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2215900000026

第26章 D(2)

指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语出《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后用以比喻有大才的人,其成就晚。《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中,发现“大器晚成”写成“大器免成”。帛书《老子》本比流传近2000年的王弼注《道德经》要早400多年。据考证,“晚”与“免”,在古代的字义差别很大,并不通用,不可能形近而误。在《老子》一书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为”、“无争”、“无名”、“无形”的思想贯穿始终,“大器免成”体现了对功名利禄淡漠和不要为外物诱惑的处世观点。

当时“成”的概念,一般指功名成就,任官,成名,富贵显达。老子对这种“成”一直抱否定态度,认为大悟大彻的人以修养为根本,绝不愿染指世俗的功名显达,主张“免成”而不是“晚成”。

老子的“免成”与“不成”也是有区别的。“不成”是对“成”的一种承认,只是未能达到而已;而“免成”则是对“成”的不介入,不参与“成”与“不成”的竞争,处“成”之外。这正是老子关于做人的哲学见解。

现通常用来说明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亦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安慰话。

【大千世界】dàqiānshìjiè

常用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大千世界一词源于佛教用语,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广大范围的世界名称。

据《长阿含经》等书记载: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环绕着七山八海,海中有四大洲,海外还有铁围山,同一个日月照耀着这块大地,同一个佛教化着这个世界,这些叫做一个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又由于大千世界中有大、中、小三个世界,又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为大千世界。佛教传入中国后,大千世界这个词就沿用至今。

【大巧若拙】dàqiǎoruòzhuō

拙: 笨。谓真正灵巧的人表面上看像很笨拙。语出《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所著《老子》一书,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具有某些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涉及政治、军事及日常人伦生活。《老子》一书共分八十一章。第四十五章是谈论人伦生活的一部分。老子指出: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言行的实质和表象并不是相同的。大的成就如同亏缺,然而它的用处是不会失败的;大的充实好像空虚,但是它的用处不是会消失的;大的正直就像弯曲;大的聪明就似愚笨;大的辩才好像言语迟钝;大的益处好比亏损。在生活方面,活动能够战胜严寒,静止能够打败酷热。在政治方面,清而无欲,静而不为,能够做天下的正人君子。

现通常用来比喻有智慧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好像很愚笨。

【大人】dàrén

古代对德高者的称呼。最早见于《荀子·成相》:“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又《解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其意为: 言行如日月光明,气度博大如宇宙,有这种德行者就叫大人。

“大人”一词作为官场用语,始于战国末期。据《左传·昭公十年》载:“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晋·杜预注:“大人,在位者。”唐孔颖达疏:“周室其将乱乎……国内多有此言,而后流传及其在位之大人。大人,谓公卿大夫也。”百姓称官员为“大人”,始于清代雍正初年。从清雍正初年起称官员为大人,直至清末,这期间大人的范围越来越广。在雍正初年,只有总督、巡抚才可以称大人。到了乾隆末年,则钦差大臣也可以称大人了。从嘉庆、道光以来,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都可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也可称大人;编修、检讨(官名)得到了差事,七品也可称大人。到了光绪末年,则没有得到差事的编修、检讨及庶吉士,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内阁中书都可称大人;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的,都称大人。久而之久,则知府、直隶州同知也可称大人了。

到了现代,“大人”演化为长辈敬辞(多用于书信)或指成人(区别于小孩儿)。

【大事不糊涂】dàshì bù hú·tu

语出《宋史·吕端传》。当时吕蒙正为相,宋太宗想要任吕端为相,有人说,“吕端做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做小事糊涂,做大事不糊涂。”于是决定任他为相。在后花园举行的小型宴会上,太宗作《钓鱼诗》,其中两句云:“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把意愿倾注在吕端身上。几天之后,宋太宗便罢免了吕蒙正而任吕端为相。

后来人们常用此语说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能够坚持原则。

【大水冲了龙王庙】dàshuǐ chōng·le lóngwángmiào

比喻自己人因误会而自相攻击、残杀。此语源于传说。很久以前,东海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不远处有块菜园地。菜园子里面有口古井,旁边有一座庙,庙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有一天,他俩闲聊时,老头神秘地对老和尚说:“方丈,现在我这儿有件奇怪的事情。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浇水的,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都浇过了,也不知道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老和尚听了也觉着奇怪,决定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天晚上,天刚黑就来到菜园子,在那口水井不远的地方躲起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井,整整盯了一夜,也没有什么动静。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接着从井里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只见它两只大翅膀拍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入井内。老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已全浇好了。

一连三个夜里都是这样。老和尚练过武术,第四天夜里,他带了把宝剑,等那只似鹅的东西刚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冲上去,对着那只怪物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入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炸开了有几亩大的口子,洪水汹涌而出。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前也成了一片汪洋。

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那怪物交战。双方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累得现了原形。原来它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东海,在这井里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赎罪,想在凡间做些好事,没想到无缘无故被老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古井这个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结果父子之间大战一场。

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大头】dàtóu

即“冤大头”,对那些枉费钱财的人的讥称。特别是某人花钱或送物帮助别人,被帮助者不但不领情,而且反过来嘲笑施舍的人,这种施舍财物的人就被称为“大头”。

“大头”一词源于民间传说: 宋朝有个姚姓富户的公子哥,有些傻,长得头大身小,被人取了个外号叫“姚大头”。姚大头与其惜钱如命的父亲恰恰相反,平日挥金如土,随便为别人花钱。周围人无论谁有了困难,都去找姚大头帮忙,姚大头有求必应。有些人好吃懒做,听说姚大头这样“慷慨”,便开始打姚大头的主意,便经常去找姚大头出钱下酒馆,姚大头也从不推辞。有的人拿了姚大头给的钱去吃喝玩乐,不仅不感谢,还嘲弄地说:“这是姚大头给我的钱,不花白不花。”后来人们花从姚大头那里要来的钱,索性就称“大头钱”。

姚大头死后,“大头”一词指施恩不得报,反遭人嘲笑的人的意思就流传下来。

【大腕】dàwàn

意指有影响、有实力的人物,特别是文艺界的明星。但究其词源,却说法不同:

① “大腕儿”一词实际上是一句旧社会土匪的黑话。黑话在语言学上属于隐语,是普通语言的一个变种。土匪中把心狠手辣的人叫做“腕儿硬”,枪法准叫做“腕儿亮”,枪法准而且敢下手的人一般能在土匪中当上“炮头”,“炮头”是土匪中的骨干,黑话叫“大腕儿”。在土匪中能被称上“大腕儿”的,自然是说明他有实力。

② “大腕”原作“大蔓”,本是曲艺行中术语。“腕”即“名”。单弦《打渔杀家》中有这样的句子:“萧恩呐,我也跟你道个腕儿,我的名字叫左霸天。”一个人知名度高低,被称作“有腕儿没腕儿”;传名叫“扬腕”,有损名声叫“伤腕儿”;知名度高的演员,称“大腕”。曲艺圈内行话很多,行动坐卧走,吃喝拉撒睡,都有行话。随着时代进步,旧时行中术语已逐渐消亡,但个别的词,如“走穴”“大腕”等却不知缘何流向社会。

③ 在旧时代,走江湖的艺人之间有一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懂得的行话,这种行话叫“春点”,俗称为“调侃儿”。走江湖的艺人把“春点”看得很重要,也很神秘,有“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失一锭金,不给一句春”之说。因此“春点”的内容是绝不传给非江湖之人的。以评书艺人来说,“春点”当中把拜师调侃儿称为“叩瓢儿”,把字正腔圆称“叠子正”,五官端正称为“人式压点儿”。在曲艺行中,把说(唱)完一部书又换一部调侃为“拧万儿”,一部书快完了叫“万念儿”,一部书越说越长叫“万字海”,新学一部书叫“烫万儿”,自己编纂的书叫“攥万儿”,成本大套的书叫“万子活”。一位艺人有了名气了,很叫座儿,这在艺术同行和观众当中有一句公开的调侃叫“响了万儿啦”,或叫“有万儿”,也有叫“大万儿”的。今天流行的“大腕儿”一词即是旧江湖行话“大万儿”的误写。

【大学】dàxué

英文里的University(大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它本是罗马法中的一句法律术语,意指社团或法人。

11世纪80年代,人们在意大利的一座图书馆中发现了罗马法典的原稿。接着,一些学者开始在意大利的波伦亚讲授罗马法。欧洲各地的青年学生闻讯纷纷赶来,合资聘请这些学者教课。但是,这些外国学生在意大利处处受到歧视。学生们为了对付不测,就按种族成立了20多个“同乡会”,然后又分别联合成两个社团,这种社团在法律上被称为Universitas。社团的成立使学生们取得了权利主体的地位。学生社团同教师签订契约,就课程设置、授课时间、教材发放、学费款额等问题达成具体协议。教师的酬金由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支付,如果学生们觉得哪位教师不称职,就联合抵制他的课,拒绝支付酬金。如果教师在打上课铃后不立即开讲,或在打下课铃前提前下课,就会被学生社团罚款。学生社团还有权审理其成员间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从而使外国学生成了社团内部的公民。从此,University就成了学生自治机构的名称,后来逐渐引申出“大学”的含义。

在我国,“大学”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之中的一篇文章名。到宋代,《大学》从《礼记》中抽出,单独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大学”一词现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大雅之堂】dàyǎzhītáng

“大雅”原是对才德高尚者的赞词。“大雅之堂”就是才德高雅者的客厅或聚会场所。

此语的来历同北宋诗人黄庭坚有关。据《明一统志》载: 宋代黄庭坚被谪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市),尝曰:“安得奇士尽刻杜甫两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哉。”四川名士杨素听到这个意见,特在四川眉山县之南建堂,请黄庭坚手书杜甫在四川作的全部诗,由著名雕刻家雕在石碑上。元符三年(1100年)竣工之后,黄庭坚题名此屋为“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以记其事。于是“大雅之堂”的名声广为流传开来。

后来,人们就以能否登大雅之堂作为衡量、区别文学艺术雅正或粗俗的标准。

【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国法的制裁。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当了国君。接着,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状。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石厚说:“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事情就好办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què)本是卫国的大夫、卫桓公的重臣。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因此告老还乡。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便计上心来,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人心就可以稳住。”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了州吁,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两人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

此时,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死国君的凶手抓起来。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卫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死了州吁。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有人主张从轻发落。但石碏却说:“石厚不忠不义,留着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真正是大义灭亲啊!”

后人以“大义灭亲”为成语,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私情,一切依照法律、公理办事。

【大意失荆州】dàyì shī Jīngzhōu

典出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刘备建立蜀国后,其军事重镇荆州(今湖北江陵)一直由关羽把守。

一天,东吴的谋士诸葛瑾来到荆州,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求亲,不料关羽勃然大怒,说:“我虎女怎能嫁给他犬子!”诸葛瑾回去后如实讲了。孙权十分恼火,决心夺取荆州,以泄心中之愤。大将吕蒙说:“关羽所忧虑的是我。我想装病辞职,这样关羽就不会再提防东吴;然后乘其不备偷袭他,即可成功。”孙权听从了这个主意,就派一位无名小将去接替吕蒙的职位。

关羽听到吕蒙因病辞职的消息,十分高兴,不再担心东吴军队会对荆州有所威胁,于是就把大部分荆州人马调去攻打曹操军队占领的樊城(今湖北襄樊)。部下王甫提醒他要提防东吴偷袭,他就让王甫在沿江建造了一些烽火台,如果东吴军队渡江侵犯,就让士兵夜里放火,白天放炮。他看到烟火后立即带兵来营救。

吕蒙探听到关羽已率兵离开荆州,便选择了一批勇敢而机灵的士兵,扮成商人,驾驶十余只快船,日夜兼程,直奔荆州。当经过烽火台被守卒盘问时,吴国兵都说:“我们是商人。”同时,将金银财物送给守烽火台的官员,因而所有船只都被允许停靠岸边。到了半夜,吴国士兵一齐杀出,把烽火台上的官军全部捉住,然后威逼他们带路去荆州城下叫门。荆州守军见是自己人,果真开了城门。吕蒙率领东吴士兵一拥而入,不折一兵一卒便夺取了荆州。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概括出“大意失荆州”这个谚语,用以比喻由于疏忽大意造成了重大损失。

【大鱼吃小鱼】dàyú chī xiǎoyú