一条。铺一条厚褥子的,可以换成一条薄褥子。进而再逐步换成两条毛毯,一条毛毯,一条床单,直至最后能达到床上什么也不铺,赤身裸体直接睡在平板光床上。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孩子不仅夏天可以睡在硬板光床上,甚至冬天也没问题。

有人担心硬板光床很冷,身体受不了,其实不然。在刚刚躺到床板上时,身体感到有点冷,这正好是对皮肤的一种刺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大多数的人不懂这一道理,只想一钻入被窝就感到非常暖和,因此,往往盖很厚的被子,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屋子里要烧很旺的炉子,甚至在床上还要铺电热毯。这样,虽然一钻进被窝就感到很暖和,但是,往往造成身体出汗,过多地浪费体内的能量,同时,也使体内的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反倒不利于健康。

实际上,如果真正加以实行,孩子应该很快就会适应睡平板硬床。而且,一旦习惯睡平板硬床以后,睡眠效果会大大提高,早晨醒来会觉得精神格外清爽,如果再睡热腾腾的软床,反倒会感到很不舒服。

男孩睡得好身体就好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缺少睡眠或睡眠过多,都会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正常的睡眠,则是人体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有利于工作与学习的一种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